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0764
大小:3.37 MB
页数:203页
时间:2017-10-06
《微生物检验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 绪论 本章考点: 1.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1)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2)微生物的分类及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 (3)微生物的作用 (4)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概念 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3.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1)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 (2)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3)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4)临床微生物学的思路与原则 一、微生物、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 1.概念: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
2、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 ①个体微小; ②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 ③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 ④变异快,适应能力强; ⑤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 2.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三型八大类特点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由单一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细胞内生长繁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仅有原始核
3、,无核膜、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DNA分子;缺乏完整的细胞器。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典型的核结构(有核膜、核仁、多个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组成);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胞浆内有多种完整的细胞器。 3.微生物的作用:寄居在人类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 ①正常菌群,指定居在人类皮肤及黏膜上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非但无害,而且具有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②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此时该菌可致病。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
4、染。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这些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③病原微生物是少数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是医学微生物中要研究的主体。 (二)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 1.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以达到保障和
5、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三)临床微生物学 临床微生物学又称诊断微生物学属医学微生物学范畴,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因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的策略与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进一步合理用药和防止感染继续扩散的学科。临床微生物学是从事检出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和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一门医学专业和应用学科。 二、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重要历史事件) (一)显微镜的发明 荷兰列文-虎克于1676年发明了一架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第一次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二)传染因子的确立 1.19
6、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先证明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并创立了用加温处理的巴斯德消毒法。 2.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建了无菌外科手术,成为微生物学应用于医学实践的一个巨大成就。 3.德国医生郭霍证明了微生物是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并创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和细菌染色法等研究方法。 郭霍与巴斯德成为实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三)病毒的发现 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凡诺夫斯基证明烟草花叶病病原体是一种光学显微镜看不见的,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最小生物——病毒,标志着病毒病原研究的开始。 (四)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 1929年F
7、leming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一直到1940年Florey等将青霉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应用于临床,为抗生素的研究和生产翻开了第一页。 (五)免疫学的兴起与发展 18世纪英国医生创制了牛痘以预防天花,为科学地制备和应用疫苗开辟了途径。以后,巴斯德研制鸡霍乱、炭疽、狂犬等疫苗成功,从而为免疫学兴起奠定了基础。 三、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学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①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 ②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③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特性; ④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
8、性的报告; ⑤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二)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 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任务: ①研究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的方法,以及标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