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3652
大小:76.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5-02
《关于的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的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论文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哲学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修养历来被哲学所忽视,以修养为特征的中国哲学作为哲学的资质也一直受到怀疑。但是,只要我们承认哲学与人的存活状态相关,哲学有不同的形态,就能发现,修养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不仅仅具有伦理倾向,而且与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修养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道路,而且是具有“哲学”根本作用的人的活动,这种哲学为新时期哲学的发展和哲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 关键词:修身
2、养性;伦理学;认识论;人生自觉 一、“修养”被“哲学”所忽略 修养,在英文中原指农业的耕作、培植,以获得收成,引申为人的修习,训练,以培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多用在伦理学或教育学中,而基本没有作为哲学概念出现。 同样,从中国哲学这门学科建立以来,修养理由也没有登上哲学的殿堂,其作为哲学活动方式从来都是被忽略的。 首先是在哲学词语上被忽略。在专门的哲学辞典中,基本上没有收录“修养”这个词目,即使有这个词,也是作为伦理学词汇来加以解释的。 其次是在哲学内容上被忽略。西方哲学史的写作毋庸说。在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中,我们看
3、到,从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以来,大陆出版的以中国哲学史命名的著作有10多部,主要是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孙叔平、萧筵父和李锦全、张立文、冯契等人的撰著。这些著作中,要么没有把“修养”作为哲学概念或从事哲学的方式来写作,要么就是放在伦理思想中,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上来论说。如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写了先秦时期从老子到萄子9个代表人物,只有对墨子的论述中,有关于“墨子的哲学策略”一节,他认为只有墨子才讲“为什么”,才有逻辑策略的运用。而孔子等人讲的是理想目的,这只是讲“是什么”。正因为胡适把寻求“为什么”看作是哲学,把逻辑策略看作是从事哲学的策略,
4、因此,在他看来,墨学的中衰使其不可能成为“科学的哲学”,以至于成为“古代哲学之中绝”的“第一真理由”。胡适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修养,他把孔子、庄子等人的有关修养的论述充其量看成是“人生哲学”,他认为,以科学的态度观之,这些人生哲学是无法用科学的策略来证实的。 梁启超曾批评胡适,说他以“知识论”来讲孔子,只是“弃菁华而取糟粕”。因为孔子的“学”并非如《大纲》所言“只是读书,只是文字上传授来的学问”,而是“活动”和“体验”。“此一分家业(国学),我可以说真是全世界唯一无二的至宝。这绝不是用科学的策略可以研究得来的,要用内省的工夫,实行体验,体验而后,再为
5、躬行实践。”梁启超比较正确地看到了中国哲学的方式,就是修养哲学,但可惜这种看法没有成为继续研究中国哲学的主流。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二卷本绪论)中以其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把哲学分成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三个部分,并以此观照中国哲学,挑出了性与天道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人生论和宇宙论。他认为中国缺少西方哲学策略论这一块,认为宋明以后的义理之学,如果说有策略的话,“此策略论所讲非求知识之策略,乃修养之策略,非所以求真,乃所以求善之策略”。冯先生已经看到了中国所具有的修养方式与西方的知识论方式是不相同的形态,但他却没有继续讨论求善的方式,而是因为这种求善
6、的策略不是知识论的,而把它排除在哲学之外。 张岱年先生则是按理由来整理中国哲学,写成《中国哲学大纲》。他把中国哲学分成了五类:即宇宙论或天道论、人生论或人道论、致知论或策略论、修养论、政治论。他认为前三类(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与西方哲学相当,而“修养论与政治论可以说是特殊哲学,不在一般哲学范围之内”。因为修养不在一般哲学范围之内,张先生写的这部《中国哲学大纲》也就只有宇宙论、人生论和致知论三方面的内容。而“修养”,不但没有成为“哲学”的内容,相反,成为了张先生检讨中国哲学的“大蔽”之一,“专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重视外物的改造。惟以涵养内心的精神
7、生活为贵;环境的克服,不予重视,社会民生,多所忽略”。 建国以后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普遍把哲学史确定为“一般认识的历史”。西方认识论中所谓的认识,是强调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而修养则被看成是主体中的活动,不属于西方认识论的范畴。因此,在认识论的主导下,这些著作都没有把修养纳入进去,甚至基本没有谈到修养理由。 修养被哲学所忽略的理由,归根到底,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造成的。哲学向来被标榜是寻求最普遍知识的学问。从柏拉图以来,西方传统哲学就把追求有关事物的普遍知识当作哲学的目标,最终发展为黑格尔的宇宙精神。这种哲学被认为是提供了有关世界的客观知识,其核心部
8、分是通过逻辑策略构造的概念体系,它与人的主观态度无关。西方哲学确立了“哲学”的这种规定性,于是,人们在看待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