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09931
大小:4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4
《唐代三教合流的文化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代三教合流的文化基础摘要: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罗香林《唐代三教讲论考》一文,通过对唐代三教讲论的具体考察,指出三教归一之旨,在唐代“久已普遍朝野”。然而三教之所以在唐代得以合一,是有着多方面的文化基础的。拙文主要从三教之间长期的碰撞融合,统治者安邦定国的需要,三教之间哲理层面的深层互补以及三教并行的实用功效等四个方面入手,探究三教合流的各方面进程。关键词:儒释道唐代合流文化基础绪论一、长期的历史积淀三教合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贯穿整个中古,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佛教的中国化
2、,此过程也就是佛教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10自西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作为先秦时期的一家之言,便上升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指导原则,由此读经为官便成为士人光宗耀祖、参与社会政治的一条门径。清人皮锡瑞曾对经学的发展历史作了划分,并将魏晋时期称为“经学中衰时代”,认为“经学盛于汉,汉亡而经学衰。”皮锡瑞撰,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1页。与此同时,产生于印度的佛教也开始传人中国。佛教自西汉哀帝时期传人中国中原地区之后,此后在内陆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当时,为了适应传经布道的需要,佛教经典的翻译也就日显重
3、要。汉代译经对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依附和对传统固有的名词概念的借用,为汉魏间格义佛教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所谓“格义”,就是引用中国固有的思想或概念来比附解释佛教义理,以使人们更易理解并接受佛教。早期译经用“无为”来译“涅槃”,把“释迦牟尼”译为“能仁”,以至于当时人们往往以传统的周孔之教和老庄之道来理解佛教,就可以视为是格义的最早运用。例如,牟子《理惑论》在解释佛道时说:“道之言导也,导入致于无为。”即认为佛道是引导人们去追求“无为”的。这里的“无为”指的就是老子的那种“澹泊无为”;“澹泊无为,莫尚于佛。”既然佛与老子都崇尚无为,所以说:“佛与老子,无为志也。”袁宏在《后汉纪》卷十《孝明皇
4、帝纪》中也把佛教的理论理解为与道家学说相似。“格义”既为佛教的中国化10敞开了大门,也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进一步开拓了道路,也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埋下了种子。佛教传入之初,两汉统治者并没有将其视为异类文化,而是将佛教与中国的黄老之术等量齐观。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东汉明帝时的楚王刘英,将佛陀依附十黄老一起进行祭祀,以求福祥。史载: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佛陀)之仁祠”。《后汉书·楚王英传》将黄老、佛陀并举:二是东汉桓帝在宫中造黄金浮屠(佛陀)和老子像,并立祠祭拜浮屠(佛陀)、老子。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亦给予了较大影响。所谓“玄学”,众所周知,足以《老子》、《庄
5、子》、《周易》几部古代经典为基础,结合当时社会的现实政治而发展成为一种不同于汉代经学的新理论,这种理论不仅注重了对于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而旦综合了儒、道思想,探究体用、有无、本末等一些比较抽象的形上思维理论,因而它广泛地影响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所以,有的学人亦将这一时期小国的佛教称之为“佛玄时期”。诚如洪修平先生说:“由于玄学本身是儒、道兼综,因而两晋的玄佛合流实际上也就具有了三教融合的意义。”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一、儒道互动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动态是儒道融合而致玄学的产生,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儒道思想发展的内部需求决定
6、的。儒道思想虽然自先秦始就存在着交流互通,但在魏晋时期才伴随着谈玄之风的兴起,10才实现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玄学的兴起与衰落告诉我们,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何者更适合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这是对思想进行取舍的关键所在。1、上古儒道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其特点是言人事,重道德,提倡积极进取,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58页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特点是言天道,重自然,提倡顺任天性,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9页
7、儒家认为人的价值理念高于一切,是人之异于禽兽而成其为人的根本所在,孔子言:“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软!”[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81页提倡用礼法名教制约其类于禽兽的自然本性,充满了浓郁的现实关怀之情。道家认为应该法天而行,据天道立人道。庄子说:“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陈鼓应注:《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83页天道无为,自然而然,人道也应该效法天道,去除人为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