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

ID:9740858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_第1页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_第2页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_第3页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_第4页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文言文的言语教学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就必须真正落实文言文言的教学,让言最大限度释放出其中的丰富信息。如何发掘藏在其言内的情感、思想、理趣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释词辨析悟深义  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言文中,有一些词语的释义一直存在争议。这些有争议的词语,其实是很好的教学资源,甚至决定着文章的内涵。比如《湖心亭看雪》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是勉强还是尽力,《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中的虽是虽然还是即使,等等。这些词语大可玩味。《桃花源

2、记》中也有一个带有争议色彩的文言词语,那就是见渔人,乃大惊中的乃。如何利用好这个资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我为此设计了一串颇有意义的环节。  第一环节,让学生读下面的句子,并说出句子的特点: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学生读后,能确认这是省略句。进而让他们知道,这几句最大的特点是主语及部分人称代词的缺省。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省略句中某些具体的指称词,可以使行文简洁、流畅,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若将省略的成分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还原,就变成:(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他)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

3、)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第二环节,让学生思考渔人为什么大惊。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的学生会说,一个陌生人的突然到来让村民大惊;有的会说,六百年来才看到一个外人让村民大惊;有的会说,担心这里的安静、和平、幸福会被打破而大惊接着,我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理解,乃作于是解,还是作竟然解?从而展开第三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结合后面的内容,说说乃的意义,并说明理由。学生形成两种意见,认为乃作竟然解的理由如下:村民在山洞里已经生活六百多年,其间从来没有见过外人,一旦外人闯入,怎能不惊?从后面的描写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多么和平、安宁,这个外人的到来很可能带来灾难,焉能

4、不惊?竟然说明大惊程度之深。认为乃作于是解的理由如下:村民淳朴至极,根本对渔人没有设防,从他们不假思索地邀渔人回家就可以看出。村民六百年来都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没有心机,没有斗争。因此,他们见到渔人虽然吃惊,但这种吃惊是一般人都有的,而不是十分夸张的吃惊。  第三个环节的辨析过程,是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是学生从词语的小口深入文本大境界的过程。可是,止步于此,还不足以体会其中的深意。我顺势让学生读最后的部分,让他们在遂迷,不复得路中琢磨村民的大惊到底是平常的表现,还是惊慌的心理反应。这是第四个环节。学生从中明白,村民根本不用惊慌害怕,

5、因为他们完全有办法迷惑渔人。课堂至此,我继续往前推进一步,让学生在流畅的叙述中再次感受渔人和村民的心理,体会文章语言背后深藏的意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上文所列的四个环节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既帮助学生实现了语言积累,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文言文的学习,也是让学生学习语言、习得语言的极好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力求做到:在语言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思辨力,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让文言文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宝库。辨析、讨论,是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深入的有效途径,是站

6、在语言高度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逐渐明白学文言文不是翻译、解释、死记硬背的苦差事,因而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二、高频词语探衷曲  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语言系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作家在文学作品里会不知不觉埋设情感的言语线索。这些言语线索可能是句式,可能是停顿,也可能是高频出现的词语。比如《塞翁失马》中塞翁在人皆吊之和人皆贺之后反复说的那两句高深的话;《出师表》中的反复出现的先帝;《桃花源记》中四次出现的便等。这些高频出现的言语形式隐含着文本的重要信息。透过它们,可以窥见文本深处的内涵。下面以《桃花源记》中便字的教学展开来谈

7、如何探寻文本的衷曲。  如何让便字背后的内蕴一点点显现,一点点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条巧妙的路径:由便扶向路之便引出便要还家之便。第一步:读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一段话。当学生对句式、对动词做了充分的赏析后,我问:这段话有一个字用得特别精妙,它表明渔人做标记、告诉官府几乎是不假思索的,有谁知道是哪一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思考,即使是错误的理解也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学生回答是及郡下的及,我没有立刻纠正他,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白及背后的含义。这个小小的环节推动了课

8、堂向纵深发展。之后,便有好多学生说到了便字。对便的品悟,我采用读议结合的原则,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