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

ID:10081216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4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_第1页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_第2页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_第3页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_第4页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_第5页
资源描述:

《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17世纪欧洲文学和古典主义(Rationalism)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巴洛克文学、英国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第一节巴洛克文学巴洛克,Baroque,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随着航海业及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人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方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格盛行一时。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马里诺(1569—1625),西班牙的代表是贡哥拉(1561—162

2、7)和卡尔德隆(1600—1681),德国的代表是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2),英国的代表是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1571—1631)。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卡尔德隆用小说《人生如梦》来图解基督教原罪说,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也是天上人间,人神鬼怪,无奇不有。第二节英国清教文学17世纪的英国已成为欧洲最先进的工业国家。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英国市民思想深入农村,但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一再阻挠,于是市民阶层与贵族阶层的矛盾日益激化,

3、1640年终于爆发了代表市民阶层利益的清教革命。1649年革命成功,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对清教徒实行报复。1688年市民阶层再次发动政变,建立了市民与贵族的联合政权。17世纪的英国文学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传统,又受巴洛克风格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的影响,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和繁荣。以多恩为首的玄学派诗和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表现出色情、好战等倾向,用语雕琢,辞藻浮夸。以约翰·弗莱契为代表的具有贵族倾向的剧作家,美化贵族,宣扬君权神授,追求华丽辞藻、离奇情节。以本·琼生为代表的具

4、有民主倾向的剧作家,用现实主义方法揭露贵族的腐朽、市民的贪婪和教会的伪善,是人文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以弥尔顿为代表的清教文学,在艺术技巧上颇有独创性。还有以德莱顿为代表的作家,他们赞颂复辟王朝和天主教会,在戏剧、诗歌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德莱顿(1631—1700)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文坛上的领袖、桂冠诗人、剧作家、批评家,并任王室史官。起初,他是克伦威尔的歌颂者,共和国被颠覆之后,他便站到复辟王朝一边,不久改信天主教,但在1688年政变后,他因固守原来信仰不变,他的“桂冠诗人”和其它职务都被撤销。他的诗歌和戏剧多以爱情和荣誉为主题,颂扬君主制度,适

5、应复辟王朝需要。他推崇古代希腊、罗马作家,强调理性和规律,主张形式完美,被认为是英国古典主义的创始人。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在法国的影响下形成的,由于它依附复辟王朝,所以一开始就具有保守倾向。德莱顿的主要批评著作有《论剧体诗》(1668)、《悲剧批评的基础》(1679)等。后者论述了悲剧中的行为、人物性格和悲剧目的。他认为悲剧中的行为必须是伟大人物的伟大行为,人物的性格(即性别、年龄、人物品质和处境等因素)决定人物的品格;悲剧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对观众所唤起的激情,使观众从愉快中受益。德莱顿的这些论点受了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等人的影响,反映了古典主

6、义的批评精神。约翰·班扬(1628—1688)是复辟时期的清教徒作家,当时清教文学的主要代表。班扬出身贫苦,十几岁就当兵参加革命,1649年退伍为补锅匠,后成为清教徒的布道者。王朝复辟时,在一次布道的秘密会议上被政府逮捕,过了10多年的监狱生活。他在狱中熟读《圣经》并写布道小册子,释放后仍公开宣传,三年后再度入狱一年半。这期间开始写的《天路历程》(1698)有浓厚的梦幻象征色彩,是近代小说的先驱。故事的王人公叫“基督徒”,他从“将之城”逃出,往郧山走去,路遇“失望”沼泽等险阻艰难,制服了恶魔阿波龙,路经死荫幽谷,到达“名利场”,在这里被飞人“失望”所俘虏

7、,幽闭在“疑惑”的城堡里,最后到了“愉快山”上,遥望天都,进入安静国,登上高耸云霄的山岭,遇到了天军。其中的人物如“世智”、“胆小鬼”、“依赖”、“爱财”、“不学无术”、“刽子手”等都是象征的形象。整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天国的历程,阐释了当时的清教理想。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17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和论家。他生于清教徒家庭,父亲是富裕的钱业公证人。弥尔顿16岁人刨桥大学读书,24岁得硕士学位。他求学时就立志要成为一个诗人。1638年,他旅行意大利,接触那里的人文主义者,并拜见了被天主教囚禁的伽利略。清教革命爆发,他发表许多政论性文章,抨击国王和

8、国教。政论《为英国人声辩正续篇》,热情地为共和制辩护,为清教徒处死查理一世辩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