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

ID:10062668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_第1页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_第2页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_第3页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_第4页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浅谈摘要:地铁站深基坑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安全性要求高。该文以某地铁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结合自己多年实际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注意事项及相关控制措施,对类似的深基坑降水施工工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键词:地铁站深基坑降水中图分类号:U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035-01工程界习惯上将开挖深度超过6m的基坑列为深基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基坑工程一般开挖深度小于55m,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开挖和降水也可以达到施工要求。随着我国工程建

2、设的迅速发展,各种需要开挖基坑的工程越来越多,开挖面积和开挖深度也大幅增加,随之我们在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基坑工程的安全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地铁站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车站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就是深基坑降水。深基坑降水技术不仅能够挥发土壤中的水分以使土体固结,还可以加强土体的强度,有效的改善工程的施工条件。下面作者就以自己经历过的一个地铁站深基坑降水施工工程为例,对其中涉及到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进行一次具体的分析与总结。1降水施工方案1.1工程概况某

3、地铁站建筑面积120838.8m2,其中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4938m2,层高4.15m;地下一层建筑面积69385m2,层高5.35m;地面层建筑面积6515.8m2,平均层高4.4m。根据勘察报告及各部位结构底标高分析,基坑开挖将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基坑降水和排水措施。最后确定本场区采用管井降水和基坑封闭降水的方案。1.2降水设计方案本场区降水设计预计高峰排水量约为165000m3/d,设计集水管采用Ф630mm、Ф720mm、Ф830mm、Ф1000mm钢管。排水采用明铺与暗排相结合方式。拟排入位于基坑东侧

4、市政管线。基坑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上0.5m时进行坑内管井降水,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地下水位不高于开挖面下0.5m。地下主体结构封顶且完成顶板面覆土至设计地面标高后才能停止降水。1.3降水设计参数(见表1)2降水施工主要技术要求5(1)施工准备。①降水施工与结构施工密切协调,应提前详细了解结构施工方法、施工段划分、临时设施与井位的关系、工期进度等施工部署。②施工前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井位施放后应采取人工探孔等方法进一步确定,当确认地下没有各种管线、构筑物后方可施工。③降水井在结构维护桩施工后施工,避免维护桩施工时的泥浆

5、、水泥浆等因素影响降水井的出水量。(2)井管安置应对中,井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管井井身结构误差应控制在以下范围:井径误差±20mm,垂直度误差≤1%。(3)成井方法优先选择反循环方式。(4)管井填料。①含水层段滤料应具有一定的磨圆度,滤料含泥量(含石粉)≤3%。对含水层以上部分的砾料,在磨圆度和粒径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严禁使用片状、针状的石屑。②各方位填料均匀、速度不得过快,避免造成滤管偏移及滤料在孔内架桥现象。洗井后滤料下沉应及时补充滤料,实际填料量不小于理论计算量的95%。(5)洗井。①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②下管、填料完成

6、后立即进行洗井。在特殊情况下,从成井到洗井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③采用隔离塞分段洗井。如果泥浆中含泥砂量较大,先进行捞渣后再进行洗井。④当常规洗井效果不好时,可加洗井剂浸泡后再洗井。5(6)抽水。①开挖前的提前封闭降水时间应不少于10天。②严格控制抽水含砂量。为防止因抽走地下水带出地层细颗粒物质造成地面沉降,抽出的水含砂量必须控制在以下范围:粗砂含量<1/5万;中砂含量<1/2万;细砂含量<1/1万。③首次(洗井后抽水前)含砂量检测合格后,在抽水期间间隔时间不超过3个月定期进行含砂量检测,异常情况下应根据情况加密检测次数。3施

7、工监测及应急措施(1)施工中要做好严格的监测管理工作,通过动态的信息管理,对监测数据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主要监测项目有:①边坡顶部、围护结构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20~30m,布置在坡顶或顶圈梁上。②边坡顶部、围护结构桩顶部竖向位移。与第1项共用监测点。③围护桩侧向变形(测斜)。监测点布置间距20~30m。④水土压力。监测点平面间距20~50m,垂直间距3~5m。⑤地表及坡面裂缝观测。⑥地面沉降。每个沉降观测剖面间距30~50m,剖面延伸长度大于3

8、倍基坑开挖深度,由内而外先密后疏,且每个剖面不小于5个监测点。⑦管线监测。监测点间距宜为15~255m。⑧地下水位监测。(2)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出完整的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应及时报发包人、设计和监理。(3)施工现场应备有应急材料及设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