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ID:948798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_第1页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_第2页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_第3页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析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 国有股东 控制 公司治理  论文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荃于公司治理视角对国有控股公司中大股东行为的基础、特征、治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逐步形成了与西方不同的市场体系,从而产生了股权高度集中、股权市场分割且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等结构特征。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典型的国家所有权占主导地位的现状。这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有大股东绝对控制地

2、位(见表1)所表现出的控制行为,产生了诸多公司内外部治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及其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二、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基础及其特征分析在当代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中,通常认为国家所有权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家所有权中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多目标趋向的效用函数,会使经济个体偏离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常规目标,从而降低了应有的公司绩效。如ShleiferVishny1997押就指出国家持股对上市公司绩效存在消极影向。与西方市场体系中将证券市场作为资源高效配置的场所有所不同的是

3、,中国的证券市场的设立和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急剧转型和国有企业脱困改制、融资去债的多重困境。在不同阶段通过“分拆上市”“捆绑上市”固然形成了具有较为优良品质的国有上市公司,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4/5强,但不可避免的也形成了以国有控股集团为代表的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国有大股东。由于流通性的差别,自然巩固了这种控制权,从而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行为。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大股东股权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率来看,在董事会中的绝对话语权可以轻而易举得向公司委派高管和影响公司决策独立性。这种绝对控制权因而产生了两类代理问题:(1)国有大股东与中小

4、股东的问题:国有大股东有能力也有动机侵占中小股东权益;(2)上市公司中管理层特别是高管人员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成本和管理层自身的职位消费成本问题。第一类问题在目前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中尤为突出,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对证券市场的健康有效造成了基础性破坏。而第二类问题是第一类问题的延伸。具体而言,由于很高的持股比例使得国有大股东较为容易推动上市公司以各种名义转移资源,国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相当严重。姜国华等(2005)护统计分析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发现这种行为对上市公司未来短期业绩造成了显著

5、负影响。国有大股东从上市公司长期借入大里资金、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提供巨额担保严重损害了上市公司价值。除了占用资金,国有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文易(夏立军等(2005)叫,关联方之间购买销售商品、费用分摊、共同开发项目等行为,影响了上市公司绩效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侵占了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众多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由国有大股东任命,同时担任着上市公司和国有控股母公司的职务,从而使对这些高管人员的评价体系产生了模糊,在上市公司财富最大化和国有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之间产生摇摆,加重了上市公司股东和其之间的代理成本。而

6、多重身份和缺乏有效监督的现状,也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职消费居高不下,如曾庆生(2004)在对洞庭水殖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研究中就指出了管理层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侵吞上市公司资产,损害股东利益的问题。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诸多控制行为特征的结果普遍具有消极含义。需要通过对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的分析讨论,推动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三、针对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控制行为的公司治理因素分析(一)国有大股东侄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治理在当前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股股东掌控上市公司绝对话语权的制度安排下,大股东作用已经从监督管理层、提高绩效、增进资源使用效率异化为了以

7、大股东财富最大化至上的侵占行为。Elloumi的研究就表明,大宗股票持有人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生存概率显著负相关。因此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制衡度是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适逢近期国内热议的“国退民进”话题,在竞争性充分的市场,国有资本退出或减持,引进其它非国有性质的股权成分,改善上市公司过于倾斜的股权结构,力图通过培养有相当话语权和制衡力的第二、三大股东来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但股权制衡模式是否就能收到成效?朱红军餐产硬过时间分析法研究宏智科技股权之争,提出股权制衡模式并不比一股独大来的更有效率。股权分散条件下单个股东获得的

8、控制权收益可能更高,从而导致各股东对控制权的争夺。由此可见股权结构的人为设置并非解决国有大股东控制权收益的治理良策,完善法律机制,健全约束机制才是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治理。(二)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内部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