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5905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摘要:语感这一缄默知识的培养需要在大量语文材料的接触中去体会、应用。不仅应该是是课内教学过程中的加强和锻炼,课外阅读和生活实际中的人际交往、口语表达等也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默会性知识;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丰富的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一个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基本前提。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
2、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语感教学是纲,其他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不举则目也难张。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什么是语感夏沔尊先生有过一段话,对语感的作用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他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6两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两字,就会感到无
3、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可见,语感实际上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语感强调的是个人的经验、个人的感悟、个人的语言修养。一个人的言语能力的成熟,具体表现在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对言语文字的感悟能力,用言语思维的敏捷程度,用言语表达的准确、快速能力。语感敏锐的人,往往能迅速、直接地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还有弦外之音、音外之意。二、培养良好语感的具体方法关于语感这一默会性知识,如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解读,培养语感就是必须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体现人文性,必须遵循语文实践性的特点。培养
4、良好的语感可从识字教学开始,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以我们应当以阅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6阅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语感形成的过程:感知(看文字,读语音)、理解(理语义,解语义)、想象(合语境、生语象)、体味(拟亲历,品语味)。阅读,一般按声音的有无,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按阅读方式,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通读和扫读;按阅读速度,可分为速读和慢读;按阅读目的划分,有感知性阅读、直觉
5、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评价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感受性阅读1.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口、耳、眼等多种感官参与,通过将文字转化成声音的方式,直接感受语言。在全文诵读中,获得对课本的整体感知,进而在分段落或单句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气、节奏,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和感情。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也在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得到意会,从而获得语感这一默会知识的习得。那些感情色彩强烈的文字,通过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因此,早自习的晨读、课堂上的朗读等都是形成良好语感非常好的机会。多给学生展示
6、锻炼的机会,比如可在学习课文齐读之后再进行分合读、分角色朗读、轮读等,也可在课前、课间开展一些朗诵小活动。除此外,教师在范读中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一名教师若拥有出色的朗诵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其激情澎湃或声情并茂优美的诵读必然会大大增强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从而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最终,在学生自己的诵读中,更真切地体会文章的节奏、韵味、情感等。2.6在比较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可通过形象、思想、情感的比较,写作思路、文章结构的比较,句式、句型、修辞变换的比较,句子成分的增删比较,词义比较等更好地感知,增强语感。比如小学人教版
7、语文一年级上册《小壁虎借尾巴》中,截选三句进行缩减比较来说:a“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b”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黄牛,你的尾巴借给我。”c“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你的尾巴借给我。”从中对比出小壁虎待人礼貌,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学生更能体会到在日常交际中,要礼貌待人,对长辈要有尊称,用“您”字表达自己的尊敬,求助别人时要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如“好吗?”“行吗?”;再如a“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b“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
8、子呢!”――“不行,我要用尾巴赶蝇子。”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不行,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从中对比出改动后的句子显得很生硬,很不近人情,而原句才能比较贴切地表达出无奈、为难的感情。3.增强课外阅读。良好语感的培养要靠长期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古语有“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