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445655
大小:17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28
《“认识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朱海昕 “认识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09-9-3 阅读43次——浅谈如何进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朱海昕【引 言】2007年6月,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在李岚清同志倡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下,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我作为其中一名主讲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和省内专家探讨研究教材和教法,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设计并拍摄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4课时的教学录像。《认识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是其中一课。该光盘在全省免费配送给7200多所农村中小学
2、校。我从该活动中学习到省内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接受了他们崭新的教学理念,收获很大。2008年9月,我市举办了泰州市信息技术教学评比活动,听课过程中老师们精彩、独到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我很受启发。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适当改变教材编写的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提出了创新性的、具有新意的教材处理方法。【关键词】任务驱动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一、教材分析《认识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是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第9单元第1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开始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媒体素材加工的知
3、识与技能,学会了运用Flash制作多媒体作品。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赏析多媒体作品,体验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现魅力,形成对多媒体作品的热爱,激发学习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了解四种类型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制作多媒体作品。从教材内容上看,该节知识点略显单薄,重点难点不突出,只是简单讲解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工具,缺乏操作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也照这样讲解演示,学生学习时就没有什么积极主动性。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尝试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将探究到的结果和同学们分享。从教学顺序上看,教材也可作适当的调整:我准备了四种典型
4、的多媒体工具制作的作品,先让学生欣赏和操作,然后再来讲解它们的制作工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哲学角度看学习者是内因,外界影响是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特别高且乐于探索。我基于以上思考,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
5、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要适当的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设计2个任务,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做或全做。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验多媒体作品的表现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兴趣。2.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教学重点 赏析多媒体作品。教学难点 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教学方法分析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本节内容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学生赏析、教师讲解演示为主;第二部分以自学探究为主。在赏析多媒体作品内容的教学
6、过程中,采用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准备了大量不同内容的优秀多媒体作品供学生欣赏和操作,使学生了解四类常见的多媒体制作工具。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我采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学生尝试完成。1.情境启发教学法教师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集成必要的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或探究的真实的学习情境。课程资源包括课件、学件、必要的学习资源、网络资源等。导入新课,通过单纯文字和多媒体作品的生动展示产生强烈对比,激发学生认识多媒体及其制作工具的兴趣。同时准备了大量优秀的多媒体作品供学生欣赏,创设情景,满足不同层次的
7、学生需求。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2.自主探究教学法教师设计2个任务,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做或全做。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安排学习进度,按照需求非线性地探究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重组更加结构化和系统化。心理学家J.S.布鲁纳认为:学生通过亲自探索发现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能产生兴奋感、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3.协商合作教学法学习者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往往通过协商交流、互助伙伴等形式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促进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专家还认为:通
8、过交流,学生之间还会发现自己和伙伴认知方式和风格的差异,实现认知风格的相互影响和优势互补。正如一位名人所喻:倘若你有一个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