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51603
大小:3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9
《米芾“颠”的文化人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米芾“颠”的文化人格摘要: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鉴赏收藏家。“米颠”名号作为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被时人与世人所熟悉与传播。本文依据真实可靠的典籍文献,展现米芾“颠”的表现状态,并挖掘其“颠”的深层心理,最后对其由“颠”所造就的生存价值做出评价。关键词:米芾文化人格“颠”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鉴赏收藏家,其初名“黻”,后更名“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米芾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生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而卒年未成定论,如有认为其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也有认为其卒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而对其享年也有
2、五十七岁、四十九岁等诸多说法①。米芾自小聪慧颖悟,六岁时每天读百首律诗,再次过目即能成诵,可谓记忆力惊人。他年少时即涉猎广泛,醉心于书法,初学唐人,后学晋人,终突破前代名家而自成一家。他痴迷绘画,其山水人物画凸显个人风格;他酷爱收藏,对古器书画的鉴赏有着独特的眼光。作为艺术家的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物迕,人又名‘米颠’”②。如此说来,“颠”就成为了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一、“颠”的表现状态论米芾“颠”的文化人格摘要: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鉴赏收藏家。“米颠”名号作为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被时人与世人所熟悉与传播。本文依据真实可靠的典籍
3、文献,展现米芾“颠”的表现状态,并挖掘其“颠”的深层心理,最后对其由“颠”所造就的生存价值做出评价。关键词:米芾文化人格“颠”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及鉴赏收藏家,其初名“黻”,后更名“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米芾是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生于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而卒年未成定论,如有认为其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也有认为其卒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而对其享年也有五十七岁、四十九岁等诸多说法①。米芾自小聪慧颖悟,六岁时每天读百首律诗,再次过目即能成诵,可谓记忆力惊人。他年少时即涉猎广泛,醉心于书法,初学唐人,后学晋
4、人,终突破前代名家而自成一家。他痴迷绘画,其山水人物画凸显个人风格;他酷爱收藏,对古器书画的鉴赏有着独特的眼光。作为艺术家的米芾,“性好洁,世号‘水淫’。违世异俗,每与物迕,人又名‘米颠’”②。如此说来,“颠”就成为了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一、“颠”的表现状态在宋代的正史墓志、野史笔记中,有不少对米芾个性逸事的记载,如说他“风神散朗,姿度瑰玮,音吐鸿畅,谈辨风生”③;“官服用唐人规制,所至人聚观之”④;“衣冠出谒,帽檐高,不可以乘肩舆,乃撤其盖,见者莫不惊笑”⑤。可以见得,米芾生性气质别具一格,行为举止特立独行,呈现出气场宏大、叛逆世俗的特征。宋人叶梦得在《石林
5、燕语》卷一○中记载了米芾“夺帖”一事:“(芾)在真州,尝谒蔡太保攸于舟中,攸出所藏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叹,求以他画换易,攸意以为难。芾曰:‘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⑥米芾欲夺自己所爱,竟然可以采取像孩童般的耍赖皮方式,足见“颠”得真诚可爱。又有记载米芾“拜石”一事:“(芾)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言事者闻而论之,朝廷亦传以为笑。”⑦米芾爱石夸张至不惜牺牲自我形象,这也是他“颠”得真诚可爱之处。从客观上来说,米芾的特别言行博取了他人的眼球,引起了“
6、围观”效果,赢得了众人的注意。米芾的“颠”确实取得了明显的人际效应与社会效应。因为他的“可爱”⑧,各类文人、各色人等大都与其有所交游。如有记载,米芾与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薛绍彭、刘泾等有赠答诗文往来,“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⑨;就是对蔡京,米芾也与他有着不同寻常的交往。在书画方面的表现,米芾更是受到了徽宗皇帝的重视。二、“颠”的深层心理放在今人看来,米芾就是个十足的“作秀者”、“出位者”。他的声名广为传播,他的事迹常作为时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米芾的言行,表面看来是发自性情,但若深入挖掘,他的“颠”更应是有意为之。“颠”是米芾人格的文化符号,但米芾从内心似
7、乎并不愿意接受这个名号。他“尝以书历诉于庙堂,自谓‘久任中外,被大臣知遇,举主累数百,皆用吏能为称首,一无以“颠”荐者’”⑩。看来,米芾很清楚,单靠个性表现是无法真正被认可的。他的外表尽管疏狂怪诞,内心实则往往隐藏着谦卑,这首要的是与其“出身冗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的家世背景有关。米芾“自其曾高以上,多以武干官显,父光辅始亲儒嗜学……父仕至左武卫将军”{11}。他自先祖到父亲皆为武官,而众所周知,因北宋“重文轻武”的观念和政策,武官的地位和境遇较唐代更是大大低于文官,这就让米芾从小就感觉低人一等。尽管米芾的父亲一生崇文,卒赠中散大夫,算是与“文”沾上
8、了边,但这并不能改变其家的武夫源流。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