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319

大小:648.0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射洪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3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l-27S-32Cl-35.5K-39Ti-48Se-79Fe-56Cu-64Ag-108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两种二糖的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M、N指代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果糖B.图中M代表的物质也是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C.麦芽糖、蔗糖都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D.葡萄糖可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M表示葡萄糖;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N是葡萄糖。【详解】A、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蔗糖是由果糖和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图中M、N都是葡萄糖,A错误;B、纤维素、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 C、麦芽糖、蔗糖都是二糖,都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C正确;D、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内的葡萄糖可以作为淀粉、蔗糖等物质合成的原料,D正确。故选A。2.ATP被喻为细胞的能量“货币”,用α、β、γ分别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ATP与ADP时刻不停地进行相互转化B.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C.ATP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时,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失去β、γ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2、ATP的形成途径包括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细胞中的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联,而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向关联。【详解】A、人体细胞内ATP的含量都是较少的,ATP与ADP时刻不停地进行相互转化,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A正确;B、ATP是细胞能量“通货”,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B正确;C、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是放能反应,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失去β、γ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D正确。故选C。3.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B.油粒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C.若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D.制作酸奶过程中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的丙酮酸和CO2【答案】B【解析】 【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详解】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A错误;B、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丰富,脂肪含H多,消耗氧气多,所以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以获得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C、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少。若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则吸收的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分子数相等,C错误;D、乳酸菌繁殖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B。4.川西平原有着适宜的气候和充沛的降雨,非常适合桂花树的生长,桂花以其独特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下图为某科研小组测定某桂花树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桂花的叶绿体中有大量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极大地扩展了受光面积B.若适当提高温度导致光合作用的增加值小于细胞呼吸的增加值时,则A右移C.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A处,桂花树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D.为了促进桂花幼苗的快速生长,苗木培育工作者可在夜间适当补充蓝紫光源【答案】C【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膜包括叶绿体外膜、内膜和类囊体膜,在类囊体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两个过程。【详解】A、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内有大量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基粒,极大的扩展了受光面积,A正确; B、A点是光补偿点,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若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增加值小于细胞呼吸的增加值,则应给予更强的光照才能使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故A应向右移动,B正确;C、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A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桂花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由于桂花树内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此时桂花树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应大于呼吸作用速率,C错误;D、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夜间适当补充红色或者蓝紫色光源,可以促进桂花幼苗的快速生长,D正确。故选C。5.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一段时间后,分别制片观察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并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浓度为0时的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B.不用药物X处理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C.在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都是先解离后染色再漂洗D.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X的浓度增加抑制根尖有丝分裂效果越明显【答案】D【解析】【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2、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制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详解】A、药物X浓度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A错误; B、不用药物X处理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目之比是1:2,B错误;C、在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都是先解离再漂洗后染色,C错误;D、据图可知,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且随X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X的浓度增加抑制根尖有丝分裂效果越明显,D正确。故选D。6.以下甲~丁为某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些细胞分裂图,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的顺序依次为:乙→丁→丙→甲B.乙卵原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甲最可能为卵细胞C.没有突变、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D.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题图分析:图中所示细胞是同种生物体内具有连续性的一些细胞,因此,细胞甲是第二极体,细胞乙是初级卵母细胞,细胞丙是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卵原细胞,细胞丁是次级卵母细胞。【详解】A、卵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图中所示细胞得顺序依次为丙→乙→丁→甲,A错误;B、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是初级卵母细胞;比较乙细胞,再根据甲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颜色判断,甲最可能为极体,B错误; C、没有突变、交叉互换发生时,如果乙的基因组成是EEeeFFff,那么丁的基因组成是EEFF或EEff或eeFF或eeff,C错误;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1、2、4、1,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7.下图是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实验。1-4号试管内装有等量的H2O2溶液,且控制溶液pH=7(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7左右)。1-4号试管控制温度与投入物品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2)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须增设5号试管,请补充:①向5号试管内应加__________。②5号试管温度应控制在37℃③设置的5号试管与__________号试管对照,从而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3)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4)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底物(H2O2)的分解速率(或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2)①.1克鲜猪肝、适量盐酸(或NaOH)和等量底物②.2(3)丝质及羊毛衣料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4)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小问1详解】本实验为验证酶的催化特性的几组实验,通过题图分析自变量为处理方式,因变量为底物(H2O2)的分解速率(或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数目的多少)。【小问2详解】若要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向5号试管内应加1克鲜猪肝、适量盐酸(或NaOH)和等量底物,在37℃下反应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结果;设置的5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从而证明酶的活性受酸碱度的影响。【小问3详解】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丝质及羊毛衣料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小问4详解】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点睛】熟知酶的概念、本质以及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酶催化特性的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和相关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8.图1表示真核生物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甲、乙表示物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图2为氧气浓度对某植物的气体交换影响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物质乙是CO2和______,D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可以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用图1中字母回答)。(2)为判定某植物幼根无氧呼吸类型,可以用______试剂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有机物。(3)根据图2分析,当O2浓度为5%时呼吸作用类型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答案】(1)①.酒精②.线粒体内膜③.ACD(2)酸性重铬酸钾(3)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②.O2浓度为5%时,O2吸收量小于CO2 生成量,说明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小问1详解】图1中,葡萄糖经过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生成丙酮酸,然后通过无氧呼吸第二阶段E生成乙(酒精和CO2);ACD为有氧呼吸过程,D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ACD为有氧呼吸过程,三个阶段均会产生ATP。【小问2详解】如果幼根无氧呼吸类型为酒精发酵,则产物有酒精和CO2,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但是,如果是乳酸发酵,则不会变成灰绿色。【小问3详解】根据图2分析,当O2浓度为5%时,O2吸收量小于CO2生成量,说明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9.下图是大豆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PSI和PSⅡ分别是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是叶绿素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参与光反应。图一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物质;图二为该植物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PSI和PSⅡ所在膜结构的名称为_____,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2)图二中,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填对应的字母),在16:00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图一中的物质B含量短时间内会_____,原因是。图二中经过24小时,大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总量_____。(3)植物细胞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可用_____(至少两种)表示。如果大豆在生长期被水淹,其根部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可以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和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薄膜②.C3的还原(2)①.D、G②.增加③.减少(3)①.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②.酒精中的化学能【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一为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水光解产生氧气和H+,光反应还产生ATP和NADPH,产生的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所以A为C5,B为C3。①为光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固定,③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图二中表示该植物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经过一昼夜后植物体的干重减少。【小问1详解】图一中PSI和PSⅡ所在膜结构的名称为类囊体薄膜,该部位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C3的还原,该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小问2详解】图二为该植物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的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D、G两点是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若此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不相等,则不会发生转折;在16:00时,若突然降低光照,则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则C3,即图中的B物质还原速率下降,但其生成速率几乎没有改变,因此C3的含量会增加,即B的含量增加,图一中的物质B含量短时间内会,原因是。图二中经过24 小时,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量增加,说明最终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大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总量减少。【小问3详解】植物细胞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CO2吸收量、O2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如果大豆在生长期被水淹,其根部细胞中葡萄糖会通过无氧呼吸过程实现能量的释放,该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可以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热能和酒精中的化学能。10.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1)图1中,细胞④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2)图1中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细胞⑤中有_______个核DNA,可能不含X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填序号)。(3)图2中,CD段可表示_____期,细胞④对应于图2中的_____段,细胞④有_____个染色体组,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2中_______段。(4)图2中出现GH段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ab(2)①.次级精母细胞②.8③.③④(3)①.有丝分裂后②.HI③.2④.FG(4)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2分析图形:图1:细胞①②③④表示减数分裂,由于两次细胞质的均等分裂,说明①②③④分别是精原细胞(间期)、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⑤⑥表示有丝分裂,⑤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图2:AE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表示有丝分裂后期;FI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小问1详解】根据图1②、③细胞中基因的分离可知,③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④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③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细胞③④都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可能不含X染色体;【小问3详解】图2中,AE段表示有丝分裂,其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1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对于图2中的HI段;细胞④有2个染色体组;图2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小问4详解】图2中GH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导致子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二)选考题【生物—选修】11.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遂宁本地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如××牌豆腐乳、××牌泡菜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牌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2)制作××牌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_______。(3)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①酵母菌与醋酸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_______。醋酸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_______。②该反应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填场所)中进行,若产物中有CO2,可使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最终呈现_______色。【答案】(1)15~18℃(2)①.乳酸菌②.酵母菌(或产膜酵母)(3)①.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需氧型 ③.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④.细胞质基质⑤.黄【解析】【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小问1详解】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小问2详解】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或产膜酵母)。【小问3详解】①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而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醋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需氧型。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