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学前教育论文和谐教育论文: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探微摘要:融合教育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其目的是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能在限制最少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融合教育中渗透着很多和谐的思想,包括有理念中的和谐、环境的和谐、教学方法的和谐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针对“和谐”进行剖析,以期对学前教育有所启示。关键词:融合教育;和谐;学前教育1 融合教育的提出与发展“融合教育”最早产生于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回归主流”运动成为美国学前融合教育运动发展的先声。融合教育理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20世纪70年代,“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运动主张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正常教育环境中,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但当时没有意识到正常教育环境也应顺应特殊教育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一体化”(integration)概念普及,虽然比“回归主流”概念有实质性的进步,但也只是让有特殊需要儿童部分时间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环境中接受教育,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并不是普通班级的一分子。它关注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融合,我们一般翻译为“统合”。“回归主流”运动和一体化教育都突破
3、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将有特殊需要幼儿统合进普通教育机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并没有要求普通教育机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适应幼儿日益扩大的差异。相反,一体化教育往往通过“增补”的办法,把特殊教育机构中好的师资、装备、实践通盘移植到普通教育机构,试图通过这种“额外”的支持使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最终能适应普通教育机构和主流社会。它是以“正常的主流”去统合“特殊支流”,而支流必须适应主流,这违背了其要追求的教育平等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融合/全融合”(inclusion/fullinclus
4、ion)(也有人翻译为“全纳”)更关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在实质上的深层交汇,在强调有特殊需要儿童和普通儿童在同一课堂一起接受教育的同时,还强调为有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别化的适当教育服务。融合并不是状态的简单改变,而是一个永不结束的过程,它依赖于主流环境中教学和组织结构的持续发展。2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和谐思想学前融合教育致力于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普通幼儿协调、愉快地发展,其中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2.1 环境的和谐学前融合教育式的环境创设充分考虑到了所有幼儿的个性和发展水平,能够提供多样的
5、玩教具,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每个幼儿提供成功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中,所有幼儿特别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自己是被接纳的,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和生活。物理环境的和谐。在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室里,教师无论是在排列座位、选择桌椅还是在选择玩具时,都充分考虑到所有幼儿。不仅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而且能够在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有特殊需要幼儿对环境的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促进普通幼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和谐发展。例如,有视力障碍的幼儿大多是通过自己的触摸和外界的声音来与环境交往的,当在教
6、室增设新的器具时,教师会立即帮助有视力障碍的幼儿熟悉教室中的变化,使幼儿的焦虑和失去对环境的控制的不良感受降到最低。物品的标记用较厚的材料如毡子剪出轮廓,使幼儿能触摸到。另外,教室中的通行要道很清楚、固定不变,两边的东西比较牢靠。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幼儿,他们很难把语言从幼儿的吵闹声中区分开来,因此教室要尽可能地吸音,所以融合教室室内铺有地毯块。对于身体有残疾的幼儿,则为他们配备有可调节的桌椅。总之,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室使所有幼儿都没有不愉快的感觉。心理环境的和谐。由于有特殊需要的幼儿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7、他们心中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常常以防御并主动攻击别人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内心一直处于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在学前融合教育班级中我看到,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在融合环境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减少主动攻击他人的行为,但是他们仍然急切渴求教师的关注和抚摸。另外,学前融合班级利用同伴间的互帮互助,创造一个友爱的团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安全感和学习的积极性。2.2 教学方法的和谐学前融合教育一般采用多层次教学和角落教学,同时兼顾普通幼儿和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教学需求和情感需求。多层次教学提供每个幼
8、儿不同的教学内容,是异质团体中常用的技巧。它透过老师的巧思,将每个学生能学的内容(有的内容较难,有的较简单)同时组合在一个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学习层次,并在同一时间空间中进行,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角落教学时,教师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安放不同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幼儿都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2.3 人际关系的和谐教师和有特殊需要幼儿间的和谐。老师和有特殊需要幼儿间的和谐是学前融合教育成败关键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态度和行为也影响着普通幼儿对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态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