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ID:10099302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_第1页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_第2页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_第3页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诗歌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鉴赏五步法天津市57中学马宏志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通过引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来感受诗歌的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谈到文学鉴赏时说,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诗歌,在感知、背诵之外,只有体裁、押韵等屈指可数而且极为表面的知识”,而且“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针对此种情况,我深入钻研诗歌教学,略有感受,总结出“诗歌鉴赏五步法”,希望以此来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同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一、了解诗歌背景,为感受美作准备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相应的背景。文学如此,诗歌也不例外。抓住诗歌的

2、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包括与经历相应形成的作品风格),则成为鉴赏诗歌、感受诗歌不可或缺的环节。比如,我们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应该先讲一下李白“五噫出西京”的事情,讲一下李白当时对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黑暗的认识,以及他抨击现实,追求自由的情感的抒发。让学生对此时的李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容易地理解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反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也会很快的找出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讲《蜀相》和《登高》时,也许我们在了解了老杜一生的四个阶段,特别是第四个阶段的境况后,则会更深刻地理解老杜的“英雄泪满襟”和“艰难苦恨”的“猿啸哀”与“鸟飞回”。同

3、时也能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主旨。再看一首诗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是写于临考前,怕自己的作品不合主考官的要求,因而小心翼翼的作诗询问。如果我们不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则会把诗仅理解为写洞房天明,新娘梳妆打扮后,含羞的征求丈夫的意见。这样我们就错过了诗歌的含蓄美,岂不可惜!另外,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家的诗歌风格。我们可以说一说谁为隽永、谁为雄浑、谁为含蓄、谁为沉郁、谁为纤秾、谁为冲淡、谁为通俗、谁为典雅、谁又为自然。这些都会利于我们对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利于对诗歌美的感受。所以,了解诗歌的背景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好钥匙

4、,它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感受诗歌美的第一步。二、读出诗歌味道,感受诗的韵味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重新作了更明确的界定。因此,教学古诗文应以“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方向,还古诗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本来面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古人对“读”的作用的经典概括和诠释。读诗就要读出诗的韵味,读诗就要读出诗的情味,读诗就要读出诗的意味,读诗更要读出诗的余味。教师应该在“读”的方法、态度、情感、

5、价值等多方面潜心构思,精心布局,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诗歌的美。读出诗的味道,你便感受到了诗,更感受到了诗的韵味美。一、抓住诗歌意象,挖掘文字中的美“诗言志”“歌缘情”,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然而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语言的凝练,古人就有“言不尽意”之说。司空图在《诗品》中就有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需要说的是这“不着一字”并非什么也不说,而是用简练而传神的几笔进行勾勒,点到即止,极富于暗示性,意在言外,使人涵咏想象而得之。所以,我们若想真正理解诗歌的情致,就要弄清这些凝练的文字。其实,司空图的话也

6、暗示了我们鉴赏诗歌要抓住那些具有凝练且有内涵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不只是单纯的表达字面的意思,而往往是都具有各自的内涵。这些文字正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它们正是鉴赏诗歌的突破口。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则是诗中的客观景象。而且这两者并不是孤立的,“意”是寄托于“象”的情感,“象”则是包含了“意”的景致。正所谓“意中之象”,“象内之意”。所以,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象”去体会内在的“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诗歌阅读中就要有意识的积累一些意象的含义。比如月亮(婵娟)代表思念和团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杨花、柳叶(留)代表离别和

7、挽留,“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杜鹃鸟(子规)的哀鸣代表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杨花落尽子规啼”;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韧、高洁的品质,“不是花中最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莲(怜)子多表达爱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蝉表示悲凉或清高“寒蝉凄切”,“西陆蝉声唱”;梧桐象征凄凉悲哀,“金井梧桐秋叶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