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

ID:8990718

大小:18.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4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_第1页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_第2页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_第3页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_第4页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基本步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制定健康教育项目计划的基本步骤及其内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是在健康教育诊断的基础上,对计划干预活动本身的具体内容、干预方式和步骤进行研究设计的过程,核心是确立干预目标和对策。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和形式依内容而有所差异,主要有以下6步:1、选择优化项目2、制订计划目标和具体指标3、确定教育干预策略框架、项目活动内容、方法和日程4、确定教育组织网络和人员队伍5、制订监测与评价方案6、制订项目预算(一)确定优化项目通过健康教育诊断/目标社区需求评估,往往发现社区目标人群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项目必须选择一个优化项目以求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效益称为

2、优化项目。确定优化项目有四个基本原则:1、重要性原则:指选择涉及面广、发生频率高、对目标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发病频率或致残致死率高、后果严重、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2、有效性原则:指选择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促使其发生可预期的改变,干预措施简便具有可行性的健康问题。3、可行性原则:指健康教育的干预策略、措施和方法以及各种干预活动能否展开和实施。4、成本-效益原则:按成本-效益估计排序,选择代价较小、成本效益较好,能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项目。(一)确定优先干预的行为当明确了优化干预的健

3、康问题,对于该健康问题密切的相关的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从众多的相关行为中选择出具有特异性、预期可改变的关键行为作为干预的目标行为。选择优先干预行为的基本原则: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分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分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二)确定优先干预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确定优先干预的影响特定行为的三类因素的方法通常与选择优先干预行为的方法类似,采用按程度进行排序选择的方法。只是因素更多、更复杂。首先是这些因素与行为之间以及因素相互之间在时间上有交错联系;其次是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和它们与行为之间在空间上有交错联系。所以建议首先

4、以唯物辩证法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思想及运动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其次借鉴卫生管理学课程和卫生经济学课程中关于决策方法的内容,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确定计划目的与目标一旦确定了优先项目,即可确定项目的目的和目标。目的和目标是计划存在与效果评价的依据。目的是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宏观性、远期性,一般用文字表述。目标是目的的具体体现,用指标描述,具有可测量性。1、总体目标: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计划理想的最终结果,具有宏观性、远期性,给计划提供一个总体上的努力方向。2、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可以分解为各方面、各阶段

5、、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如远期的疾病控制目标、中期效果评价阶段的健康相关行为目标、短期效果评价的各种教育目标(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执行阶段的各种工作进度目标等。一般由3个“W”和2个“H”组成,即:①Who——对象②what——实现什么变化③When——实现变化的期限④Howmuch——变化的程度⑤Howtomeasure——测量的方法3、指标体系:目标需用相应的指标描述。指标体系是项目管理和评价的基本工具。(一)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干预框架的确定1、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方法(1)信息交流:向目标人群提供信息不仅能帮助其了解卫生保健知识,也是帮助其

6、树立健康观念、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基础。(2)技能发展:在人们掌握必要健康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帮助其形成和采纳促进健康行为的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和操作技能两方面。(3)社会行为:社会行动策略不但注重活动效果,更加注重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通过社会活动主要形成声势,引发关注,营造社会氛围。2、确定健康教育干预框架(1)确定目标人群(2)确定干预内容(3)确定健康教育干预场所(4)建立干预框架3.确定干预活动日(1)健康教育诊断与计划设计阶段(2)干预准备阶段(3)干预方案实施阶段(4)项目总结评估阶段4.干预活动组织网络与人员队伍建设(1)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形成

7、多层次的、有多部门参与的网络组织。(2)人员应以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网络组织中其他部门人员参加。5.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六)健康教育计划评价形成评价内容包括:(1)科学性:项目计划的目的是否明确;目标是否合理;目标和指标体系是否一致;实施方案和干预框架是否明确;监督和考核措施及其实施方案是否明确;(2)针对性:目标人群分类是否合理;目标体系和目标人群特点是否一致;(3)可及性:干预方式与方法的目标人群可获得程度与可接受程度;1)了解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目标人群对于各种措施的看法;2)选择教育信息并做预实验;3)通过调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制订评价问卷提供

8、依据;4)提供定性资料为定量资料作解释,补充定量方法得到的有关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