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51656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时测试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课时测试测试卷(二)一.选择题1.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 )①脂肪酶②淀粉酶③蛋白酶④转氨酶⑤过氧化氢酶⑥蔗糖酶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③⑤2.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考察被严重污染的地表水体时发现两类景观:有机型污染水体是变黑发臭,无机型污染水体一般是变绿。前者、后者生活着的主要生物依次是:()A.光能自养生物、异养厌氧生物 B.异养厌氧生物、光能自养生物C.化能自养生物、异养需氧生物 D.异养需氧生物、化能自养生物3.右图示豌
2、豆自然生殖周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过程中B.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C.基因重组过程发生于c过程中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二倍体细胞4.给含氮(NH3)较多的土壤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其原因是 ( )A.改善土壤通气,根呼吸作用加强 B.增加土壤中N2的含量C.改善土壤通气,硝化细菌繁殖快,有利于土壤中硝酸盐增加 D.促进氨的扩散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3、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二.非选择题30.阅读下面几段文字,用进化论观点或生态学观点分析回答:(1)自从能固定CO2、释放O2、沉淀碳酸盐的蓝菌在距今约35亿年前产生以后,地球大气圈的化学组成以及岩石圈都发生了缓慢而不可逆的改变:大气中CO2含量下降,自由O2得到积累。上述文字说明的主要观点是。(2)记者×××报道:连月来长江、嫩江等地发生的百年未遇特大洪涝灾害,引发东北老人马永顺太多的感触。从前由于超额完成伐木任务,他被评为全国劳模。1982年退休后,老人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造成的恶果,决心向大山“还帐”,带
4、领全家老少植树46500棵。上述报道给你最大的一点启示是。(3)通过第二段文字中,简要回答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从分子水平看根本原因是。性状表现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从进化角度看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4)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海洋生物造成灾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31.完成下列各题一.将人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
5、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试分析回答:(1)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微生物工程(2)人的基因工程之所以能接到植物体中去,原因是。(3)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4)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有一套,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具有。(5)烟草DNA分子被“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这说明——————————————。(6)该工程应用与、于实践,将给农业、医药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目前
6、已取得了许多成就,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或你所设想应用该工程的三个具体实例。(7)有人认为,转基因新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如船能载舟也能覆舟,甚至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是否支持这一观点?如果支持,请你举出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的实例。二.某种植物果实甜味对酸味为显性(A),子叶宽大对狭窄为显性(B),经研究证实,A(a)与B(b)遵循独立遗传,结合以下植物杂交实验的简要图示,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果实1的味道是 ;果实2的味道是 。(2)果皮1、种皮1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其基因
7、型与双受精时花粉来源有关吗? 。(3)胚乳1的基因型是 ;胚1的基因型是 (4)果皮2、种皮2的基因组成是 ,胚2发育成的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参考答案:1.A2.B3.C4.C5.C30.(1)生物能影响环境。(2)任何生产活动都要在遵循生态平衡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或:任何生产活动不能只顾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3)DNA分子的多样性。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选择的结果。(4)D31.一.(1)
8、A.(2)人与植物结构组成相同。(3)抗病毒干扰素。(4)遗传密码,共同的原始祖先。(5)基因是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6)将抗病毒基因嫁接到水稻中,形成抗病毒水稻新品种;将人的血型基因移入猪体内,培育人血的猪;将干扰素基因移入细菌体内,培育出能产生干扰素的细菌。(7)用于改良作物的抗不良环境的基因引入杂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