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56433
大小:9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5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第3课时)教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第三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继续研读文章的10—18段,理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预习案1.检查背诵。2.提问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以及句子的含义。3.指出特殊句式。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1.请同学们用10分钟时间通读10—18段,结合注释尝试翻译。2.能初步理解文段的大意。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1.教师精讲课文,处理语法知识并分析课文。2.应该怎么样认识荆轲失败的
2、原因?训练案在课上学习的基础上,找出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3、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
4、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知识拓展——特殊句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⑴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⑵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
5、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⑶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⑷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例如: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邹忌讽齐
6、王纳谏》)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荀子》)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例如: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左传.肴之战》)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③屠惧,投(之)以骨。(蒲松龄《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战国策.千金市马)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③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蒲松龄《促
7、织》)④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⑤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例如: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倒装句:1、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于”为标志。例如:“青,取之于蓝,胜于蓝。”《劝学》···以···为标志。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主谓倒装感情较强烈;谓语由形容词充当。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甚善矣,子之治东阿。《晏子治
8、东阿》渺渺兮予怀。《赤壁赋》——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2、宾语前置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举例: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⑵疑问句中疑问词作宾语。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应为“沛公在安”)⑶以“是”、“之”为标志。例如:“何陋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