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296
大小:34.8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3
《河南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河南省2024届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丰富多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保护和研究这些载体入手。岩画、雕塑、建筑、器物、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都是这样的载体,而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古代文献则是最主要、最全面、最系统的载体。无论是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要顺利有效地利用这些古代文献,从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读懂它们,而读懂它们就必须研究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字。这种基于古代文献来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就是文献语言学。在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这一学科理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更大的发展。文献语言学主张立足海内外传世文献、出土文献,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文字学、现代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古代文献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去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演变发展规律。出土文献,特别是先秦两汉的出土文献,用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书写而成,文字的形体怪异、构意古奥,需要经过文献语言学专家特别是古文字专家的辨认和考释,才能认识并读懂它们。出土文献中一个个难题的不断破解,正是一代代文献语言学专家和古文字专家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的卓越研究工作使得生活在两三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能够直接受到中华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样,传世文献即历代古籍,也需要文献语言学的专门学问家付出不懈努力;否则浩瀚的典籍只能是图书馆、博物馆的藏品,而无法活在当下、服务当下。可见,文献语言学这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之学,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学科,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基础学科。前者的基础性体现在应用层面,诸如思想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音乐史、农业史、中医史等诸多历史学科,都需要依赖文献语言学去解决文献史料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后者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文字、词汇、语音、语法等语言文字诸要素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隐含着精微的发展规律,探索并总结出这些规律,不仅能解释复杂的历史语言文字现象,而且可以为世界语言文字学的丰富与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 文献语言学是一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文献语言学提倡借鉴、吸收、消化世界上一切先进的语言学理论与方法,但其根底始终在于立足本土、专注文献、重视人文。理念上特别强调发扬中国古代重综合的传统,尤其重视借助多学科的支撑对材料做精微的科学分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语言事实,继而探索其发展规律。对于语言文字历史研究而言,语言文字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语言文字理论是第二性的;语言文字历史研究的材料是古代文献,所以为了弄清语言文字事实必须首先研究古代文献。在材料、方法、研究目标上,文献语言学都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摘编自华学诚《文献语言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100年前,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走上了西方语言学主导下前进的道路,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特别是语法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对中国语言文字包括汉语言文字内在规律的探索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一直存在无解的难题。西学可鉴,但毕竟存在其局限性。对于中国古籍中的文献问题和语言文字的释读、阐释问题,它们终究无能为力。实践证明,将中国的语言文字研究纳入西方语言学的分析体系之中,终究是方构圆凿、治丝益势。即使是语法研究,一味“仪刑西方”也是没有出路的。语言学家们早已洞察到这一点。王力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论证了依附西方语法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是流弊甚多而走不通的绝路”;罗常培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也曾指出,《马氏文通》“以后的五十年来,还不免停滞在‘拉丁文法汉证’或‘拉丁文法今证’的阶段”。并且,我国一代代学者默默耕耘,潜心古学,不断探索立足于中国实际而又能吸收融合西学精华的学科之路。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陆宗达先生和他的弟子王宁先生,吸收黄季刚先生的思想精华,提出了“文献语言学”。这一重要主张在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开始得到推阐并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根本的载体是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历史;语言文字是民族特征的本质要素,语言文字之学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继承传统,融合现代,结合古代文献实际而提出的文献语言学,正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质的学科,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之学、传承之学,也是古籍整理的根柢之学。西方语言学在中国的百年实践之所以一直水土不服,根本原因在于其无法适应中国语言文字深厚的人文性特点。(摘编自华学诚《古籍整理与文献语言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古代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B.文献语言学是基于古代文献研究语言文字之学,应得到更大的发展。C.文献的正确解读有赖于文献语言学,文献语言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之学。D.文献语言学要揭示语言文字规律,努力构建世界语言文字学的系统性学科理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两汉时期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只有文献语言学专家能够辨认。B.图书馆里浩瀚的典籍想要服务当下,需要依靠文献语言学专家付出不懈努力。C.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最早发现在语法研究上“仪刑西方”是没有出路的。D.黄季刚提出的“文献语言学”为陆宗达和他的弟子王宁打下了研究的基础。 3.下列对原文论述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探索语言文字诸要素的发展规律,能解释复杂的历史语言文字现象。B.出于文献语言学研究的特性,与理论建设相比,文章更强调重视语言文字事实。C.文章表明经过文献语言学研究的古代文献才具有价值,从而显示其基础学科的地位。D.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文章在阐述文献语言学学科属性之时,突出了其中国特色。4.请简要概括两段材料阐述“文献语言学”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请结合材料谈谈“文献语言学”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院记事肖复兴1975年盛夏,我家从前门搬到洋桥。那时候的洋桥,虽然离陶然亭不远,在如今的三环路内,却属于郊外,比较偏。房子是新建不几年的红砖房,一排一排,很整齐,有些像部队的营房。住在这里的大部分人,是当年修北京地铁的铁道兵,复员转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在这里安家。搬到这里,图这里清静,比城里的房子宽敞许多,特别是每家屋前有一个小院,母亲愿意在小院里种点儿丝瓜苦瓜扁豆之类的菜吃。这里有个缺点,用水不方便,自来水没有通到家里,打水跑老远,要到公共水龙头那里。但是,我发现不少人家的小院里都有水龙头,不知道是怎么将自来水接通的。刚搬过来没几天,隔壁西院的一位街坊见到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他知道了我在中学里教书,我知道他姓陈。忍不住问了他自来水这个问题,他告诉我都是各家自己接的。各家离公共水龙头那么长的距离,怎么接到院子里呀!我一筹莫展,直嘬牙花子。第二天下班之后,这位街坊带来一个高高个子的男人来到我家,向我介绍,请来了师傅,和我一样也姓陈,他就住在前面一排,请他来帮你接通自来水!这位陈师傅,有四十来岁,和我的邻居一样,都是当年的铁道兵。对于我天大的难事,对他是小菜一碟。我一个劲儿对他说:这么麻烦的活儿,可怎么干呀?他对我说:“地铁我们都修成了,这点儿活儿算不了什么。”他带来铁铲、扳手等工具,还有几节长水管、一个水龙头、几个弯头和细麻线。三下五除二,他们两个人开始破土动工,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接上隔壁陈师傅家院子里的水管,然后从地下面将水管通到我家院子里,安上弯头,竖起一根水管,再安上水龙头,齐活,自来水哗哗地流淌了出来。临走时,这位陈师傅指着水龙头,对我说:“赶明儿,我弄点儿水泥和砖头,帮你在这里修个水池子。”想起老话:“千金买房,万金择邻。” 1978年初冬,我考入中央戏剧学院。那时候,妻子在天津工作,还没有调到北京来。我将年迈多病的母亲送到姐姐家住,开始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家里没有了人,我住校,平常的日子很少回家。有一次星期六回家,是入学第二学期刚刚入夏,没有想到,院墙高,天刚擦黑,一时看不见院子里的情况,推开小院的栅栏门,好家伙,吓了我一跳,扑在面前的,竟然是半人高的荒草,那样茂盛,①密密麻麻,长满院子,自在而得意地随风摇曳,映得门窗的玻璃都晃动着一片萋萋的绿色。在城市里,见到这样高这样密的一片荒草,也不容易。我只好先拔草,才能进门。我家东边另一家邻居,有一个男孩子,在读高二,读初三要毕业的时候,他知道我是中学老师,曾经找我补过课,我还找了一些语文数学的参考材料和习题给他。他看见我正在忙活拔草,对我说:“您用手拔不灵!”说着,他从他家里拿来两把铁铲,和我一起除草。②一边除草,他一边天真地对我说:“没想到您家的草长这么高,这要是庄稼多好啊!”除完草,我谢过他,他摆摆手,对我说:“您总不回来,草才长这么高,您得常回来呀。而且,您家的院门也不锁,多不安全呀!”我连连点头,是我懒,没有好好修修院门,安把锁头。也是觉得家里没什么东西,可以值得让小偷光顾。他忽然问我:“您什么时候回来一次?一个月吗?一个来月总该回来看看了!”我点点头,说他说得对!下一次回家,还真的是一个月后的周末。心想,院子里的草会肯定长出来,大概不会那么高那么密那么吓人了吧?推开院门,竟然没有草。我很奇怪,草的生命力强得很,野火都烧不尽,春风就能吹又生呢。草都哪里去了呢?事后,我知道,是这个可爱的高二学生,计算着一个月快到,我该回来了,帮我先把草除掉了。好长一段时间,他都是这样帮我除草的。我问过他为什么要帮我?他说您也帮过我呢!再说,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我怎么这么幸运呢?怎么总能碰到这样多的好人呢?想起老人说过的老话:“世上还是好人多坏人少,山上还是石头多沙子少。”真的呢!我上大学的第二年暑假过后不久,一个年轻的朋友结婚,一时没有房子住,想暂时在我家住一段时间。他们比我小七岁,也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了。我想,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何不成人之美?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帮我看着家,省得老麻烦邻居,起码少让隔壁的那个高二学生总帮我除草。有他们住,我更是极少回家。寒暑假里去看看我母亲和妻儿老小,上课的日子住在学校。不操家和小院的心,倒也乐哉悠哉。 他们在我家里住了几年,一直到他们有了房子搬走。那时候,我回家一看,发现放在屋里墙角的铁皮箱不见了。那个铁皮箱子,有几十年的年头,虽然已经很破旧了,但是,它是父亲留下来唯一像点儿样子的遗物。我把中学时代和到北大荒写的几本日记、写的诗、抄录的几本唐诗宋词元曲的笔记本,还有高中三年女友写给我的几十封信,都放在这个箱子里了。更主要的是,那里面还有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后,每天下班后回家点灯熬油,吭哧瘪肚写的长篇小说《希望》的稿子,三十万字,上千页的稿纸,虽说没有什么价值,也没什么希望,对于我却是整个青春期的纪念,总还是有些敝帚自珍。我赶忙找这个铁皮箱子。心想,可能是他们觉得箱子放在那里,占地方碍事,而且锈迹斑斑,那么破,不好看,怪扎眼的,把它放到床底下了。但是,看看床底下,没有。两间刀把房,不大,还会放在哪儿呢?找遍了,没有。最后,看见在院子里的墙根下,箱子委屈地挤在那里,一副颓败的样子。箱子是铁皮的外壳,还圆圈个儿,打开箱子一看,里面的本和纸都早已经沤烂了。也是,这样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尤其是夏日里的雨淋,能不沤烂吗?想想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漫长岁月的痕迹,居然变成了一滩烂泥。尽管从来没有对他们讲过,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怅然。他们比我要小,没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的中学经历,更没有北大荒的生涯,毕竟和我像隔在对岸,即便面前流淌着同样的水,拍打冲刷着却是不同的堤岸,留下的是不同的回声。茨维塔耶娃诗里说:“在我们之间还隔着一个自然段,整整一段。”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程回北大荒一趟。因我是第一个返城后回北大荒的知青,队上的老乡非常热情,特地杀了两口猪,豪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找来一个台式录音机,每一位老乡对着录音机说了几句话,让我带回北京给朋友们听,表达对知青的想念。回到北京,请朋友来我家,聚会在小院。自从搬到这里,只要我在,北大荒的朋友常来这里小聚,给我大显厨艺的机会。那时,兜里“兵力”不足,不会去餐馆,只能在家里穷欢乐。③艰苦的条件和环境,常能练就非凡的手艺。我拿手做西餐两样,一是沙拉,二是烤苹果。沙拉,沙拉酱是主角,那时难以买到,做沙拉酱,便是一件大事。要用鸡蛋黄,不要蛋清,然后用滚开的热油一边浇在蛋黄上,一边不停搅拌。④每一次,在小院里做沙拉酱,朋友都会围看,像看一出精彩的折子戏,听着热油浇在蛋黄上滋滋啦啦的声音而心情雀跃欢快。烤苹果,是从哈尔滨中央大道的梅林西餐厅学来的。从北大荒回北京探亲,在哈尔滨转火车,特意去那里吃过一顿,其中有这道烤苹果。要用国光苹果,因为果肉紧密而脆,挖掉一些内心的果肉,浇上红葡萄酒和奶油或芝士,放进烤箱。家里没有奶油和芝士,有葡萄酒就行,架在篦子上,在煤火炉上烤(像老北京的炙子烤肉)。土法简陋,照样芳香四溢。 这一次朋友聚齐,依旧是这两道菜,就着从北大荒带回来的北大荒酒,听这盘磁带的录音,酒喝多,话说多,直到深夜依依不舍散去。送大家走出小院,望着他们骑着自行车迤逦远去的背影,真的很难忘。那一夜,星星很亮,很密,奶黄色的月亮,如一轮明晃晃的纸灯笼,高悬在瓦蓝色的夜空,是我在这个小院住了七年时光最难忘的夜晚。第二年,我搬离小院,虽然新楼房宽敞很多,聚会却无疾而终。大家再聚会,到饭店里去了。我的武功尽废,曾经那两道手艺再也没有露脸的机会。当年大家下班后,骑着自行车,从各个角落奔到我家,蒜瓣一样,围着台式录音机听录音的情景,恍若隔世。如今,很多人开着小汽车,没有小汽车,打的或网约车,但很难再有这样情景了。几番离合,便成迟暮。读放翁的诗句:“旧交只有青山在,壮志皆因白发休。”想想真是,朋友老的老,病的病,走的走,散的散,只有北大荒的白山黑水在。2023年3月21日春分于北京(摘自2023年7月29日《文汇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陈师傅义务帮我接通自来水的往事记忆犹新,“万金择邻”是对邻居的赞美。B.高二男孩主动给我的院子除草,是因为回报我当年帮他补课,作者认为好人有好报。C.北大荒的朋友来小院相聚,虽然条件艰苦,但是我能大显厨艺,大家也都心情愉悦。D.作者对“烤苹果”的做法描述细致,是为了表示对北大荒时期生活的怀念。7.对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自在而得意”,形象地表现出荒草恣意生长的情态。B.句子②中“庄稼”一词,表现出高二学生朴实且勤劳的特点。C.句子③中“非凡”一词,既强化生活的不易,又表现对过去的怀念。D.句子④中“精彩的折子戏”,写出大家很好奇、看热闹的心态。8.文中关于朋友结婚借住小院往事,看似与前后文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却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肖复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创作活跃的优秀作家,“振兴中学”校级刊物《雅文》将刊登《小院记事》这篇文章,并且会附上一篇有关作者创作《小院记事》的心路历程的访谈,请写出你的访谈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②也。”(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①进:进展,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②《文王操》:古曲名,相传为周文王所作。材料二:子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事,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犓豢③煎炙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节选自《墨子·公孟》《墨子·非乐》)【注】③犓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且夫A仁者之为B天下C度也D非为E其目之F所美G耳之H所乐I口之所甘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文中指增加,与成语“穷且益坚”中的“益”含义相同。B.辟席,指离开座位,“辟”与《促织》中“唇吻翕辟”的“辟”字意思不相同。C.刻镂,指雕刻,“镂”与《劝学》中“金石可镂”的“镂”字意思相同。D.邃,指所居深远,与《小石潭记》中“悄怆幽邃”的“邃”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学琴锲而不舍,他在练习一首琴曲时不仅仅要求会弹奏,还要深入到更高境界层次,以至于最终悟出了古乐背后作曲人的形象。B.墨子论辩技艺高超,他在与儒者讨论音乐问题时抓住对方“乐以为乐也”的回答,通过类比论证达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C.墨子主张实用主义,他认为仁者应当为天下兴利除弊,而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因此批评文章、美食、建筑的功用。D.两则材料都记载了人物对话,但风格有所差异。相较于《史记》,《墨子》多用反复论说,在追求表意清楚的同时不失结构的层次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2)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14.请结合材料谈谈儒墨两家对音乐的不同态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凉思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蝉》首联即议论,“高难饱”既说蝉,又说自己,蝉的鸣叫在诗人看来只是徒劳。B.《蝉》颔联写诗人五更仍在辛苦撰写疏札,可惜朝廷如同无情的碧树,忠心难上达。C.《凉思》颔联写诗人永远怀念当时的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D.《凉思》颈联“北斗”,指北斗星,这里指皇帝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两年。16.两首诗里“蝉”这个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彰显了作者拜谒的写作目的,也体现了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2)在《项脊轩志》中,归有光善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_______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文末用“__________”描绘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3)“露”虽小,但在古典诗歌中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蕴的意象,其积淀着诗人的丰富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青少年健康教育问题一真备受关注。②根据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③尽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④但存在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等问题。⑤这些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很大,⑥青少年健康教育极具迫切性。在学生健康素养的培育中,A学校要把建设健康学校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加快建立学校健康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目的、系统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更加主动地落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相关实践要求。健康是个大概念,B?根据我国学生的具体情况,应在关注肥胖、脊柱侧弯、龋齿、流感等常见病或传染病预防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应注重学校健康教育知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心理、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星恐怖地上升着,渐渐占据了半个天空。这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云层中的风暴,那风暴把云层搅动成让人迷茫的混乱线条。我知道,那厚厚的云层下是沸腾的液氢和液氦的大洋。著名的大红斑出现了,这个在木星表面维持了几十万年的大旋涡大得可以吞下整整三个地球。这时木星已占满了整个天空,地球仿佛是浮在木星沸腾的暗红色云海上的一只气球!而木星的大红斑就处在天空正中,如一只红色的巨眼盯着我们的世界,大地笼罩在它那阴森的红光中……谁都无法相信小小的地球能逃出这巨大怪物的引力场。从地面上看,地球甚至连成为木星的卫星都不可能。我们似乎就要掉进那无边云海覆盖着的地狱中去了!但领航工程师的计算是精确的。暗红色的迷乱的天空继续缓缓移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西方的天边露出了黑色的一角,那黑色迅速扩大,其中有星星在闪烁——地球正在冲出木星的引力魔掌。我们的星球在木星表面拉起了如山的液氢和液氦的巨浪。木星巨大的引力把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离开木星时,地球已达到了逃逸速度,它不再需要返回潜藏着死亡的太阳系,而是向广漠的外太空飞去。漫长的流浪时代开始了。20.下列句子中的“似乎”和文段中加点的“似乎”,表意相同的一项是()A.实验进行到一半,他们似乎就要找到突破点了,可惜结局并不令人如意。B.他看到前方四五十米处似乎躺着一个人,便跑回车里,告诉班长。C.他望了我一眼,轻声地说:“时间不早了,我们似乎该启程了。” D.这一双眼睛似乎是娇嫩的矢车菊的蓝色,眼神柔和而又温暖。21.破折号表注释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使用方法,但是它的说明方式各有不同。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段中的破折号在说明方式上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B.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C.弯着腰走过这条隧道,就看见一道门。第一眼就看见一架印刷机。——这就是那时候的地下印刷所。D.他就采取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肝部。22.画线句子中作者将地球比作“气球”,将木星的大红斑比作“巨眼”,请分析含义。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底线思维,是指“做好最坏打算,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风险挑战,提前做好预案,才能科学化解矛盾和风险。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