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9651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双源全身热疗机治疗特点、流程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双源全身热疗机治疗特点、流程及护理 肿瘤热疗是利用物理方法使身体组织加热,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40.0-42.5℃),并维持一段时间,引起肿瘤细胞生长受阻与死亡。但在这种高热的环境下,有可能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热损伤,如皮肤及皮下组织、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及软骨等。特别是对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讲,由于受到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影响,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面对高温身体会更加不适,其中少数患者难以接受或不能完成全身热疗。 故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行全身热疗时要充分认识全身热疗对患者全身各系统
2、的影响,加强设备管理、构建和认真执行全身热疗设备操作规程和热疗实施流程,制定缜密的全身热疗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热治疗中高温对正常机体的损伤,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全身热疗完成率和治疗有效率。 1肿瘤全身热疗的治疗作用 肿瘤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其以有效、安全、无毒副作用而备受医疗界关注。合理、有效地利用热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帮助。发热是人体的抵御机制,高热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会处于警戒状态,这时人体血液中的免疫
3、化学物质倍增,热激蛋白会激活白细胞及其他免疫机制,起到抵御和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的作用。热疗不仅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的杀伤致死效应,还可导致p53等基因改变,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热疗能增强某些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可改变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破坏肿瘤细胞的稳定性、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容易进入细胞内和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从而使化疗作用倍增;而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还具有保护作用。热疗可抑制放射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降低乏氯细胞比例,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放疗结合具有协同增敏作用;热疗增加了肿瘤的血
4、流量和氧化程度,热疗与放疗相结合的方法在提高肿瘤的辐射敏感度上比任何一种单纯的方法都更有效。 2双源全身热疗机治疗特点 双源加热全身热疗是采用红外加热与射频加热方式进行的,即利用射频技术直接加热使体内升温,利用红外营造人体外部的热环境;两者结合可有效地解决了体内升温与体表过热致烫伤的矛盾。 它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通过电脑控制电磁射频强度和红外的加温功率来掌握加温速度;SRI热疗系统采用中温度加温,其治疗温度为40.5±0.5℃,持续60-180min(视患者病情,体质状况而定
5、),通常情况下恒温设置120分钟;治疗时无须麻醉。 3双源全身热疗操作规则 开机后打开信号源电源,机器射频信号源分系统进入延时程序;每次治疗前务必进行传感器校温;打开红外加热,将红外信号设置在最高功率档,让治疗舱预热至37±0.3℃,过凉或过热均不适合治疗;患者置于治疗舱中,检测其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记录病人热疗开始前的基础指标并输入病人相关资料;设定治疗参数,包括治疗时间、治疗功率、最大功率、治疗温度等;治疗后将治疗功率归零(包括射频和红外),将治疗曲线
6、保存,退出治疗状态,关闭射频信号源电源和红外加热电源;见图1。【图1】 4全身热疗的实施流程 4.1查阅患者相关的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病史、KPS评分、营养状况、对热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等进行分析了解;排查患者的热疗禁忌症,如:肺心病(重症)、心肌梗塞、肾功衰竭、出血倾向、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身体有金属异物、神经阻断或血管移植或血液循环障碍、未纠正的重度贫血患者、高热或惊厥者、孕妇、KPS评分≤70分患者。 4.2制定相关的热疗方案,即制定热疗疗程或与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等;向患者及家
7、属明确解释热疗治疗肿瘤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签署热疗知情同意书;告知治疗过程中所需物品准备。 4.3治疗前20min对治疗仓进行红外加温预热,之后由护士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除去多余衣物进入治疗仓并放置体内测温线。热疗过程中一般采用直肠无创测温,并全程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4.4将治疗界面匹配参数设定后开始匹配,匹配完成后开始设定治疗参数,即治疗时间、治疗功率、治疗温度等的设定。治疗时间包括升温时间、恒温时间及降温时间;将治疗恒定温度设置为40℃,视患者对热的耐
8、受程度进行±0.5℃调节。 一般达到治疗温度所需升温时间为60-70min;恒温时间约为120min;降温时间,即降至38℃所需时间约为30min,见图3;治疗功率可调至350-550].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5. [2]李鼎九,胡自省,钟毓斌.肿瘤热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43-78. [3]张涛.肿瘤热疗系统的计算机管理.医疗装备[J],2013,26(1):18-20. [4]RongY,MackP.A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