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5876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4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有些问题,教师一时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还会觉得很尴尬。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呢?我认为: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学关系。[关键词]质疑鼓励勇敢接受宽容对待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目前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提的问题渐渐
2、多起来,还有一些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让教师感到很尴尬。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兴趣的使然。质疑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事实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我给学生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以下质疑;﹙1﹚教材中上明明写着:“……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却说
3、南昌起义的结果失败了?﹙2﹚教材上写的是“……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这句话里应该有三支军队,《同步练习》写的也是三支军队,可是教材中却又写着“两军会师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3﹚教材中“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一支队伍为什么不叫第一军而叫第四军?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类似这样的质疑有很多。通过对教材的质疑,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同学们或交流、或讨论、或争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4、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地思考过。“实践证明,通过对疑问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
5、质疑空间。例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
6、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
7、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俗话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必然选择。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由于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一般又都比较贫困,这些都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
8、的困难,又加上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都是难免的。例如:我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时,我书写的板书:二、新世纪的曙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2、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突然,卢广银同学说:老师你错了。“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应该改为“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几件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