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5647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的县域经济亟须金融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的县域经济亟须金融突破县域经济亟须金融突破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县域经济亟须金融突破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金融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农”内生性需求的金融服务主体,这实际上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合作服务领域,压制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2003年,国务院进行以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为核心的信用社改革,人民银行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移交给省政府。省政府成为农村信用社出资人,成立省联社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实施有效管理。 省联社作为独立法人县联社的联合县域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2、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键。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转的核心,县域经济需要县域金融提供服务,以提升增长活力。 然而,在过去近30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形成了中央金融高度垄断、地方正规金融高度压抑、民间金融高度脆弱的发展格局,县域金融改革始终沿袭着外生供给型的发展路径,这与相对更加活跃的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匹配。 2013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深化“三农”金融改革,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构建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并要求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
3、立足基层,主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这些政策思路,为县域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尤其是县域金融提供了更大可能。县域金融演进歧路 金融制度演进如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国县域金融外生供给型金融制度的安排,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政治、经济甚至文化制度共同演进的结果。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民间金融的基本存活权被剥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选择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主导下,金融国有化成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必定选择。1952年,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指示,对全国金融业进行全面改造,淘汰钱庄和私营银行。中国
4、人民银行制定“彻底改造合营银行,坚决淘汰私营行庄”方针,对私营钱庄实施公私合营,或者自行淘汰;对合营或联营的大银行整顿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迫使私营银行、钱庄、信托公司改造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领导下的公私合营银行,这一制度安排一方面是基于稳定社会、打击投机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灭所谓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借贷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此前的金融机构由于官僚资本、私人资本性质被终止、没收与兼并,摧毁和剥夺了原来已经存在的、以民间金融为主体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其后建立的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金融体
5、制,事实上剥夺了“三农”金融发展权。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高度垄断的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这一制度基本上否定了现代金融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金融机构只是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核算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成为必定。 1959年以后,公私合营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国有银行先后并入当地人民银行,形成了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银行,统一经营各项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被集体化、准国有化后,已经不是合作性质的基层金融
6、组织机构,以利息、租金为基础的民间金融交易被全面禁止,“三农”金融发展权实际上已经完全被剥夺。 多年坚持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则剥夺了“三农”金融的内生需求权。确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新中国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最主要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只有把私营企业改造成国营企业,把多数农民组织到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才能保证经济剩余流向重工业部门,摆脱资源短缺的约束。 为了实现农村金融剩余的集中,并将农村金融资源转化为对国有经济的金融支持,政府把农村信用社纳入到公有制经济体系。 农村信用社已经不
7、是农民自愿入股参与的基层金融组织,承担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政治任务,成为政府获取农村金融剩余的工具。国家通过对农产品剩余和农村金融剩余的强制性索取,排斥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商业性生产、交换、消费基本上不存在,农村金融内生性需求自然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长期以来难以形成内生性金融服务需求。中国传统上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小农经济长期在广大农村占据统治地位,所要求的货币化县域经济亟须金融突破由优秀站.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商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只有少量以货币为中心的商业换。广大农民生活在这种以小农经
8、济为纽带社会里,导致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缺乏内生性金融服务需求,货币化支付只是起着非常小的作用。 1979年,中国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要以余粮的实物形式上缴给国家,通过劳役地租形式相互交换和调节劳动力的使用,这种非货币化的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