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

ID:9074346

大小:1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_第1页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_第2页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_第3页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_第4页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统战论坛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社会和谐的保障—浅析《道德情操论》中的仁慈和正义李中连1方秋明22007年第5期(1.2,湖南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摘要:仁慈和正义一直是各个时代思想家们思考的问题。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它们视为两种最基本的美德,一个是自然普遍的情感美德,一个是人为的美德,由此发展出一种比较成熟和全面的理论,为现代社会道德和法治思想原则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蓝本。关键词:仁慈;正义;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11(2007)05-0055-04亚当・斯密在

2、被人们称作经济学之父的同时,更是18世纪一位思想深邃的伦理学家,其主要伦理思想都体现在《道德情操论》中。他以同情为情感基础,在此基础上解释人类仁慈与正义等其他美德的产生根源及其特征。他更是把仁慈和正义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美德,前者是自然普遍的情感美德,后者是人为的美德。阅读斯密的著作,我们发现他的仁慈和正义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此试图予以肤浅的探析。一、亚当・斯密的仁慈和正义思想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认为道德的基本核心是同情,同情是一种人们通过情感迁移和换位思考,对他人的行为与情感的合宜性和正当性的认同。紧接着他转入对仁慈与正义这两种美德的阐

3、述。斯密认为,仁慈是一种普遍的情感,它源自于对他人合宜性行为和情感的肯定认同,当我们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乐他所乐,悲他所悲时,我们就会对他产生一种仁慈的情感行为。它强调的是当事人的情感与自我的情感和谐一致,对他人的怜悯和帮助都源自于我们对他人的仁慈,彼此通过一种爱的纽带联结起来组合成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仁慈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本身是自愿的,是不能强迫的。“仁慈是不受约束的,它不能以力相逼。仅仅缺乏仁慈并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这并不会导致真正确实的罪恶。”[1]虽然缺乏仁慈不是犯罪,不应受惩罚,但斯密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多同情别人而少同情自己,抑制自私而乐善好施,使人与人

4、之间的感情和激情协调一致,”[2]最终实现一种“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像邻居能爱我们那样爱自己”的充满仁慈之收稿日期:2007-8-19作者简介:李中连,男,湖南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方秋明,男,湖南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55统战论坛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德的社会和谐状态。由于仁慈这一开放的特性,使得我们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具有不同的仁慈,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井然有序的和谐状态。斯密认为,仁慈行为是有次序的,就我们对他人的仁慈次序而言,首先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是父母,再是兄弟姐妹,接着则是随着

5、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的亲属,依此类推到对其他人的仁慈。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次序划分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就我们对团体的仁慈次序而言,首先是民族,国家,政府,然后是国内不同的阶层和社会团体,然后是党派。在这里,斯密认为,作为我们“小家”(阶层和社会团体)所依附的“大家”(国家、民族、政府)自然成为我们仁慈和关心的首要对象。对团体的仁慈行为不是来自人类之爱,而是来自热心公益的精神。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们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充满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便会感到祥和温暖。所有不同的社会成员通过爱和感情这种令人愉快的纽带联系在一起,这是最理想的社会。而正义则不同,虽然它同样产生于同

6、情的基础之上,但“对它是否遵从不听任于我们意志的自由,它可以被强求,违背它即遭人怨恨,因而亦面临惩罚,这种美德就是正义”[3]。可以说正义是一种消极的美德,它更多的是出于对他人行为情感的否定性同情,对不合宜、对非义的愤恨和惩罚的激情。斯密认为,“正义是一种必须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应该的行为,”[4]因为它的目的是阻止我们伤害周围的人,违背正义实际上也就是伤害他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共处,使社会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社会秩序必须的最低“德性”要求是正义。“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相互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着相互之间的伤害。”[5]并且每

7、个人都是自爱的—“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自己,而且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更适合关心自己”[6]。既然每个人都有自爱心,都会将自己的利益摆在首位,56这是无可非议和大家所认同的。然而“当我们受自己利害得失的影响总是远大于受他人利害得失的影响时,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慷慨之辈(在所有场合)和平常之人(在许多场合)都为了他人的更大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呢?这不是宽厚的博爱力量,不是自然在人心中点燃的那微弱的仁慈之火,而是那种能抵制最强烈自爱冲动的东西。”[7]即心中的合宜感和正义准则纠正了我们情感中那种自然的不平等。内心“公正的旁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