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656

大小:385.0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2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来回答。根据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得出这与农业有关,排除A、B两项;再从“远古时期”“神农氏”等信息,可排除D选项;因此本题选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原始农业2.西周时期贵族世家内使用家臣进行管理,家臣领有封地。迨及春秋中后期,家臣俸禄出现了谷禄形式,有些诸侯国内的家臣成分也日益复杂化,如鲁国施氏依据“忠良”选任齐鲍国为家臣。这种变化A.表明“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B.体现古代官僚政治萌芽趋向C.说明诸侯国控制的土地不断减少D.反映家臣社会地位日益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家臣俸禄出现了谷禄形式,有些诸侯国内的家臣成分也日益复杂化,如鲁国施氏依据“忠良”选任齐鲍国为家臣”,可知春秋末年的家臣制度开始打破世袭,具有了古代官僚政治的一些特点,故选B项;材料不能得出礼崩乐坏是普遍现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家主给予家臣的收入方式改变,不能体现出诸侯控制的土地减少,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家臣来源成分变化,没有涉及家臣社会地位的降低,排除D项。3.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诗中所描述的工具为()A.水排B.翻车C.风力水车D.筒车【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筒车是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筒车相符,D项正确;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翻车是汉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机械提水工具,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排除B项;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排除C项。故选D项。4.《辽史百官制》记载:“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说明辽政权A.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C.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辽人治辽,汉人治汉【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辽政权对地处长城内外社会经济和政治落差较大的不同民族与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即以奴隶制统治契丹广大畜牧业地区,以封建制统治较为发达的汉人农业生产地区。这既有利于契丹的进步和强大,也使具有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的地区得到继续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辽政权实行“因俗而治”的开明民族政策,并未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选项错误,辽政权“因俗而治”,并非没有统一全国的政制;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按照契丹国制和汉制分别治理南北地区,不是让本民族治理本民族事务。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C.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据题干的内容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唐代与清代通过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故C项正确。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无法完全体观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排除A项;BD两项的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属于无关项,应排除。6.据学者研究,18世纪中叶开始,玉米和番薯在南方大规模推广,至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同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如表。(单位:千人)由此可知,清代 表:1680﹣1880年中国人口(曹树基——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年份16801776182018511880人口184993311645383287437323364339A.玉米番薯种植与人口同步增长B.玉米番薯推广是人口增长的主因C.人口压力促进玉米番薯的推广D.北方山地多不利于玉米番薯种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表格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人口由一亿八千多万增长到了三亿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番薯推广,B项正确;从材料中“19世纪下半叶进一步推广到北方”可以看出玉米种植的发展,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51年~1880年人口数量是有所下降的,二者并不同步,排除A项;材料信息看不出是由于人口的压力,才促进了玉米和番薯的推广,排除C项;材料信息看不出北方是否有利于玉米和番薯的种植,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A.实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目的B.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C.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D.反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的叙述来看,癸卯学制中涉及到了西方的科目设置,但是教育宗旨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体现出一种“中国化”的特点,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在“实现了”二字;C选项与材料中的科目设置相悖;D选项时间错误,新文化运动在此之后。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民族自治区从中国历史出发,结合各民族发展实际情况,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而设立,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经济特区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出发,选择具有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的地区,国家结合国内外实际给予特殊政策而设立,同样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行政区是考虑到主权回归与港澳顺利过渡、和谐发展等目标均能实现的背景下设立的,也蕴含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故A项正确;经济特区的设立与“民族利益至上”无关,不符合“共同政治理念”,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主权”说法不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经济特区这两个国内事务,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适合民族区域自治和经济特区,但与特别行政区无关,“民族平等共繁荣”只适合民族区域自治,故D项错误。9.著名文人爱特生曾说,17世纪的英国人,如在房间里没有摆上中国的瓷器,生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马克思曾说,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明清对外政策影响D.出现西学东渐潮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中国的茶叶大量运到英国。所以上述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A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限制对外交往,排除C项;明朝中后期的西学东渐主要是指一些传教士把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传到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10. 据学者统计,城市人口方面,大城市曼彻斯特在18世纪早期只有9000人,而到了1831年则增加到14万人;苏格兰工业中心格拉斯哥的人口1755年只有2300人,到1831年则有202000人。这一现象反映了A.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B.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农村人口C.城乡贫富差距逐渐拉大D.议会改革影响城乡人口结构【答案】A【解析】【详解】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明显体现出城市化的发展,结合时间“18世纪早期”可知主要原因是工业化的推动,故选A;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11.1877年,因众议院反对总统新任命的布罗伊内阁,麦克马洪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于6月22日解散了众议院。这一事件反映出法国()A集权于参议院B.实行了君主立宪制C.宪法得到尊重D.内阁处于无权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877年法国。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在得到参议院同意后有权解散众议院,因此材料中总统的做法反映了宪法得到了尊重,C项正确。集权于参议院说法错误,法国实行分权体制,总统权力也很大,排除A项;法国实行的是共和制,排除B项;内阁处于无权地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188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一做法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B.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C.克服了两党政治的弊端D.有效防止了政治舞弊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由“文官终身任职,非犯大错不能解雇,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看出英国文官不与政党牵连,具有中立性,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选,题干主要讲的是英国的文官不是政府;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D项不选,题干中没有信息可以看出防止舞弊现象。13.七国集团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势头。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应日本要求,一改对干预外汇市场惯常持有的谨慎姿态,宣布联手干预汇市。欧美国家这一举动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C.日本外汇市场对欧美各国经济影响巨大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答案】B【解析】【详解】为了遏制日本大地震之后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欧美国家联手干预汇市,以预防危机爆发,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一旦发生危机,势必冲击他国,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B正确;A不是欧美联手干预汇市的主要原因,排除;从外汇市场的地位来看,日本对欧美的影响并未达到“巨大”程度,排除C;欧美联手帮助日本是处于本国利益考虑,而非处于国际道德主义,排除D。14.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方式会带来()A.政府奉行自由放任B.居民实现自我管理C.社区组织开始形成D.基层治理地位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是减少政府的直接参与,优化了管理,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各资本主义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自由放任,排除A项;鼓励居民和社会力量发挥主体作用,这种做法能够调动居民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社区组织形成于1980年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15.关贸总协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C.关贸总协定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D.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关贸总协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关税已从35%减至4.7%......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可知贸易壁垒减少了,据材料“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可知世界贸易增长,综合可得出,关贸总协定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C项正确;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受益了,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关贸总协定促进世界贸易发展,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关贸总协定促进世界贸易发展,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四小题,16题16分,17题15分,18题12分,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中叶是中国税制史上赋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与此同时,商税急剧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农业税的削减是相对商税的剧增而言的,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与西方不同,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纳税人或纳税人组织与官府争夺税权的斗争,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摘编自顾銮斋《中西中古社会赋税结构演变的比较研究》(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并说明其演变的原因。(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趋势:人头税比重下降;田赋的比例突出;征收时间基本固定;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由实物征收转向货币征收。原因: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主动进行税制改革。(2)影响: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一定程度的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小农经济,使中国社会陷入相对停滞状态。【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两税法的实施一举改变了重人头轻田赋的局面,使田赋在整个赋税总额中的比例顿然突出。宋朝建立以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日益削减”得出人头税比重下降;田赋的比例突出;根据“但就农业税本身来说,终两宋300余年,也基本维持一个大致稳定的水平而未下降。……大至赋税结构的演变,小至某项税额的增减,一概由官府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偶然出现商税超过农税的现象自然是官府控制的结果”得出征收时间基本固定;农业税绝对征收额未发生大的变动,但比重下降,非农业税特别是商税比重上升;由实物征收转向货币征收。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土地兼并严重;以均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衰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主动进行税制改革。(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主要是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一定程度的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小农经济,但也使中国社会陷入相对停滞状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代,文官考核以京察、大计为主,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对京官考核为京察,等第有四……对地方官考核为大计,等级有三……京察一等,大计卓异者,可获加级之奖励,对不法或不合格官员以贪、酷、不谨、疲软、浮躁……有疾八项标准进行相应处分。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摘编自薛刚《清代文官考核中的问责制度》材料二 在1979年颁布的《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中,把考核的对象划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考核时各有侧重,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技术类干部侧重能力,如专业技能、业务熟练程度、科研成果等。党政干部侧重德,考核的内容大多都是关于政治思想方面。考核干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把平时考察和定期考核结合起来;同时,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和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未能达到考核标准的干部,要在实践中加强锻炼,限期达到考核标准。经过两次考核达不到标准的,要调离现职,分配其他工作,有的要降职使用。”——摘编自张东川《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文官考核制度特点及其实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颁布《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特点:覆盖范围广泛;内容详实严密;奖惩相结合;重视考核官员管理。实质: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2)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意义:为公务员的晋升和降职提供有效的依据;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提高公务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所有在职官员均得接受考察”,可得“覆盖范围广泛”;通过材料中对官员考核的标准及等级划分,可得“内容详实严密”;材料中对官员不仅有升迁,还有各种惩罚措施,可得“奖惩相结合”;通过材料一“考察过程中,如有举劾不实不当,或滥举滥参,各级主管官员要担负相应责任,并受到处分”,可得“重视考核官员管理”。第二小问“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如此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君主专制统治”。(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出台《干部考核制度》,可得“为公务员的升降任免提供依据,明确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素质;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条件”。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倒。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受・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运送物资提出了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运输生产成本低;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予以支持。(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解析】【详解】(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由材料一中“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可以得出运送物资的需要;由“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再结合所学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在交通运输上的运用的相关知识可知,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也是其原因;由“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可得出生产成本低;由“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可得出政府支持。(2)意义: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由材料二中的“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等信息可以得出,铁路建设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而且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对于拓宽市场和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也有积极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注释:①②:为店铺幌子,各书:“孙羊店”、“正店”;③:灯笼上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情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图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宋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图片细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细节:店铺临街而建历史现象︰宋代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概述: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宋代改变唐代的作坊分离的局面,打破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评价︰商业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市坊分离的城市布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解析】【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首先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出一个细节,比如店铺临街而建、灯笼、幌子等,然后指出这一细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