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

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

ID:962896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_第1页
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_第2页
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阅读课课堂提问的设计  阅读课是语文科的主要类型,学生对文本学习时,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学生能力的把握,而学生的回答则反映了教学的效果,师生的问答往来也就构成了语文课堂的主要环节。  课堂提问如此重要,因而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不仅应该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而且应该根据课堂的情形调整问题,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课堂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堂问题从何而来?教师必须立足文本、面向学生,才能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积极思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  1.1研读文本。部分学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初中的语文不需要学习,因为识字教育在小学已经完成,文章都能通读。个别教师也可能存在比较模糊的认识,觉得部分课文比较简单,是不值得认真学习的。但是,通读不等于读懂,课文简单不等于缺乏学习的价值。应该说,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承担了两个任务,通过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理解文本的涵义、写作手法及运用该手法表达的能力),进而涵养学生的精神。  如果说只是了解文本叙述了怎样的故事,那并不等同于读懂文章,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通过文本的学

3、习不仅理解文章的主题,还应了解文章叙述的技巧。  以《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为例,这篇课文集中描写罗丹专注雕刻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课本里已经出现了,题目是《全神贯注》。如果初中语文科还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增加积累,了解不同的故事,那么初三设置这篇课文就重复了,但初中生的阅读要求有别于小学生,不能只重视叙事的了解,更应该懂得写作的章法。针对大部分学生读文章只关注情节的弱点,笔者引导学生疏通文本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是从自己身处罗丹的工作室开始写作?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本文的结构来学会注意文章的框架,既可以提高阅读的

4、成效,又促使学生关注文章写作的方式。  1.2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常有教师为自己的问题设计得不到学生的呼应而烦恼,他们甚至抱怨学生水平差,不能和自己配合。过去笔者也常常面临这一困惑。  其实教师应该了解自己面对的对象的能力状况,只有自己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赞可夫所说“最近发展区”,才可能获得学生的响应。  《风筝》一课,大家都认为是很难理解的,内容非常深刻,不是低年级学生所能体会的。但是郑桂华老师在面对初一的学生时,设计了非常恰当的问题,让学生从“放风筝”的乐趣说起,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充分调

5、动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换位思索,使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理解弟弟被虐杀的可悲,还提高了阅读的能力。    2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    2.1问题要明确。一篇文章要吸引人,仅依靠一点是不可能的。往往有众多因素,从内容到形式,选材、立意、修辞、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包含有许多值得教学关注的点。尤其是名家名篇,有许多值得分析学习之处。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胡子眉毛一把抓,想面面俱到,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课堂问题的设计宜少不宜多,问题一多,重点就没了。《<呐喊>自序》是传统名篇,可以学习

6、的内容很多,就文本的语言风格,也可以从简练、深沉等多个角度解读赏析,但郑桂华老师在上课时只选择了一个问题“鲁迅语言的形象化表达”,由于目标明确,学生不易分心,既可以使师生在共同的语境下交流,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将形象与本义对照,分析形象化表达于本义的联系,理解语言与思想的关系,表达方式与作者性格的关系,语体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对文本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2.2问题有梯度。教师上一节阅读课就好比引领学生登泰山,应拾级而上,渐入佳境;或如同和学生进行一场智力角逐,迂回曲折,充满趣味。

7、由于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总是有差异,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就会使其他水平的同学得不到关注。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也是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超越自我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假使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探索的进取心,学生就容易陷入倦怠,而且同一层面的问题设计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聪明的教师懂得问题的设计既然是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水平总是参差不齐的,学生的能力也总是处于动态之中,因而问题的设计应该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习处于下游的同学也能有所收益,使学习占据前端的同学也要动脑筋,促使中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8、积极思索,不断进步。  朱自清的《春》是传统名篇,陈明霞老师在引导预备班的学生学习时,采用梯度,从简单的课文中叠词搜集入手,让学生听语段的朗读,找出儿化音,说儿化音给自己的感受,再从语段中寻找自己喜爱的句子,说明理由。在教师引领学生学完一个语段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另一语段。由于设计坡度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