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49356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应该说,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做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完全不同于市场化的经
2、营性文化产业,而是具有明显的公共和公益性特征。 1.具有公平性和均等性。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平分配的服务,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资源均等分布,尽可能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务,这种公平均等性突出体现了社会平等的伦理要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坚持城乡统筹、普遍均等的原则,逐步使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权利得到平等的实现、维护和发展。 2.具有公益性和普及性。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追求的是全体公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社会效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应降低收费或免费供
3、人们享用,而且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大众的,是为全体公民普遍享用的。 3.具有多样性和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应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文化需求,在品种、层次和特色上是多样的,同时也是便利的,能够使人们随时随地且经常性获得。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涵盖有六个基本要素 1.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图书馆条例》等等,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 2.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及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
4、设备等,如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物质保障。 3.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核心力量。 4.公共文化活动的需求者,即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支持。 5.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X络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公共文化活动方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延伸
5、服务范围。 6.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在实践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也就是说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使文化活动形式与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与群众的接受能力相适应。”{1}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开展群众性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但由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
6、分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不能以单一的活动提供给所有的人,所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应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且要不断创新。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 如果按照以政府推动为主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和标准衡量,我们有理由宣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现在只是完善和加强的问题。以天津市为例,其“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和展览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深受欢迎。更多地使天津优秀文化被外省市和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全方位的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已经形成”。{2} 但据2009年对
7、天津市18个区县的文化馆、文化站以及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进行的专题调研和多次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着文化活动内容老化、缺乏吸引力,文化服务群体单一,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渠道不畅,大型文化设施多游离于公众文化需求和消费能力之外,公益性被淡化等问题,所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就必须从吸引公众的参与做起。 不容否认,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公共文化发展采取的仍是以机构职能为本位的建设模式,从而造成“对公共文化的认识不足;特色文化的弘扬不到位;文化浮躁现象较明显;文
8、化服务设施不健全;政府行政职能不明确等”。{3} 正是在这种市场化较为欠缺的机构运行模式下,有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更多的放在了重点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文化馆、站、室的X络覆盖率上,而淡化了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一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对如何进行文化服务内容的创新以吸引群众参与缺少关注。从而形成了与社会脱节的只面对特定少数人群自闭的文化系统,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的普遍性、便利性相悖,难以形成公共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