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6546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几何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几何教学【摘要】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研究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冲突情境,加深概念理解”、“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突破难点”、“创设挑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使小学几何的教学更有效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了大量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小学几何教学;创设情境;生活情境;冲突情境;问题情境;挑战情境【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2、9(2014)22-0235-016由于几何概念、定义等知识比较抽象,给小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怎样上好空间与图形的课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升华概念,所以在“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就显得更为重要。下面就本人创设情境进行几何教学的点滴体会谈谈初浅的认识。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6《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
3、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这一点对于小学几何教学尤为重要,在进行“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善于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使孩子们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再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
4、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二、创设冲突情境,加深概念理解在思维冲突中清晰概念、掌握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情境导入时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产生数学与现实认知的矛盾,从而激发求知欲与好奇心。同
5、时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个思维上的冲突,让学生在演示他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概念。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不是我们数学中的角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师:我们生活中的牛角是不是今天所学的角。生:是或不是。学生在这时就会产生思维上的冲突,老师现在就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是角,为什么,不是角,又是为什么。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说到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再来看牛角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这样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知道牛角不是数学中的角。经过这样一个是与不是的思维冲突之后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理解,清晰了角这个基础的概念。三、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突破难点6好奇与
6、探究心理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当一个人被问题情境所引发,他就有了寻求资源,寻找途径以获得结论或答案的内在驱动力。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点,创设以学生生活为素材或具有生活背景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使情境中蕴含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有效突破难点。如《认识平行》中关于“同一平面”的建构,如果仅通过观察想象平面,显得内容虚拟过于抽象。而通过创设“滚圆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的建构平面:①介绍游戏规则:用两根小棒构建一个平面,让一个圆柱滚筒从平面滚下来。师生合作从起点滚下来平稳到达终点即成功;②老师轻轻抬起其中一根小棒,使两根小棒不在同一平面,滚筒跌落下来;
7、③学生“监督”下,两根小棒逐渐调整在同一平面,成功滚下;④思考:两根小棒怎样放置使滚筒平稳滚落?与老师一起摆一摆。每位学生用一支铅笔作小棒,随着教师手中小棒位置的变化也跟着慢慢变换位置,使铅笔与老师手中小棒构成同一平面。这时学生可能说不出“平面”,但会用眼睛瞄、手势比划,主动的描绘出两根小棒所处的“同一平面”。利用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将原本虚拟抽象的“同一平面”物化,使虚拟的观察变成主动的建构。四、创设“挑战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