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61210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7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BasicWritting学时数:96学分数:5适用专业: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执笔者:汪莉编辑日期:2006年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是新闻学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体探讨文章的构成元素和文体规范;探讨在写作行为过程中感知、运思、行文的衔接和转换的规律;探讨写作的方式、技巧;探讨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的特点及写作的现代性的技巧、方法。并通过理论的系统阐释与范文的欣赏、学生的训练的结合,力求体现受体对写作的操作性的把握,将培养学生的能力寓于教学的有机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写作素养和写作能力二、课程教
2、学的基本要求(一)让学生认识文章的构成要素和文体规范,认识写作过程中的相关规律。(二)认识各类文体的内在、外在特点,了解有关现代性写作的技巧、方法。(三)通过对范文的学习和对习作的解析,进一步认识不同文体的写作方式、技巧,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中。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 绪论一、写作及其规律 写作的含义及“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二、写作与人生、与社会的关系三、作者的写作素养四、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要求重点:把握写作的含义及“物-意-文”的双重转化规律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素养涵盖哪些方面,其要素之间有
3、些什么关联?认识作文与做“人”之间的关系。第一章 储材与选材一、材料的意义和种类(一)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二)材料的意义、种类二、储材的途径与方式(一)储材的概念(二)储材的途径(观察感受、调查采访、博览精读、广闻博见)(一)储材的方式(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和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资料卡片)三、鉴别材料的方法(鉴别材料的真与假、大与小、奇与平、鲜与腐)四、选材的原则与要求(一)选材的原则(二)选材的要求(真实、典型、新颖)重点:掌握储材的途径,如观察的视角、顺序、重点,以及其他储材方式。难点:如何鉴别材料的真与假、大与小、奇与平、鲜与腐
4、,理解材料与写作者的世界观、写作目的、与它所反映的世界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确立中心与提炼主题一、中心与主题的地位中心与主题的含义、作用(与材料、结构、语言之间的关系)。二、确立中心的方法(一)中心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可行性)(二)中心的确立(可从与写作意图、材料、读者之间的关系来考虑)(三)确立中心的要求三、主题的孕育与提炼(一)主题的孕育和形成(二)主题的提炼四、确立主题的要求(深刻、集中、新颖、含蓄)五、审题与标题(一)审题的主要任务(二)标题的种类和拟定要求重点:认识中心的提炼、主题的确立与其他写作要素之间的关系
5、,如何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拟定标题。难点:理解文章主题的“多义性”与“多主题”之间的区别;主题“含蓄”与“朦胧”之间的区别;审题与其他写作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一、思路与结构的辩证关系 思路与结构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二、理清思路的步骤 讲求顺序、区分材料的主次、注意逻辑关系、理清线索、编写提纲。三、结构的具体内容(一)层次和段落(二)过渡和照应(三)开头和结尾四、结构的类型 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时空交错结构、心理结构、逻辑结构(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结构)五、结构的原则和要求重
6、点:掌握线索及使用线索的类型,编写提纲,了解结构的多种类型并能运用。难点:如何对文章内部层次和段落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如何实现文章内部的过渡和照应。第四章 表达技巧的选用一、常用表达技巧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含义、作用、类型、方式二、辩证表达技巧 动静法、虚实法、庄谐法、点面法三、现代表达技巧 象征、意识流、蒙太奇、荒诞:其含义、作用、特征、使用方式重点:掌握多种辩证表达技巧并能熟练运用。难点:能实现动静法、虚实法、庄谐法等表达技巧与所用语言之间的结合。 第五章 语言素养与语言表达一、语言表达的意义、作用二、提
7、高语言素养三、反复锤炼语言的字、词、句四、学习语言的途径重点:认识如何锤炼语言的字、词、句。难点:认识如何就具体的语境使语言能够达到准确、简明、生动、朴实,使之符合事物的性状、程度、主观情感特征。 第六章 修改与润饰一、修改与润饰的意义二、修改与润饰的范围三、修改与润饰的方法四、方面要求与修改符号重点:认识修改与润饰范围,尤其不应局限于个别字、词、句的修改与润饰上。难点:理解修改与润饰的方法,能根据写作目的使用“增、删、改、调”之法。 第七章 小说的写作一、小说的含义、特征、种类二、小说的的人物塑造三、小说的情节
8、的构思四、小说的环境的描写 五、当代小说创作的常见技巧六、微型小说的创作七、范文评析重点:把握小说在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