滕王阁序备课札记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

ID:10101146

大小:1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_第1页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_第2页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_第3页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_第4页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备课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欢迎光临语网中网http://www.laomu.cn《滕王阁序》备课札记——一篇美读的好教材一《滕王阁序》的美文特质《滕王阁序》无疑是一篇美文。我国古代文章自魏晋以降即有文、笔之分:文指美文,笔则泛指所有实用文体。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实际上是以诗歌辞赋等为文,其余全归于笔,未免将美文的范围限制得过窄。比刘勰稍晚,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篇》里对刘说作了修正,提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说“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转引自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此说颇为后

2、代所推崇,因为它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美文所应具有的特征:即真实而细致地抒写作者个人的情思;辞藻丰富华美;且有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准此,抒情散文就包括在美文中了。《滕王阁序》原是一篇游宴诗集的序,从它早先的文题《滕王阁诗序》和本文的结尾都可以看出这一点来;但若就实质而言,它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主体部分先写滕王阁的宏伟建筑和赣江的明丽秋色,然后由景生情,以低回反复的手法抒写作者“不见长安”之叹和仕途绝望的情怀。读到这个地方,只要大致了解作者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而被逐出京,此后又坐事除名这番经历,定能感到它字字句句都充满了英雄失路之悲,正所谓“流连哀思”“情灵

3、摇荡”。文中佳词丽句迭出,有夸饰而不失实,用典多而无晦涩之病,是谓“绮縠纷披”;又全用“骈四俪六”句法,平仄协调,抑扬有致,读来颇有“宫徵靡曼,唇吻遒会”之感。 为什么游宴诗集的序要写成抒情散文呢7这里有个缘故,因为游宴诗集来源于我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特殊风尚,就是每逢游宴,与会者都要做诗,事后再将所有的诗汇编成集。这样的诗集既有众多的作者,写的又是同一题材,且大多出于即席口占,难得有传世的佳作而结集的目的无非是留下一个活动的纪念,其价值不在诗而在游宴上。为这样的诗集写序跟其他书序自然有别,除去要交代作序缘由外,也跟做诗差不多,或叙游宴情形,或写所见景

4、物,而后借眼前的事和景抒发个人的情思,因而它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有诗化的散文的韵味。在王勃之前,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后,有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也都是这么写的。更为重要的是,既是抒情散文,自然就有了作者个性的流露,例如王羲之的深沉,李白的豪放不羁,在上述各自的序文里都表现得十分鲜明;而王勃此序则表现了作者的郁愤——这是他的英雄失路之悲造成的。二,美文须要美读。美读,离不开有感情的朗读,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有感情的朗读通称范读,一般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放在起始课或结束课上进行,朗诵者是教师或个别学生;而美读则是制约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方式,它要求

5、全体学生参与朗读的实践,并将这种实践跟初步鉴赏紧紧结合在一起,其目的不止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还要致力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当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其参与程度难免存在差别,但有了这种参与,就可以逐渐养成自觉审美的习惯。美读的教学方式是建立在学生自发审美的基础之上的。自发审美,这简直是学生的天性,例如教师范读美文时,全体学生都能凝神谛听,绝无旁骛。但此时的美感又是朦胧的——确切地说,就是心知其美而口不能言,只可称为“美感的萌动”语网中网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http://www.laomu.cn欢迎光临语网中网http:

6、//www.laomu.cn,还有待于发展和提高。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并不很看重它,特别是讲文言文,一到串讲往往以枯燥乏味的文白对译和繁琐的语法分析破坏了它。笔者近年来在火车上遇到几位初中毕业生,听其谈吐,素质不错,可是一当我请他们背诵《岳阳楼记用醉翁亭记》这些美文时,便都悚然了,没有一个段落能完整地背下来。原因很多,但我以为主要的是,他们都没有参与过美读的实践,待到事过境迁,便连曾经有过的“美感的萌动”也消失了。这个实例从反面启示我们:倘若我们能把起始课上曾经有过的审美气氛保持到底,结果必将是另一种情形。要把审美气氛保持到底,就必须在充分运用朗读这个手段

7、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思考,或恰当地予以点拨,使学生既时时感到自己处在文意境界之中,又能跳出来从审美的角度观察这个能使自己陶醉其中的境界。至于文言课文,疏通文义固不可少,但方式有别于平时,应重在意会,并善于将语句的诠释跟鉴赏结合起来。三《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再讲《滕王阁序》的教学设想。讲五点:(一)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做好美读的准备。骈体文有两大特点:①全用对偶句,如本文中除去统领字“所赖”“勃”、叹词“嗟乎”“呜呼”和句末助词“云尔”,无一不是对偶;②用典《多,如本文典故有三十多个。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指导要点如下:1.辨析上、下联的关系,掌握全

8、联的意思。本文中,上、下联的关系大致可分四种:①并言二事,如“物华”一联,上联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