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2038

大小:535.8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4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4届入学考试理综试卷第Ⅰ卷(共计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生物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蓝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及有关酶,故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菌中的DNA中无游离的磷酸基团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菌的细胞壁D.细菌、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核仁等【答案】B【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蓝藻细胞中的色素为藻蓝素和叶绿素,A错误;B、细菌中的DNA是环状,故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C、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故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不能去除细菌的细胞壁,C错误;D、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核仁,D错误。故选B。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图示该过程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D.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正确;B、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水解,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与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B。【点睛】3.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图中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B.④表示抑制细菌DNA的转录C.c过程中,mRNA部分碱基序列不能编码氨基酸D.将N个细菌的F用32P标记,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含31P标记的细菌有N·2m个【答案】A【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①表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A错误;B、图中b为转录过程,则④表示抑制细菌DNA的转录,B正确;C、c翻译过程中,mRNA部分碱基序列不能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不能编码氨基酸,C正确;D、将N个细菌的P用32P标记,放在31 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31P标记,因此含31P标记的细菌有N•2m个,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数量特征:①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③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详解】A、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B、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低碳生活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C正确;D、丰富度指生物种类的多少,增加昆虫种类即增加了丰富度,D正确。故选A。5.生物体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有利变异更容易在竞争中获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C.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形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癌症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正确;D、基因重组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而染色体变异在无性生殖中可以发生,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B.遗传学家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D.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详解】A、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机制,A正确;B、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C错误;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D正确。故选C。7.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子,备受人们青睐。图a是三倍体西瓜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示意图:图b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西瓜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C5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其主要去向如图a所示。①西瓜从土壤中吸收的N、P等矿质元素,在叶绿体中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__等(答两种)生物大分子,该过程所需的能量由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提供。②光合产物由叶肉细胞向果实中运输时最可能的形式是____________。(2)若取等量图b中11:00和13:00时的西瓜叶片,用乙醇熏蒸,然后滴加碘液,_______________所取西瓜叶片染色较深,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17:00以后,叶片的Ci含量迅速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核酸②.呼吸作用(细胞呼吸)③.蔗糖(2)①.13:00②.13:00所取叶片光合产物积累时间较长,积累量较高,遇碘变蓝程度较深③.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显著减少;同时,温度降低,气孔开放程度加大,进入细胞间隙的CO2显著增多【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中,主要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过程。【小问1详解】西瓜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C5结合的直接产物是磷酸丙糖(TP),其主要去向如图a所示。西瓜从土壤中吸收的N、P等矿质元素,在叶绿体中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两种大分子的元素组成中均含有N元素,且都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该过程所需的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光合产物由叶肉细胞向果实中运输时最可能的形式是蔗糖,因为图中显示,叶肉细胞合成的糖类以蔗糖的形式被转运。【小问2详解】 若取等量图b中11:00和13:00时的西瓜叶片,用乙醇熏蒸,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则13:00所取西瓜叶片染色较深,因为该时段内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有光合产物的积累,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积累的有机物更多,因此,13:00是颜色更深。17:00以后,叶片的Ci含量迅速上升,这是因为,此时光照强度降低,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显著减少;同时,温度降低,气孔开放程度加大,进入细胞间隙的CO2显著增多,即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导致的。8.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内含一粒种子)(图1),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花青素能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根据颜色变化可将草莓果实成熟阶段依次分为:小绿期(SG)、大绿期(LG)、浅绿期(DG)、纯白期(Wt)、始红期(IR)、片红期(PR)和全红期(FR)。研究者以草莓作为实验材料,探讨了pH影响生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草莓颜色变化的机制。(1)研究者用0.5%醋酸溶液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1天喷1次,对照组使用清水处理。处理17天后,对照组的果实全部处于颜色深红的全红期,而实验组处于片红期,表明__________。且醋酸处理17天后测得草莓果肉中生长素含量明显高,停止用醋酸处理4天后草莓全红。(2)草莓果实发育所需的IAA主要在_______中由________转化而来。研究发现去籽草莓中的花青素含量比完整草莓的__________,这说明生长素对花青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3)草莓不同发育时期果肉pH值的测定结果如图2。请结合以上实验结果,阐述草莓果实Wt到FR期pH变化影响草莓颜色变化的机制是__________。(4)研究发现,乙烯也可加快草莓体内青花素的合成,对草莓成熟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在实际生产中,相较植物激素乙烯,使用乙烯利效果更持久,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1)醋酸处理可抑制草莓果实变红(2)①.发育的种子②.色氨酸③.高(3)Wt期到FR期pH值逐渐升高,生长素的含量降低抑制花青素合成的作用减弱,花青素的含量升高,促进果实变红(4)植物体内缺乏分解乙烯利的酶【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影响生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草莓颜色变化的机制,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的变化,因变量是生长素和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小问1详解】处理17天后,对照组的果实全部处于颜色深红的全红期,而实验组处于片红期,实验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可抑制草莓果实变红。且醋酸处理17天后测得草莓果肉中生长素含量明显高,停止用醋酸处理4天后草莓全红,因而可推测醋酸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延缓了果实的成熟。【小问2详解】草莓果实含有种子,而发育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因而可推测,果实的发育所需的IAA主要在发育中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化而来。研究发现去籽草莓中的花青素含量比完整草莓的高,据此可推测生长素对花青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小问3详解】图中显示,Wt到FR期pH变化过程中,果实的pH逐渐上升,因而可推测,影响草莓颜色变化的机制是Wt期到FR期pH值逐渐升高,此时的生长素的含量降低对花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减弱,花青素的含量升高,促进果实变红。【小问4详解】在植物体内,乙烯发挥作用后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而丧失生物活性。而植物体内缺乏水解乙烯利的酶,故相较植物激素乙烯,使用乙烯利效果更持久9.某些集群生活的动物在种群最适密度时存活率最高,低于或高于最适密度都可能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降低存活率,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草原上生长茂盛的绿色青草为有蹄类动物A提供的采食信息属于物理信息,这种信息有利于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某集群生活的动物处于最适种群密度时的年龄组成类型最可能为__________;低于该密度,会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请回答两点):超过该密度时___________加剧,导致种群死亡率增加,种群密度下降。(3)根据阿利氏规律,对于濒危野生动物,易地保护需要注意___________。【答案】9.种间关系10.①.增长型②.低密度不利于集群动物共同抵抗捕食者或竞争者;低密度不利于集群动物寻找配偶繁殖后代;低密度不利于集群动物合作取食等③.种内斗争11.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某些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种群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对种群增长产生抑制性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小问1详解】草原上有蹄类动物A的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草原上有蹄类动物A的个体数。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信息属于物理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小问2详解】最适种群密度时,有利于种群密度的增长,年龄组成类型最可能为增长型。种群密度过小时,难以找到配偶会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抑制种群增长,也可能密度低不利于集群动物共同抵抗捕食者或竞争者或者低密度不利于集群动物合作取食等都会导致种群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过大时,种内斗争会加剧,导致死亡率上升,抑制种群增长;【小问3详解】根据阿利氏规律,密度太低和密度太高都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繁殖,为了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应该保证易地保护的动物种群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10.果蝇的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选育出一个果蝇品系Muller-5品系(简称M-5)。M-5品系可用于检测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可见突变(可通过表型观察出来的突变),并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是否具有致死效应等。将野外采集经诱变处理的野生型雄蝇,与M-5品系雌蝇杂交,选择多只F1雌雄蝇做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观察统计每瓶中F2代的表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瓶F2中只有雄性果蝇表现突变性状,说明辐射诱发雄果蝇产生了____性突变;若F1中_______________,说明辐射诱发雄果蝇产生了显性突变 (2)若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______,说明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完全致死突变(胚胎致死);若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说明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3)果蝇的棒眼(B)与圆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E、e表示)。现有若干圆眼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比例如下表所示(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子代中圆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子代圆眼长翅雌果蝇与圆眼残翅雄果蝇杂交,F2中圆眼长翅雌果蝇占比为________。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雄蝇200只100只200只100只雌蝇400只200只0只0只【答案】(1)①.隐②.雌果蝇出现新性状(突变性状)(2)①.2:1②.大于1:1,小于2:1##在1:1—2:1之间(3)①.EeXB+XB②.3③.1/4【解析】【分析】由题可知,辐射诱发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知基因发生突变。若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即T→t表示,亲本果蝇基因型为XTXT和XtY,F1果蝇不会出现突变性状,F1雌雄果蝇交配后得到F2,F2的雄性中可能出现突变性状。若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即t→T,亲本果蝇基因型为XtXt和XTY,F1雌果蝇均表现为突变性状。【小问1详解】经诱变处理的野生型雄果蝇与M-5品系杂交,在某瓶的F2中只有雄性果蝇表现出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如果亲本杂交后,F1出现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小问2详解】如果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将其与M-5品系杂交,F1中不会出现致死基因纯合子,所以F1均存活。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含致死基因的雄性为致死基因纯合子,这些雄性个体胚胎致死导致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2:1。如果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含致死基因的雄性部分个体死亡,导致F2代雌雄数量之比在1:1—2:1之间。 【小问3详解】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圆眼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个体中长翅:残翅均为2: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EE纯合致死,亲本均为Ee。由实验结果可知,子代中雌性均为圆眼,雄性中圆眼:棒眼=1:1,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Ee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EeXB+Y,子代中圆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3种,分别是eeXB+XB+、eeXB+XB、eeXB+Y。子代圆眼长翅雌果蝇(1/2EeXB+XB+、1/2EeXB+XB)与圆眼残翅雄果蝇(eeXB+Y)杂交,F2中圆眼雌性占1/2,长翅占1/2,所以F2中圆眼长翅雌果蝇占比为1/4。【点睛】本题重点考察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伴性遗传规律,正确合理的分析数据,判断致死类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厌食、发热、畏寒以及胸骨下疼痛。该病属于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血管系统损伤及皮肤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常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加以诊断。微生物快速培养时用咽拭子采集疑似患者咽部分泌物,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部分成分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蛋白胨酵母提取物葡萄糖KH2PO4K2HPO4MgSO4·7H2OCuSO410g0.4g5g0.2g0.1g0.01g0.001g(1)支原体所需的氮源最主要来自于表中的_________,氮源被支原体吸收后,可以转化形成_________(填两种)等有机物用于构建细胞膜。(2)为使支原体快速繁殖,将采集到的咽部分泌物接种到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颜色明显变化的确诊为阳性感染者。(3)若想进一步了解支原体数量以判断病程,需取咽部分泌物接种培养,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_____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防止___________。并根据菌落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识别培养基中支原体菌落。若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计数结果不准确,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4)机体感染支原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疑似患者血清中对应抗体情况,可以更快判断疑似患者是否感染及病程,但与前面微生物快速培养相比,该方法容易漏诊延误治疗,原因是患病初期___________。【答案】11.①.蛋白胨②.磷脂和蛋白质12.液体13.①.菌落数目稳定②.因培养时间不足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③. 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④.很多菌落连在一起被记录成一个菌落14.机体还没有产生抗体或抗体浓度低【解析】【分析】培养基除了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生物对pH、氧气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小问1详解】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等必要成分,从表格分析,能提供氮源的主要是蛋白胨;氮参与多种物质构成,磷脂、蛋白质、ATP等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组成生物膜的物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氮源被支原体吸收后,可以转化形成蛋白质、磷脂等有机物用于构建细胞膜。【小问2详解】液体培养基可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且便于观察颜色变化,为了使支原体快速繁殖应选择液体培养基。【小问3详解】为了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应该在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计数;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可作为判断菌种的依据,即识别培养基中支原体菌落;若培养时间过长很多菌落连在一起被记录成一个菌落,会导致结果偏小而不准确。【小问4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