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88673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3
《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郑莉,赵琛,陈菲,徐文苑,须冰(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23)『摘要』作者在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认为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层次;找准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加强中西医结合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自1993年湖南中医学院最早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以来,至今已有13年的历史。13年来,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其发展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认清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把握机
2、遇,勇于挑战,促进和完善中西医结合学历教育,促进中西医结合教育事业和整个中西医结合事业的长足发展。一、开展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中西医结合的需求增加,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主要表现在:1.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迅速1980年卫生部召开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了中医、西医和中西医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后,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学会。目前中西医结合医疗形式已被大量采用。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确定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后、一些高校相继开展了三年、五年、七年制中西医
3、结合高等教育。至90年代,建立了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因此,中西医结合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我们对上海13家医院的824名就诊病人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有562名病人选择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占68.2%。这也说明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服务已深得患者信赖。2.中西医结合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各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西医医院的中医科室以及中医医院是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主体。根据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院有207家(上海4家),床位22627床(上海1351床)。执业医师人数9411人(上海731人)。按中西医结合医
4、院中医西结合人才比例需达到50%的要求,仅在中西医结合医院,人才缺口在3821人(上海366人)。可以预计,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3.中西医结合办学现状良好,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我国现有近十所医学院校开展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从办学现状看,学生生源充足,质量较好,毕业生分配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可达85%以上。有学者对308名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有必要的有293人,占95.1%;认为是中西医两套知识并重具有中西医两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有209人,占67.9%。由此表明:
5、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方面,较符合临床对医学人才的多方面需求『1』。一、目前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在国内还属初创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目前,我们仍然面临一些制约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发展的问题,主要为:1、缺乏适当规模的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许多院校中西医结合仅作为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并未将中西医结合正式纳入高等本科教育体系。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应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否则,其规模难以满足社会对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需求,也将会影响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上海33家医院(三级医院14家,二级
6、医院17家,一级医院2家)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结构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本科学历人员占医院中西医结合人员总数51.1%,说明本科生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人员的主流力量(详见下表)。因此,需要有一定规模的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医院级别研究生七年制本科生大专合计三级医院272481592二级医院9120838一级医院000332、中西医结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未完成系统的中西医结合教材。目前,中西医结合师资力量多由专业基础教师和临床各科教师组成,缺乏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对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对中西医结合切入点的把握还比较薄弱。在教材方面,未完成系统的中西医结
7、合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发展。一、对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的思考1.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教育的层次。根据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现状,逐步构建和完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多层次的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体系,包括三年制、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教育、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工作流动站。2.积极探索,找准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中、西医是两个不同思维方式的两个理论体系。多年来,许多专家对“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做过有意义的讨论,陈士奎院士对中西医结合医学下的定义为:“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
8、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2』。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