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27251
大小:9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18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妞发展和终身发展。然而,在当下生涯教育实践中,却明显存在课程价值取向偏离、课程冃标定位偏颇、课程内容安排偏窄以及课程活动方式“异化”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终极目标的实现。因此,立足学生,建立“发展为木”的课程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定位、整合创新课程内容以及实施“全程全谢”式课程教学,乃是改革创新生涯教育?n程体系的当务之急。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G642A1672-0717(201
2、7)01-0110-07“课程”,是个颇为复杂的概念,以至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见仁见智。然而,它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一位学者所指出:“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要发展受教育者健全的精神、人格和体魄,完善下一代的整个人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人XT的需求及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1](P17)课程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得重视它、研究它。因此,对于当下高校普遍推行,且在人才培养中寄予厚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下简称“大学生涯教育”)这一课程,就很有必要开展研宂,以期更好地为终极目的服务。一、大学生涯教育课程
3、体系研宂回顾大学生涯教育,是指高校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通过教育、指导和咨询等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确立职业理想和生涯冃标,科学设计未来,以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专门性教育活动[2](P3)。2008年以来,它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教育的一部分。它的开展,犹如架起了一座使大学生顺利通往未来职业发展的桥梁[3]。近十年来,不论是为此开设一门课程还是开设两门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和《就业指导》),抑或开设三门课程(《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质提升》
4、和《就业指导》)的高校,对其课程建设都比较重视,并努力实践。广大理论工作者也积极开展研宄,或是探讨课程的目标与意义,或是分析课程的现状与问题,或是提出课程优化的思路与建议。无疑,这些研究对课程建设起了积极作用,现对其主要观点作一简要回顾。1.课程意义重大,但高校重视不够大学生涯教育课程不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开展生涯规划,选择生涯发展道路,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认识社会,提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全而发展和终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学者们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述。黄炳辉指出,
5、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筹划人生[4]。王明弘认为,生涯教育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最终目的[5]。林莉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幸福和个人发展;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职业的基木知识、技能以及择业谋职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具备职业决策能力和终身进行职业自我指导的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6]。常大治还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
6、专业、了解市场、了解社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活动,增强新形势下的就业能力,掌握必要的求职择业技巧,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学生走上就业与创业的成功之路[7]。然而,就一些高校而言,认识并不到位,对课程建设不够重视。正如学者林莉所指出,从形式上看,虽然国
7、Aj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已成为高校的一个必备机构,但大学生涯教育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甚至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无论是学校的干部还是师生,关于生涯的知识都很有限,就是开设了《就业指导》课
8、,其内容也十分肤浅。不少高校至今还没冇专职的职业指导教师[6]。1.课程普遍幵展,但现状喜忧参半2007年教育部颁发教高厅[2007]7号文之后,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涯教育课程,但高校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从而带来课程发展的不平衡[8]。从总体上说,可谓是“喜忧参半”。其主要特征,一是广大高校都能积极行动起來,开设大学生涯教育课程。他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认知职业,自觉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规划,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社会需要进行自我职业形象塑造[9]。二是在
9、实践中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力*法。如华中科技大学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就创造了“一体三翼”的教学新形式[10]。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还在课程建设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即按照“一条主线、双基双技、三级抽考、实践第一”的课程建设原则,通过“三课合一、四体共建、积极课改”等方式,探索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新途径,实现从关注就业层面到关注个体生涯发展的转变[11]。三是不少高校生涯教育课程建设滞后,学者们对此指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如张蓝月指出,有些高等院校对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