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动态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主要内容创建透视表的数据来源分类:1、外部数据源;2、内部数据源。平时工作中,使用内部数据源方法的较多两种数据源的优缺点:外部数据源创建的透视表能随数据源的更新而更新;内部数据源创建的透视表一般是先择数据库源的固定区域,透视表不能随着数据源的更新现更新。但是,用内部数据源创建的数据透视表是不是就绝对不能随数据源的更新而更新???答案是否定的。一、内部数据源实现动态更新详解:1、借助Excel列表功能1)方法:插入-表格(office2010),数据-列表-创建列表(office2003)2)特点:简单实用3)不足:有限动态EXECL列表在创建数据透视表不足之处是有限动态,只能对新增的记
2、录动态,对新增字段不能动态。注:另外提醒,创建数据透视表时,如果选择区域里自动填充的是DATABASE,这时是不能实现动态效果的2、借助命名公式1)方法:定义一个动态引用的名称DATA=OFFSET($A$1,,,COUNTA($A:$A),COUNTA($1:$1))新区域=OFFSET(起点单元格,,,新区域的行数,新区域的列数)2)特点:能够创建真正动态透视表3、Sql方法(其实质就是把Excel数据源当成外部数据)方法:Select字段名from[表名$]where条件1)如果有多个字段名,用逗号隔开,如果需要查询所有字段,则可以用通配符"*"代替;2)字段名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3、。二、应对多重区域数据源1、使用多重合并计算区域功能创建数据透视表1)单页字段特点是:被合并的数据源区域的每个工作表均显示为页字段中的一项。不足之处是:只能保留1个列字段,其余均为求和,无法详细统计。2)自定义字段特点:能够直接增加页字段名称,无需去透视表内修改,同事可以创建多个页字段。2、基于动态的多重合并计算区域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1)每一个数据源表转换为列表注:需要对创建完成的列表切换汇总行,否则向列表中添加新数据后,多重计算合并区域的数据透视表将无法进行自动扩展,得到最新数据2)每一个数据源表定义名称DATA1=OFFSET(sheet1!$A$1,,,COUNTA(sheet
4、1!$A:$A),COUNTA(sheet1!$1:$1)DATA2=OFFSET(sheet2!$A$1,,,COUNTA(sheet2!$A:$A),COUNTA(sheet2!$1:$1)3)Sql方法Select*from[表1$]unionallselect*from[表2$]3、评说多重合并区域透视表1)多重合并区域数据透视表的不足只能保留第一个完整的列字段信息,其他全部合并2)把Excel数据当作外部数据源来处理即可实现多重合并的行列字段信息的保存方法:数据-现有数据-(找到文件)打开-编辑查询Select“1季度”,*from[1季度]unionallSelect“2季
5、度”,*from[2季度]4、用创建多重合并区域透视表几个实例应用1)用二维表创建数据透视表其中一维维某一个字段的分项目。比如:科目中的语文、数学、英语利用多重合并区域透视。可以讲行、列、值等分别显示,然后查看源数据后修改行字段即可。2)在多行数据区域查找不重复值选中数据区域,在其上面多选一行、右边多选一列,创建多重合并区域数据透视表。将行标签选为值,列标签选为页1。在修改标签名称即可。 以下转自讲师的博客: 动态数据源的透视表多重合并数据源的透视表使用动态数据源创建数据透视表Excel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来源分为两种:一excel工作簿和工作表当中的数据;二工作表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外部数
6、据,如:文本文件,access数据库文件,sqlsever数据库文件。如果数据透视表是基于外部数据源创建的,当外部数据源发生变化时,只要更新数据透视表,新的数据也会被即时的反应到刷新后的数据透视表中。如果基于excel工作表里面的数据来创建数据透视表的话,因在选择数据透视表数据源时,选择的是一个固定的区域。如果数据源的数据列表发生变化(该变化仅指增加数据记录或数据字段),此时刷新数据透视表,新增的数据不会反应到数据透视表中来。本节所讲内容即针对如何不借助外部数据源的情况,而只是针对excel工作表当中的数据来创建动态的数据透视表。此处的动态是指数据源中增加记录或字段,刷新数据透视表后,
7、数据源中新增的数据记录或字段也同步反应在数据透视表中。本课介绍两种方法实现这个目标。下面对此进行详述。方法一:借助Excel列表特点:简单实用步骤:1创建列表:选中数据源当中的单元格,选择“数据”—》“列表”—》“创建列表”,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列表的位置。勾选“列表有标题”。对于创建好的列表,我们可以做增减记录、筛选、排序、汇总计算等操作。2创建数据透视表:单击“数据”—》“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下一步”—》“下一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