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

ID:10083568

大小:5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24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_第1页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_第2页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_第3页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_第4页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中西医如何用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热的中西医解释及如何安全用药发热(西医病名: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为主的症状。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类疾病,内脏瘅[热]病类疾病等均可导致发热。 中医学以往一般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临床对以发热为主症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以发热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1.体温升高到37.5℃以上,或患者自觉身体发热,均可称为发热。2.定时检测体温,明确热势、热型。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可作为普通检查。并据具体病例有选择、

2、有目的地进行生化等实验室检查,以资诊断和鉴别。    3.辨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1)外感发热一般起病较急,初起常伴恶寒。应注意起病季节,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无接触史等。(2)内伤发热一般起病徐缓,病程较长,或有反复发作史。其起病一般不伴恶寒,但觉发热,或虽感畏冷但得衣被可减。发热多表现为低热,通常伴有自觉手足心热、头晕、神倦、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4.根据热势进行诊断,如:     (1)不规则发热可见于感冒、三痹。    (2)1天内体温波动达3~4℃或以上,其低点可降至37℃以下者,常见于流注、肾瘅、痨病病情恶化、疟疾等。    (3)1天内

3、体温波动在1℃以上,体温不降至正常者,常见于时行感冒、肺热病、心瘅、温毒发斑、疟疾重症。  (4)持续高热,1天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者,常见于湿温极期、暑温等。  (5)热退数日后再度发热(双峰热),伴肌肉疼痛、萎软者,常见于软脚瘟。 5.结合伴随症、病史等进行诊断,如:  (1)伴头痛、昏迷、惊厥、呕吐、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者,应考虑春温、暑温、脑痨、中暑、颅脑痈等。  (2)伴咳嗽、胸痛、咯痰者,多见于肺热病、暴咳、肺痈、悬饮等。伴心悸者,可为心瘅。  (3)伴腹痛或并有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肝痈、肝热病、胆瘅、肠痈等。       (4)伴寒战者

4、,见于肺痈、流注、胆瘅、肾瘅、春温、稻瘟病、疟疾等。       (5)伴黄疸者,常见于肝热病、肝瘟、稻瘟病等。  (6)伴核肿大,可见于风疹、沙虱病、丝虫病、稻瘟病、鼠疫等。       (7)伴有斑疹者,常见于湿温、温毒发斑、流注、疫斑热、沙虱病、蓄血病等。        (8)小儿伴皮疹还应考虑麻疹、风疹、水痘、烂喉丹痧等.    (9)伴脾脏肿大,见于流注、湿温、疟疾、益虫病等。   (10)伴肋椎角疼痛及尿频、脓尿、血尿者,提示肾瘅、肾著急性发作、肾痈、热淋等。   (11)伴局部锨红肿痛者,常为疮疖痈疽类疾病。  (12)小儿夏季发热,口渴尿少

5、者,可能为夏季热;成人夏季发热,起于高热下劳作等者,多为中暑、伤暑;夏季低热、倦怠嗜卧者,多为疰夏。 (13)发热伴核、肝、脾肿大者,应考虑恶核、血癌等。. (14)伴关节、肌肉酸痛、面颊部有蝶形红斑者,多属蝶疮流注。 (15)多食易饥、消瘦多汗者,应考虑瘿气的可能。 (16)低热伴盗汗、咳嗽等症者,有可能为痨病。 (17)急起发热伴面色青灰、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等脱病症状者,应考虑肺热病重症、春温、疫毒痢、流注、疫斑热等。 (18)妇女产褥期出现发热,称为产后发热。 (19)40岁以上,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伴贫血、血沉增快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警惕

6、癌病之可能。  [辨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新起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脉浮紧。辛温解表。 2.风热外袭证: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口渴,头痛,咽痛,咳嗽,或有出疹,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疏散风热. 3.风热疫毒证:高热,微恶风,头痛剧烈,面红目赤,口大渴,甚则神志模糊不清,语言错乱,舌红,苔薄黄,脉洪数。疏表清热解毒。  4.风湿化热证:身热不扬,微恶风寒,头重身困,汗湿沾衣,口渴不欲饮,舌红不干,苔黄微腻,脉濡数。疏风清热祛湿。.  5.外燥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肤燥少汗,咳嗽痰少,咽干口渴,舌红少津,脉浮数。疏表润燥。  

7、6.暑湿袭表证: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困重,恶心纳呆,口渴,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祛暑化湿解表。   7.暑热内郁证:高热烦躁,甚或神昏,面红目赤,无汗,伴恶心,呕吐,胸闷,舌红或绛紫,脉沉数。清热透暑.    8.气分热盛证:身壮热,不恶寒,但恶热,口渴欲饮,汗多,心烦,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洪数。辛寒清热。    9.营分热盛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渴不多饮,皮肤干燥,斑疹隐隐,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绛,苔黄少津,脉细滑数。清热凉营。  10.血热内扰证:发热,神昏谵语,斑疹显露,面赤唇红,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深绛,

8、脉滑数。清热凉血。  11.热闭心神证:高热,烦躁不宁,甚或神昏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