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音乐美鉴赏教学探微

古典诗词音乐美鉴赏教学探微

ID:10074983

大小:27.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4

古典诗词音乐美鉴赏教学探微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音乐美鉴赏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典诗词音乐美鉴赏教学探微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不仅具有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形式美等美学特质,还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美的美学特质。且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即为当时各地的民歌,《雅》则是当时周朝京畿一带的民歌,《颂》则是当时专用于民间祭祀或者皇室宗庙祭祀的祭歌。虽然三者在曲调、风格、形式等诸多方面差别迥异,但都具备可以演唱的音乐特质。《诗经》之后,诸如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等古典诗词,虽然在体例、字数、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各有千秋,但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音乐美这一美学特质。由此可见,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音乐美始终是蕴含于其中的最基本的美学元素。故此,教学时,有

2、必要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蕴含于其中的音乐美的美学特质。一、古典诗词鲜明的节奏美古典诗词中的节奏,就是诗人在创作时,对诗歌中的语言文字经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停顿和艺术加工而营造的音乐节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歌格律。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单音节字居多。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作品中,四言诗是由四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诗经・采薇》等;五言诗是由五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4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等;七言诗是由七个音节组合成为一句的诗歌形式,比如杜甫的《登高》等。虽然每句诗句中的音节是固定的,但是其数个音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成对组合、有序排列形成顿音和停延的音乐节奏的。其中,四言诗每句二个顿

3、音,比如《诗经・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五言诗每句三个顿音,比如《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七言诗四个顿音,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外,词的顿音和停延的划分既要考虑意义的完整性,又要兼顾音节的整齐性,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仔细辨别、体味四言诗节奏的整齐美、五言诗与七言诗节奏的活泼美、词的节奏的错落变化美等美学特质。二、古典诗词音调的抑扬美音调即为声音的高低和频率。中国古代汉语中的汉字具有阴阳上去入不同调值。其中,阴平与阳平归为平声类,

4、上去入声归为仄声类。在古典诗词创作中,诗人根据诗歌意蕴表达的需要,将平仄音调不同的汉字有规律地组合、交替和重复等,可以使古典诗词作品产生有规律的长短有致、高低起伏的音调变化,给读者带来和谐优美、悦耳动听的艺术效果。以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锦瑟》为例。其诗句的音调抑扬之美主要为:4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此,每联的上下两句的声调抑扬基本相对,错落有致,诵读时能给读者带来妙不可言的高低扬抑极尽变化之感,给诵读着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细心品味。三、鉴赏古典诗词声情的和

5、谐美郭小川说:“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应当是最强的……因为诗是表现感情的,而音乐则大有助于感情表现。”中国古典诗词尤甚。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其音乐美还表现在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之中:声情和谐、声情并茂、声情俱美。4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整首词对每个字眼都进行了精挑细选,对每个词语的组合也异常周密细致。其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双声叠韵的使用,不仅用凄美之至的语言塑造了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晚年艺术形象,还用抑扬的声音使诗人的自我艺术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更使整首词富于音乐节奏之美:(1)符合音乐艺术的辩证法。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中,大量难以发音的齿音

6、连发,将那一曲难言的、无尽的哀歌唱彻,将那一腔难以倾吐的悲哀倾尽,将那难受之感借难发的齿音传递齿外,而得以淋漓尽致畅所欲言。(2)词人运用十四个叠字,既具备“短音有急促、激烈、烦优繁多、狭小等情趣”之审美情趣,(陈望道语)又符合“词之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王国维语)等古典诗词创作原则。这种空前独创的齿音连叠形式正是李清照高超的声情合谐语言艺术形式的独特表现。教学时,宜引导学生通过浅吟低唱的方式对之细细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流播广远传诵不衰,除了具有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唯美的情感与丰满的艺术形象等之外,更在于诗人借助于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诵之如

7、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的音乐美。教学时,引导学生多维度地鉴赏其音乐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