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009606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14
《客家何氏开基祖名讳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客家何氏开基祖“何大郎”称谓辨析何振洪 民国《武平县志·民族志》云:“何氏开基岩前,为邑中最旧之族。”清代大何屋《何氏族谱·序》载:“大郎公,字景行号亶名泰一……宁化石壁来岩一世祖何大郎公……乃唐明宗丙戍年进士……大郎祖师时年七十有二岁,始徙冷洋刘坑居……”书中的《何五郎公遗嘱》也提到“何大郎公”。查考《福建通志》、康熙《武平县志》,遍访江西、广东、福建三省各地宗亲资料(如上杭中都谱、广东兴宁谱、“世界何氏”网上资料),以及各地宗亲的口耳相传,甚至于当代媒体,得知:基本上是把武平何氏始祖称为“何大郎公”。《中华姓氏通史——何姓》记载:“客家何氏的始祖何大郎是何氏入闽的重要一支。何大郎生
2、于唐代后期……”《闽西日报》(电子版)2011年3月19日何吟的《何大郎何仙姑祭祀漫笔》云:“何大郎,名旦,是何氏入闽始祖,原籍南京直隶庐州府庐江县。”广东惠州何氏族谱(一九八三年)里的文章称:“传三十九世,到何大郎公(“大乙郎”名旦),福建武平建居,生五子一女仙姑,一脉传至八世“念四郎”讳“铨”公,从武平迁广东嘉应州兴宁开基……”兴宁县石马《何氏渊源》记载:“大郎公,又名“太乙郎公”。原祖籍安徽庐江。后迁福建省宁化尹,为政得民心,遂居宁化石壁。”宁化县石壁村——据说是16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的发祥地。何顺仕2010年12月08日发表的《大郎亶公支裔源流》称:“何亶,又名何大郎,字景行,
3、法号大郎公,”江西宁都青塘镇何氏,也有指称“何大郎”。岩前镇宁洋何氏始祖墓的碑上刻的是“何大郎千年古墓”。狮岩“何仙姑亭”中的灵牌,却刻着另一些文字:“……何太郎禄位”。以上材料,都是指称武平何氏始祖为“何大郎”、“何太郎”。然而清代咸丰庚申年间,由“江右万邑黄茅会集庆堂”刻印的湖南浏阳《何氏族谱》中,却有不同记叙:“惟我祖迁居武平,地名曰“南岩”。时五代兵寇流行,我祖“泰郎公”祈神供佛……泰郎祖至二郎公千百年一气所通一脉所传……始祖原居宁化石壁,自宋迁居武邑南岩狮子口盈塘手炉山……”该书为著名坊厂活字排版印刷,共六大本,装帧精美,文字严整,图画精细,是多年编修合族共撰的著名族谱。书中
4、宣称:“谱者,传言之书也,不得诬狷其祖!……斯谱之修,无秩民口乎口寓,且为传家之典章……亲疏有别,而昭穆不紊矣……君子慎之!”纵观其书,详茂严实一丝不苟,其事事实录虚实共著,而佐其不诬。——本文非常重视该书的史料价值,并以其所载为主要依据。显然,以上所提之“大郎公”、“太郎公”、“太乙郎公”、“泰郎公”实为一人。一人而有四种称谓,甚至于还有“亶公”、“旦公”、“景行公”等其它称谓,所为何来?笔者根据相关史料对照推测如下:一、“大郎公”:因其亲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一,按习俗特别是唐宋元时代的习俗,当时人以“大郎”呼唤,亲朋晚辈因而以“大郎公”尊崇;而“大”字也隐含尊敬的意思(比如古代称官员为
5、“某某大人”),后世遂以“大郎公”沿袭称谓不疑。——实际上“大郎公”只是他敬佛礼佛,并且以他在庐江老家的俗称“大郎”,而受佛家赐予的法号——也许是由“定光古佛”主持赐予——并非俗家正式名讳!自从兄弟迁播各地,他在南岩开基创业多年,老家兄弟排行已经淡化,“大郎公”的称谓基本上是因为受佛家所赐而来的法号——也许早前有人知道他敬佛礼佛受了法号“大郎公”,比如他的儿子,宋代《何五郎公遗嘱》(真伪难辨)中的何五郎,但后世人已经很少人去注意并推测这名号的来由了!二、“泰郎公”:以其名“泰一”延伸而来,或者是“泰一郎公”的简称,是比较正式比较庄重的称呼。比较严谨细腻的族谱里,都是以“泰郎公”名之。三
6、、“太郎公”:源于“泰郎公”谬误而来,但后世裔孙中,部分人以遥远的始祖为“太”,觉得自然正常,遂沿用至今——今存“太郎公墓”为近代重修,墓碑为后世人补刻,是实例性的错误。四、“太乙郎公”:为“泰一郎公”谬误。谬传者以“太乙”为尊,而远祖名讳不可考,模糊记得是“太乙郎公”,并以道家名词“太乙”、道家祖“太乙真人”而谬为之?五、“亶公”来源于他的号,“景行公”来源于他的字。六、指认他的名为“旦”,称“旦公”,是依据了错误的资料或者是读判失误,以“亶”为“旦”。古代族谱等文字资料流转传抄至今,容易出错;今人读判过程不经对照推敲,也容易失误。综上所述,何姓武平开基祖名叫“泰一”,字“景行”,号
7、“亶公”,法号“大郎公”。其它称谓,其实都是谬误,部分人众中流转。只是因为那些谬误已经在部分地区约定俗成,要他们更改过来也是不太合理。不过,作为宗族事务工作者或者文史研究者,明辨正误还是有必要的。题外话:历史人物名讳的考证,本来并非难事,但以泰一郎公在中国历史大潮中的影响力有限,国史不载,相关佐证资料不多,年代久远,所见资料也基本上是民间资料,难于做出公允的决断。另一方面,千百年来,各地何氏宗亲世代沿袭,已经对某种称谓根深蒂固,查证泰郎公名讳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