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7141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浅谈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采取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采取的对策摘要:本文从目前吉林省技能人才现状,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针对当前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对策一、吉林省技能人才现状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将全力打造九大千亿元级以上工业产业,并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园,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十大产业基地,重点培育3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10个超百亿元、100个超十亿元的特色工业园,形成产业聚集、企业集群的园区化发展模式,大项目建设有效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共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的奋
2、斗目标是:“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据有关数据显示,吉林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巨大需求,特别是发展装备制造业对机械加工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需求更大。6当前吉林高技能人才已经达到3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的26%,技师和高级技师1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7.1%。但是到2015年末,吉林省高技能人才数量将在目前的38万人的基础上增加到48万人,总共增加10万,这也表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被进一步拉大。二、当前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技工院校,目前,吉林省有各类技工学校(含技师学院)近
3、百所,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许多学校还停留在为打工经济培养低级劳务对象水平阶段,既达不到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办学实力不强,办学特色不鲜明,产业对接有距离。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目前技工院校实训教学学时数虽然已经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还有距离,有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停留在学生“见习”阶段。2、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没形成与现代人才需求无缝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4、尚未完全改变。3、虽然实施了“千百工程”,有的企业缺少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后平台”,致使一些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在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创造、人才带动等方面的品牌效应不明显,缺少对经济建设应有的推动力。64、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不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存在不够科学、不够规范化的倾向,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共享。5、技工院校生源严重匮乏。中国传统文化官本位的思想仍然影响着部分人。在一部分人的眼中,技校出来的是工人,干体力活。大学出来的是工程师坐办公室,身份不一样,家长的颜面也不一样。统计资料显示,
5、未来几年技工院校的生源还会减少,技工院校招生会越来越困难。6、办学体制不灵活。目前技工院校中级工学制为三年,毕业发给中专文凭。技师学制为4―5年,毕业仍然发给中专文凭,同样上4―5年不如上高职,最起码能得到大专文凭,致使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让孩子上技工院校。7、技工院校办学硬件设施不完善,有的设备陈旧老化,辅助配套设施不全,教学设备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8、用工机制发生变化,打工每天能收入150多元,有的工种每天收入可达300-400元。一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上技工院校挣钱少,挣钱太慢的想法,对技工院校不感兴趣。9、办学资金紧张。由于学生实习费用
6、增加,学校投入越来越大。国家把主要的财力投向了普通教育,对技工院校投入比较少。技工院校师资不足(教育部门的学校2013年开始增编),为了保证正常教学自筹资金聘用教师,致使一些学校负债办学,根本没有资金购买教学设备。6三、采取的对策针对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的对策:1、转变观念,根据技工院校新的职能和生源特点确定生源群,招生定位于“四个面向”,即面向普通中学和社会青年;面向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提高其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增强其择业实力;面向大学毕业生,提高其职业技能,增强择业实力;面向社会需要提高技能的劳动者。2、紧密结合岗位需求标准,
7、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确定和调整区域内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避免资源浪费。3、灵活设置学制。根据培养目标和招收对象的实际特点确定学制,如招收相应专业具备中级工技能的本科生、高职高专毕业生学制为1年,具备中级工技能的中职毕业生学制为2年,招收在职中级工学制也要灵活,以修完相应课程参加技能鉴定为主。4、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组织区域内技工院校开发课程体系。(1)充分考虑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的要求开发课程体系;(2)依据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更新课程设置;(3)积极引导和鼓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学材、工作页。65、深化技工院校内涵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内涵
8、的办学特色,用特色推动发展。(1)培养目标特色。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办学方向,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