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833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探讨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学在高校专业开设时间较长,也给我国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育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加之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作为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各大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对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各高校亟待对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一些变革,以适应时代及市场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当前我国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以期能
2、够帮助解决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问题,促进我国教育学专业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根据相关学者关于现阶段我国高校中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查显示,我国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存在较大偏差。突出表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高、过于概括、夸大、没特点等,突出表现为培养目标都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还是依照多年前甚至是21世纪初期的要求设定的,培养目标过于单调,综合表现为合理性差。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例,很多新建高校开始进行应用型人才转
3、型与变革,国家教育部对应用型本科的定位是要求其培养的人才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不论是国家级高校还是省市内高校,亦或是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都很相近,没有层次区别,而且与地方特点联系不紧密,或者是定位过于泛泛和模糊。 (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不合理。科学的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当在充分调研并掌握国家、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各类需求,依照市场发展方向,学生意愿及教师能力等特点制定出来的,其中市场、学生自身、教师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点利益关注者。然和很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目标
4、制定时大多是借鉴同类院校,而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市场人才需求及师生做到应有的重视,制定过程很盲目,不利于学生的特色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与培养目标差距甚远方面。现阶段很多高校的教育学专业教学仍然过分依赖课堂理论教学方式,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难以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高校过分强调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教育这一实践,即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必要的实践实训环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幻想。另外高校教师只注重课上教学,而忽略了课后的实践指导,
5、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也造成了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策略 (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根据本地区、院校及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提升专业特色。教育部门首先应当充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特征、学校办学层次及类型、地方教育部门现有的教育资源等,然后综合分析,合理配置资源,制定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及院校人才培养战略的目标,有效避免培养目标定位的同质化。比如,国家部属院校应当放眼全国,让教育学专业了解多地的教育现状,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而地方性院校则应当立
6、足区域,深刻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本省或本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应当积极整合当地的教育实践资源,为教育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实习提供多元化的平台。 (二)构建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师生、家长、教管部门的综合需求,特别是师生发展及市场对于教育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目标的制定是以学生为对象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培养目标的指导意义。而教师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者,因此,应当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充分征求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并对现有的市场人才需求环境做出动态
7、的分析,提高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贯彻的执行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目标制定时主动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标杆,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人才培养。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应当积极依靠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动态化,与时俱进。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教育现代化技术不断多元化,现代化手段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使得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跟随时代进步的脉搏发展,提高培养目标的时代性。而且每一所高校的教育资源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本文由.L.收集整理就能够大大提高院
8、校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更有利于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调整,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培养出来的教育学专业学生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尴尬境地,改变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四、结语 教学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着祖国未来的教育行业发展,关系着未来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应当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相关人员积极探索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真正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