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模因理论的隐喻 关键词:隐喻;模因学;民族文化 因为有些意义直接表达出来不太容易理解,所以人们倾向于运用隐喻手段。在隐喻中,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可以说,喻体复制、模仿了本体的某些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模因学理论来理解隐喻。 Carroll指出,隐喻的理解首先要从心理词汇(lexicon)中提取信息,选择适当的那部分意义,最后识别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1]。所谓“适当的那部分意义”,其实就是体现喻体与本体相似性的含义,即喻体复制、模仿本体的那些内容。 一、隐喻 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conceptualdomain)或认知域(cogni
2、tivedomain)向另一个概念域或认知域的结构映射,即从“始发域”(sourceddomain)向“目的域”(targetdomain)的映射。 现实情景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描述的,这种描述把现实情景与固有的图式(schemas)联系起来。束定芳指出,隐喻中的喻体对说话者或听话者来说要比本体更为熟悉。而在两者发生互动反应时,通常是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被影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因而喻体可以帮助认识本体的特点和结构,因而也具有了认知的功能[2]。 由此可见,人们已不再把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格,而是把它提升到了思维方法的高度。Ungerer和Schimid认为,隐喻是“我们
3、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3]。Mey甚至说,隐喻是“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解决语言理解和语言习得中的不可缺少的工具”[4]。 事实上,大约在1725年,意大利哲学家和修辞学家G.Vico就发现了隐喻的认知功能[5]。然而,Lakoff和Johnson等人真正把隐喻研究纳入认知语言学领域。Lakoff和Johnson认为,语言表达本身并不是隐喻,只有将概念结构从一种范畴作用于另一范畴,它才有资格被称为隐喻[6]。在他们看来,隐喻更多的是与思维而不是语言有关。他们从体验现实出发,认为隐喻性语言是隐喻性思维的反映,隐喻思维是首位的,隐喻性语言是次位的,是
4、日常语言的一部分,隐喻思维是常规的,而不是变异的,表达概念隐喻意义的某一个词可能失去隐喻意义,但是其概念隐喻却可以保持其活力[7]。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隐喻研究如火如荼。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在涉及隐喻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近,模因学(memetics)发展迅猛。模因理论表明了隐喻性语言单位的动态性,也说明了人类思维及语言的进化过程。然而,人们几乎还没有开始从模因这个独特视角研究隐喻现象。 二、模因理论 在《自私的基因》(TheSelfishGene)中,Daeme)类似于基因(gene)。生物个体通过基因得以繁殖和生存,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理解
5、生物个体和生命本身;作为复制因子,模因能够描叙文化现象的进化过程和机理。 Daore在《模因机器》(TheMemeMachine)一书中指出,人类的独特之处是具有模仿的能力。人是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的动物。从生物性上看,人由父母所生;从社会性上看,人脱胎于社会文化的母体。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基因(gene),从社会继承模因(meme)。对于生物种群来说,物种的进化是通过基因库中基因的准确复制和有益突变的积累来实现的;而对于一种文化来说,其进步也需要通过本身模因的复制和有益突变(有时得益于先进的外来模因)来实现[9]。各种模因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不断进行复制(包括
6、突变)和传播,以求生存、发展。 我们知道,在隐喻中,喻体与本体具有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喻体模仿、复制了本体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在“Sheisatigress”(她是一只母老虎)这个句子里面,用“母老虎”的凶残、蛮横来影射和模拟she的恶劣态度。既然模因理论强调模仿、复制和传播,那么,它显然对隐喻现象具有相当大的解释力。 三、模因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的特点和结构,人们倾向于把熟悉的事物投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比如,最初,人们形成光明的观念是从太阳开始的。千百年来,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生活,太阳、光明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
7、会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光明的观念逐渐从最初的意义扩展开来,从而适用于其他的相关概念。就是说,它完成了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 Barcelona探讨了“光明”概念隐喻的基础和它们的一般特征[10]。Deignan通过英语语料库收集丰富的语言材料来对“光明”这个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系统的分析。他发现,“光明”有三个概念投射[11]: (1)已知是光明(Knoinatedbythediscussion. c.一定要说明这件事。 d.学习了这篇社论,心里更敞亮了。 e.Hepu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