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

ID:841737

大小:120.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9-18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_第1页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_第2页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_第3页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_第4页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银杏叶总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刘诗琴指导老师:何丽芳摘要:[目的]探究银杏叶总多酚对供试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滤纸圆片法,测定银杏叶总多酚在不同质量浓度、pH值、温度下对供试细菌产生抑菌圈的直径大小。[结果]银杏叶总多酚对供试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随着银杏叶总多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活性显著增强;银杏叶总多酚对供试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0.4mg/mL,最佳抑菌浓度为4mg/mL;在和中性和偏酸性PH条件下,抑菌活性较强;银杏叶总多酚溶液具有热稳定性

2、,一定温度范围内处理不影响其抑菌活性。[结论]银杏叶总多酚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可用于食品贮存与加工。关键词:银杏叶总多酚;供试细菌;抑菌浓度目前国内外抑菌方式主要集中在抑菌药物的研发上,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使用频繁,然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引发细菌耐药性、人体过敏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后果[1]。因此,寻找一种无毒、高效的抑菌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植物总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体内的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具有清除体自由基、抗脂质氧化、抗突变、防癌等生物学功能[2-4]。其中茶多酚、葡萄多酚是研究较多的素材,广泛地应用于

3、食品、医药,精细化工研究等方面[5-10]。然而对于银杏叶总多酚抑制常见细菌作用效果的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以银杏叶总多酚作用于供试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探究银杏叶总多酚的抑菌效果,为银杏叶总多酚的综合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实验仪器BCD-216YHN冰箱;SZ-93自动双重水蒸馏器;YX280A电热手提蒸汽消毒器;WP800TLZ3-K3微波炉;DHG-90LLO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SPX-150BSH-III生化培养箱;SWCJ-A洁净工作台;FA2

4、004N电子天平。1.1.2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氯化钠、无菌水、银杏叶总多酚粉末1.1.3供试菌种由本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大肠杆菌(Escherie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伤寒杆菌(Typhoidbacacillus)、枯草芽孢杆菌(Baeillussubtili)。1.2方法1.2.1悬菌液的制备-6-吸取50mL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于分别标有各种供试菌种的三角瓶中,再用接种环挑取少量不同菌种加入到对应的无菌试管中,震荡10min,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控制菌悬液含

5、菌约105cfu/mL,备用(注:以上操作都需在无菌环境下执行,所需的玻璃器材均需120℃高温灭菌30min再烘干。)1.2.2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分别将灭菌后的滤纸圆片(直径为10mm)置于质量浓度为0.1、0.2、0.4、0.6、0.8和1.0mg/mL的银杏叶总多酚水溶液中,浸泡12h之后,取出,沥干,备用。向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100μL的菌悬液,然后再用三角玻璃涂布器涂布均匀。最后将沥干的滤纸圆片分别贴在含菌平板表面,呈三角形。倒置培48h后观察是否出现抑菌圈。重复2个平板。以不加银杏叶多酚

6、溶液只加菌悬液为对照。1.2.3最佳抑菌质量浓度的测定分别将灭菌后的滤纸圆片置于质量浓度为1.0、2.0、3.0、4.0、5.0、6.0、7.0、8.0mg/mL的银杏叶总多酚水溶液中,浸泡12h之后,取出,沥干,备用。向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100μL的菌悬液,然后再用三角玻璃涂布器涂布均匀。最后将沥干的滤纸圆片分别贴在含菌平板表面,呈三角形。倒置培养48h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重复2个平板。将实验结果所得的最佳抑菌浓度设为以下实验中的银杏叶总多酚溶液的质量浓度。1.2.4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将灭菌后

7、的滤纸圆片置于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配成6个pH值梯度(4-5、5-6、6-7、7-8、8-9、9-10)的银杏叶总多酚溶液中,浸泡12h之后,取出,沥干,备用。向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100μL的菌悬液,然后再用三角玻璃涂布器涂布均匀。最后将沥干的滤纸圆片分别贴在含菌平板表面,呈三角形。倒置培养48h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重复2个平板。1.2.5温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分别取最佳抑菌质量浓度下的银杏叶总多酚溶液10ml于6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在4℃、24℃、50℃、75℃、85℃、100℃六个温度下处理不同时间,

8、再将灭菌后的滤纸圆片浸泡于各试管中12h,取出,沥干,贴在含菌平板表面,呈三角形。倒置培养48h后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重复2个平板。2结果与分析2.1银杏叶总多酚的最低(MIC)和最佳抑菌质量浓度的测定对银杏叶总多酚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伤寒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