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

ID:9708543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_第1页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_第2页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_第3页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_第4页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论“人之生存”语境下学校教育目的反思[论文摘要]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教育必须摆脱工具性、功利性的异化现象,摆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的融合,使教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生”的一种方式。“人之生存’’语境下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个体的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论

2、文关键词]人之生存 教育目的 意义 生成  一、从“谋生”到“乐生”——“人之生存”对教育的诉求  在当代,人类的生存空间得到极大扩展,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产生极大变化,这与以前将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置于人类生存首要位置的社会形态迥然不同。物质上的极大满足与精神上的极度匮乏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巨大矛盾问题。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生存”即是“活着”、“活下去”,这与“谋生”相连,不带任何社会性色彩。正是这种为物质满足而机械地重复生命的虚无现状刺激我们去探寻“谋生”的意义。于是,这种诉求进入教育视野,必然要求“教育对人之生存的现实性(教育的生存关怀)以及超越性(教育的终极关怀)做出事实承诺”,

3、使人们做到“乐生”。  自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论断被大众接受以来,人们对知识的学习开始偏向于科学知识,并且与“竞争”、“力量”相联系,这使得教育游离于“育”的目标而急切地为功利所驱使。教育的功利化使人异化为工具而忽视了自身作为生命主体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表的宣言——《学会生存》所描绘的是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的生存状况,在有些人看来它所追求的目标有过分拔高“精神”的倾向。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实施的教育过分注重物质、功利性价值,才使得我们在评估应然层面的目标时过于胆小,所有的理想状态的东西,无论怎样论证都是以不可能实现为论证终

4、结,例如高考改革、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等等。为什么在经济上我们可以有大的变革,而教育大变革的阻力却如此之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质利益、工具理性对教育的牵引过大,使得人们的关注点即使放眼未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人,升高到宇宙——塑造仰望星空的人,但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需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关注的东西太多太多,使它本来最该关注的东西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例如当前人们关注的奥数是否取消、高校行政化、文理分科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意义上讲都不属于教育问题,是教育被边缘化的结果,是教育工具性利益凸显之后人们强加给教育的,却让我们把其当做教育问题来解决。然而,问题解决的阻碍因素却又重新

5、回归到物质、权利等等工具性利益中。如果说以往的教育是被政治强权所勉强,那么现今的教育更多地是为经济利益所迷惑。教育意义边缘化的结果是我们过分要求从教育中得到利益,而忽视了其本身的意义——教育不仅仅是“成人”的手段,更是人之存在的方式。  “乐生”的目标告诉我们:人的生存与一般生物完全处于本能的生存不同,因为人要根据自己的生存愿望或意志给自己的生存寻找理由,而教育恰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人之生存”的教育学意义  从存在论的视角看,教育就是人的一种生命形式。教育人学主张:教育乃是人之生成。这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只有站在这个高度来把握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和人生融为一体,否

6、则教育始终处于一种外在状态,而与人的存在、人的生命割裂着、对峙着。这种‘人’之底蕴匮乏的后果必然是:侵蚀、断送了教育之根”。或许我们可以说,最根本的教育问题是:教育远离了、甚至差点遗忘了人的“生存”需要。这是一种根本方向上的偏离。  生存论哲学中人的生存是个人的生存,是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主动地在以个体的生命为承担意义的追求中得以生成和自我觉醒的。它强调个体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与他人、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与当前教育中倡导的均等发展集体意识相悖,生存论更加强调个体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性化。不能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进而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教育的核

7、心应该是培养有思想有感情的个人,他不应该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游离于人的生命之外。正如《学会生存》确定的指导教育发展的方向一样:“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的责任。”第二,个性化。正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那样,真正灵动的生命只属于一个个永无重复的个人。因此,教育中的“批量化”、“一刀切”甚至上升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