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6157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坚持形神一元论,认为养生当形与神俱(《素问上古天真论》),才能终其天年。关于形神,中医重视神对形的主宰作用,认为神为形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养神成为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养神又包含丰富的老年心理养生思想,所论述的老年心理养生原则和方法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1中医老年心理养生原则 1.1精神内守精神内守,即指精神不外越。神属阳,易于耗散而外越,神为形主,养生的原则之一是保持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按时御神,勿逆于生乐,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不以淫邪惑其心,无思想之患,以恬
2、愉为务等,皆可保持精神内守,病无由生。老年人,阳气日衰,心力衰退,容易精神疲惫。 中医学认为,五志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老年人更易为情志所伤,而导致精神耗散。《千金翼方》言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嵇康指出养生有五难,其中之一就是神虑精散.苏东坡将养生总结为二字曰和,曰安,安即精神内守之义。老年人养生当遵循精神内守的原则。精神内守则可使精气日充,形体健壮。反之,心神躁动,则精气日耗,形体渐羸,必不能延年益寿。 1.2守中致和守中即保守中道,
3、致和即达到和谐。《中庸》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先秦哲学的重要思想,渗透于修身、养性、养生、治国等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养生的法则是法于阴阳,合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是认为养生当守中致和,勿太过或不及。《内经》认为人年四十,阴气自半;年五十以后,肝气衰;年六十,心气衰;年七十,脾气虚;年八十,肺气衰;年九十,肾气焦。五脏藏五志,随着五脏气机的衰弱,老年人的精神亦大不如从前,养生当和喜怒、动静结合、劳逸适度。《遵生八笺》有
4、延年之歌,谦光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物来顺应,事过宁心,可以延年。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可以延年。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此歌正是老年人心理养生遵循守中致和的法则,可以延年益寿的文字阐释。 1.3四时摄养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时之气各不同,人禀天地之气生,一身气机随四时而生长化收藏。顺时养生,是养生的重要法则。中医养生重视顺时养生,故《素问》有《四气调神
5、大论》一篇,专论法四时而养生。孙思邈认为,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老年人五脏气虚,精神损耗,日常饮食起居稍有不慎,易生疾病,所以更宜适寒温,顺四时之气以怡养天年。 春气主生发,《寿亲养老新书》提出,春日和暖之时,老年人与亲朋故旧游园以畅生气,可免生郁闷。夏气主长养,老年人宜培养喜悦之情,调息净心,以养心气。秋气主收敛,秋风秋雨愁煞人,老年人不宜感时伤怀,宜忘秋思,收敛神气,使志安宁。孙思邈认为,秋三月,肝心少气,肺脏独旺,宜安静性情。冬气主收藏,老年人宜闭精塞神,以厚敛藏. 2中医老年心理养生方法 2.1少私寡欲少私寡欲一词
6、出自《道德经》,后成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中医有养生十二少之说。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多念、多欲等足以扰乱心神,导致人体气机失调。孙思邈认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怎样做到少私寡欲,中医历代养生文献讲述了多种方法。①闭四关。四关指目耳口心,闭四关即节制人的色声味意等欲望。《遵生八笺》指出老人于十二时中,行住坐卧,一切动中,要把心
7、似泰山,不摇不动,谨守四门,眼耳鼻口,不令内入外出,此名养寿,紧要.孙思邈认为,养生关键在于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②息妄想。人之性好妄想,老年人一生阅历丰富,感时怀旧,多有所伤。中医学认为,养寿之道,与道教、佛教最为接近,当秉持清净明了四字最好,息妄想,破执着,方可做到清净明了.③忘得失。老年人对于儿女家庭、邻里琐事及财利等关难以打破。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淮南子诠言训》指出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老年人好追求私利钱财,由此观之,老年人患得患失,乃其习性。要得长寿健康,
8、就需打破人之习性。行养生十二少,以静养神,勿计较得失,可以宁心安神,祛病延年。 2.2调和情志喜怒忧恐等是人正常的情绪体验,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的表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