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

ID:957186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_第1页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_第2页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_第3页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_第4页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阿垅诗论的文学史价值 摘要:阿垅作为“七月诗派”诗学思想的重要代表,其诗歌理论迄今依然处于被遗忘的状态,等待我们重读并加以郑重地总结和研究。重读阿垅的诗论,我们首先可以发现他对“情绪”意义的格外突出;此外,他还努力发掘着诗歌来自于现实生存的“力量”;强烈的现实感和战斗精神也使得阿垅诗论呈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这一品格让阿垅超越了现代文化中影响甚大的学院派逻辑,与同时代的其他趋向形成某种对立的姿态。  关键词:阿垅;诗学批评;文学史    中国的诗学批评在1940年代产生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成果。除了“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外,这一时期最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和检视的便是“七月诗派”

2、的诗学思想。在“七月诗派”的诗学思想中,除了作为组织者和领袖的胡风的成就之外,最需要考察和研究的便是阿垅的成果。可惜,由于种种原因,阿垅的这份思想遗产迄今依然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实在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与文学批评界的一大缺憾。  阿垅的文学创作集中在三个方面:纪实性的文学作品、诗歌作品及诗论。除了纪实性文学与诗歌创作之外,阿垅特别致力于诗歌理论的建设和诗歌批评活动。1939年阿垅写下了他的第一篇诗评;《希望》创刊后,阿垅在上面发表得最多的作品便是诗论,这些诗论在1951年结集成《诗与现实》出版,足足有3卷。此外,他还在1948年写了一本题为《人与诗》的专著,在1954年写成了《诗

3、是什么》一书。所有这些文字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40万字。无论是就文字的数量还是持续关注的执著而言,阿垅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中国现代重要的诗论家的行列,令人有些不解的是,这些诗论的思想成果连同它们的创造者一起竟然长期倍受冷落,其文学史价值远远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阿垅的诗论等待我们重读,阿垅的诗学成就需要我们加以郑重的总结和研究。  一  重读阿垅的诗论,我们首先可以发现他对“情绪”意义的格外突出。  阿垅将情绪和情感作为诗的最重要的特质。他以清醒的文体意识对诗的特质作了这样的甄别性的定位:“和其它的文学形式不同,诗有诗底特质。其它的文学形式,如同小说、戏剧以及报告,要求典

4、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底在一个作者的完成;因此就要求一种形象底完成。诗不然,诗是诗人以情绪底突击由他自己直接向读者呈现的。”“由于诗主要是情绪的东西,并且是由诗人自己出来的之故,那么,客观世界底形象就不是绝对必要的了。”①  在这里,阿垅不仅突出了“情绪”的价值,而且引人注目地将它置于另外一个诗歌批评的常见概念——形象的对立面上。  平心而论,从情绪或情感的角度来确定诗的本质在中国现代诗论中并不算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如此充分地突出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并把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形象”区别开来,则不能不说是阿垅的创见。  但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事实似乎又在支持着阿垅的独特观察:如果我们考虑到中

5、国现代新诗的发展的确远远没有充分开掘人的现代情绪这一事实,如果我们时常为《女神》式的情绪之潮过早干涸而惋惜,如果我们又已经意识到“形象”这一美丽的诗学术语实际上也已经在滥用中丧失了它的诸多特殊内涵,那么,我们便应当承认阿垅关于新诗“情绪”的近于偏激的推崇有其合理的一面,并且会发现这样的论述是深刻的:“形象是客观主义,或者自然主义;形象是没有生殖力的蜾蠃,什么地方弄了它底螟蛉来作儿子,暱声呼叫‘像我呀,像我!’的;形象是主观的情感贫弱,捉住一些外面世界的浮光掠影就夸耀为上帝一样伟岸的原始生命底创造的,而自己实则一无所有。”{1}  阿垅不仅别出心裁地将情绪与形象作了文体学定义的鉴

6、别,而且还将情绪与思想的互相关系作了同样大胆的阐发:“诗底思想,首先是情绪的形式的,通过它而表达出来;或者说,诗底说明力,是在那种感动力。一首诗所有的情绪底状态,以及这情绪底方向,应该是而且正好是思想底状态和方向。”这也就是说,情绪仍然是诗的根本,思想最终也是由情绪来包裹和牵引的。  如果说阿垅关于“情绪”与“形象”的分辨具有直指中国诗歌发展弊端的功效,那么他立足“情绪”之需,对于“思想”的警惕则与1940年代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趋向形成了某种对立。  经过了“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二三十年代的左翼革命诗潮及回归晚唐的轻软的现代派诗歌之后,1940年代的中国新诗出现了强化思想追求

7、的“新诗现代化”趋向,体现着这一趋向的流派便是“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出现的“智性化”取向给了这一中国追求明显的影响,“放逐情感”的中国诗人努力实践着“思想知觉化”理想。按照“新诗现代化”的理想,就是这样的思想知觉化才能很好地超越“政治的感伤”,也有别于作茧自缚的“为艺术而艺术”。但是,阿垅的诗歌主张显然与此有别,他关于情绪与思想关系的这一论断有着明确的针对性。在阿垅看来,任何离开了“情绪”的诗歌理想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被驱逐在“诗”之外。阿垅表示:“那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