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6039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关于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现状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现状的思考 摘要:“走出去”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出境旅游蓬勃发展、国内旅游资源丰富、外汇储备较大等比较优势都有助于旅游企业“走出去”。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尚不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存在产权不清、集团化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当前应重点关注自身实力的提高,谨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关键词:旅游企业;“走出去”;竞争优势一、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现状2011年,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旅游协会联合发布的报告中,将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979
2、年到1990年,旅游业基本上以引进外资和外方管理为主;从1990年到2001年是我国旅游企业海外经营的零星探索阶段,在这期间国家开始鼓励旅行社在境外布点;2001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旅游企业海外并购进入探索性扩张阶段。以上三个阶段表明,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是在“引进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真正开始的,起步较晚。并且在我国入世后,才进入探索扩张阶段。5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有15家旅游企业已经“走出去”,并开办了70家境外企业,跨国经营领域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饮和景区,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年营业收入折合人民币60多亿元。这虽然表明我国旅游企业海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仅15家企业、60多亿元收入,也暴露出其中的不足。近两年来,旅游相关企业加快了海外发展步伐。仅2012年到2013年,就发生了12起规模较大的旅企投资和并购事件,而除了传统的旅游酒店海外扩张,其中更不乏海航集团、万达集团这些航运、地产巨头。另外,除了以上资产扩张模式,携程等在线旅游企业则采取控制下游产业链的扩张模式。然而,尽管“走出去”的旅游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拓展,经营地区不断增加,企业类型趋向多元化,但在经营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包括产权
4、不清晰、股权界定困难、人才瓶颈、文化冲突、品牌影响力弱、营销水平及集团化水平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二、关于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现状的思考“走出去”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出境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但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我国旅游业还不具备开展大规模海外经营的实力,“走出去”需要稳步推进。5企业选择“走出去”的主要动力是市场的扩大,在更大的市场上,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企业之所以能够“走出去”是因为拥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同时具备
5、了这两种优势,那么就能在更广阔的市场上占据更大的盈利空间。同时,从旅游企业“走出去”的角度来看,消费市场和生产力要素市场同样重要。消费市场主要是针对旅游业的客源及旅游资源而言的,而生产力要素则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不同于消费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分离的产业,旅游业对这两个市场的需求是同时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旅游业跨国经营水平较低的国家,更是如此。其发展依赖“旅游资源”,离不开“客源”,需要充足的资本、发达的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的保障,以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支持。因此,我国旅游企业“走出去”应当同时具备
6、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于比较优势,从消费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出境旅游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这为旅游业海外经营提供了客源保证。同时我国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到大量的海外游客。另外,目前我国恰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资本充足,利于跨国经营的开展。而且,从长远来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这一系列因素都意味着我国旅游业具备“走出去”发展的比较优势。5而至于竞争优势,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目前我国旅游业“走出去”尚不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其缺失的原因是我国旅游企业
7、的集团化经营能力较弱。相较于国际知名旅游企业集团所具备的充足的资本、强大的市场网络、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的等优势,我国旅游企业普遍不具备,因此在海外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是理所当然的。另外,目前我国旅游业中“走出去”的较有影响力的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明的问题,影响其进一步集团化的发展。而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则起步较晚,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的集团化能力并不强。因此,我国旅游业要想更好的“走出去”就需要采取集团化的发展模式,并且通过尽快建立起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另外,旅游企业企业还可以借助现有水
8、平的“走出去”努力积累经验和声誉,稳步实现跨国经营。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市场巨大,这也是大量国际旅游企业进驻我国的原因所在,因此,相关企业不应过度关注国外市场而忽视了本国市场。而对于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在失去了相关政策优势、生产要素优势后,还要面对文化的不适应、法律法规的限制等不利因素,竞争压力更大。因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