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02030
大小:6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2
《2018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练习题:第20课兴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0课 兴 贤他为生长的时代忧患,为自己的家国忧患。他在十多年仕宦为吏的政治实践历程中,体察到从北宋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所积累和形成的一些现实问题,慢慢地,脑子里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改革方案。他要把这套改革方案送呈皇帝,他以为这是济世救民的灵丹妙药,他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然而,他错了。短短几年,他便彻底退出了政治舞台,他有效的改革时间虽然只有七八年。但他从不后悔,他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活。(节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赏美文王安石散文中的劝学情结“劝学”是中国历代士人学者乃至
2、达官显贵普遍秉承的传统,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来引导劝勉后生学子们博学进取,实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因而出现了许多具有明显劝学思想的散文名篇。可以说,劝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文学大师。他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服务社会,把“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之根本。因此,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王安石从小喜好读书,记忆力超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3、据《宋史王安石本传》记载:“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出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基于这样的才能,王安石对于读书肯定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因而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关于学习气氛、教育方式以及读书方法上的弊端必然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写成一些关于劝学的散文。他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便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一篇劝学力作,主张学习的内容要优化、要实用。还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曾子固书》等都是王安石的劝学名篇。王安石之所以以《伤仲永》来劝导后人,原因在于他目睹了当时社会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梁启超《王安石传》
4、:“荆公之学术,内在知命厉节,外在经世致用。”即,王安石注重经世致用,他敢于用自己的文笔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诫后人。仲永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的,就王安石个人成长经历而言,仲永的童年与王安石自己非常相似。王安石也是自幼聪颖,有过人之处。与仲永不同的是,王安石后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读遍诸子百家之文,达到较高的文学造诣,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这种劝学思想,在当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使是天才,也要不断地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像仲永这种具有高天赋、高智商的人尚且不能离开后天的教育培养,那么,缺少这种天赋、这种智商的人,如果再不肯加强后天
5、教育,后果就更是可想而知了。(选自流沙的博客,有删改)【课内挖掘】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须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选自百度文库)【课外运用】好在王安石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天才的文学
6、家。他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就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忘情山水。虽然寂寞,如他在《半山春晚即事》中说的“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内心很寂寞,不是滋味,却毕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同时也为临川人、为华夏子孙赢来了骄傲,不愧为天之骄子。尤其是他的诗,他的近体诗,晚年之作大大胜于早年,在宋诗之中可说是数一数二的,如《艇斋诗话》所言:“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可见,人生得失,不必强求,就凭这,介甫先生,你也该含笑九泉矣。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7、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 徒:一类人B.博询众庶庶:平民,百姓C.不迩小人迩:远离D.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析:C项,迩:亲近。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弃贤专己而衰 术业有专攻B.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通古今之变C.不责人以细过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解析:D项均为名词,方法。A项,动词,专凭/形容词,专门。B项,形容词,通用/动词,通晓。C项,形容词,细小的/名词,小人。答案:D二、迁移发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五代史宦者传论①欧阳修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