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ID:8428638

大小:36.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7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_第1页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_第2页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_第3页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_第4页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实证文献综述  【摘要】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信息观、计价观和契约观。目前会计盈余功用的实证检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和以价值相关性作为评价标准对会计准则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   【关键词】会计盈余功用;价值相关性;盈余质量      一门学科的发展和演化,尤其是革命性

2、的巨变,其直接的动因是研究者“设问方式”的改变。纵观会计学科的发展史,其“设问方式”大致经历了三次角度的转换:第一阶段,侧重于从“语法”(syntactical)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怎么做会计”(howtodo)的问题;第二阶段侧重于从“语义”(seman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什么是最好的和应该采用的会计方法”(whattodo)的问题;第三阶段侧重于从“语用”(pragmatic)角度对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回答“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有什么用”(whytodo)的问题

3、。在此阶段,会计盈余功用理论得以产生并迅速发展。信息观(informationperspective)、计价观(valuationperspective)、契约观(contractperspective)就是会计盈余功用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目前,会计盈余功用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研究      自1968年鲍尔和布朗(Ball&Brown,1968)在《会计研究杂志》(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发表“AnEmpirica

4、l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一文以来,实证研究范式就被广泛应用到会计学领域当中。目前有关会计盈余有用性的实证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上。Holthausen&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atts(2001)指出,虽然这些研究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其所使用的模型都是相通的。从理论上看,“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根源于各种证券定价模型,而且,无论采用何种定价模型,最终都能转换成会计盈余和股票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例如,信息观下的收益模型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CAPM)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而计价观下的价格模型则是由现金股利折现模型演化而来的,如Ohlson模型就是在

6、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干净盈余”假设(cleansurplus)推导出股票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及未来盈余的关系。此后有关“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通用模型——证券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   最早对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仍然是鲍尔和布朗(Ball&Brown,1968)的那篇经典文献。该文采用事项研究(eventstudy)方法,将1957~1965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261家上市公司按照盈余未预期增长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两组,通过观察两组上市

7、公司的市场反应发现在盈利公布前后一个时窗内,资本市场确实能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做出反应。应当注意的是,Ball&Brown(1968)在进行研究时假设所有公司在收益与报酬率的关系是同质的,即不考虑样本公司的报酬/收益关系在横截面上的差异。同时他们也指出,在平均意义上市场未预期盈余对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但通过统计技术的处理后,也许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市场是否会对某家公司的盈余“好消息”或“坏消息”比另一家公司报告的盈余“好消息”或“坏消息”反应更加强烈?Beaver、Clar

8、ke&Wright(1979)选取1965~1974年(NYSE)27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市场未预期盈余和股票超额报酬率进行回归(即收益回报模型)。研究表明,不同上市公司盈余的市场反应实际上是不同的,开创了盈余反应系数(ERC)研究的先河。此后,有关盈余反应系数的研究逐渐成为信息观下学者们进行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研究的主流方法,但也备受质疑。Lev(1989)研究发现,已有研究文献所得出的可决系数(R2)普遍偏低,短时窗(2~3天)收益回报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