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92587
大小:17.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1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强调,人文性却被忽视。新课改要求在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也要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只有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文章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探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以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动初中语文课程的发展。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很长时间以来,教育工作者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局限地视为对知识理解程度。事实上,深度学习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学习过程、学习程度以及学习结果都更为深入。止步于浅层学习的语文课堂对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新知与旧知不能融会贯通,更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深度学习则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强调,让学习程度与学习结果更上一层楼,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所面临的低效乃至无效的问题。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教师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习更多的知识,但是高效课堂的含义并非如此。深度学习没有将学习量作为衡量是否高效的标准,而是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为衡量是否高效的标准,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探寻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一、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影响因素分析(一)教师因素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同为语文课堂的主体,两大主体也处在相互影响的态势之中,教师的很多行为都会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的学习会受教师教学态度的影响。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势必是师生不断互动的课堂,如果两大主体完全不交流,那么就会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而也就会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 同时,深度学习的实现还受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能够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相反则会事倍功半。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语文知识的灌输,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也不能完成学习迁移,因此深度学习无从实现。只有教师基于深度学习的要求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从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此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习状态还会受到教师课堂反馈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加重视互动教学,经常在课上提问学生,但是却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学生不知道自己哪里好,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好。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行为,影响深度学习的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止步不前。(二)学生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被强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是让语文课堂有意义的前提,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与制约着语文深度学习的发生。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首先是学习状态。初中生面临着中考,或多或少会存在压力,尤其是由于早期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局限认识,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这些重压之下,学生不堪重负,影响了学习效果,连对知识的浅层理解都很难实现,更不用说深度学习的实现了。“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源动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就不愿意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更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此外,学习结果也会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不少教师将深度学习视为学习结果,即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但是事实上,学习结果也会对深度学习的实现产生反作用。当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并没有提高语文成绩、掌握语文知识,就会让学生怀疑自己;当学生收到好的学习结果時,则会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学习材料因素学习材料就是支撑学生完成语文学习活动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教辅材料等,其也会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一方面,学习材料内容本身就决定着深度学习是否能够实现。深度学习与表层学习不同,其要求学生在新知与旧知之间建构联系,并能够在生活中完成知识迁移,而学习材料作为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要求的媒介,其本身的丰富性、科学性与全面性就会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另一方面,学习材料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学习强调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同时,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也强调生活性特征,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中的完成度也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四)课堂教学环境因素深度学习的发生并非易事,外在的课堂教学环境也会对其产生不小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班级纪律与师生关系。如果班级纪律不好,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那么就会有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开小差、游离在课堂之外的情况,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明显降低,与教师的配合度也会随之降低,而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的学习形式,也就无从实现。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一)转变教师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新课改背景下承担着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任,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深度学习与高效课堂。在很长一段时期,教师错误地将在一节课上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视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但是事实上,高效课堂的“效”并不是专指效率,还指效益,只有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把握深度学习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彰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而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对语文知识的机械获取,可以说是“死记硬背”,这显然不符合新課标理念的要求,尽管学生在课上记忆了很多语文知识,也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基于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深度学习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将深度学习的发生视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其次,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知识的获取所服务的,其在课堂中的应用并不能帮助教师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并引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被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突出对知识的理解性、创新性与整合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彰显学习方式的情境性与综合性,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后,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堂反馈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是高效课堂的唯一要素,但却仍然是重要要素。当学生在课堂上偏离学习主线时,教师的课堂反馈就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纠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就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二)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是深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人,深度学习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因而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就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创新性理解,实现深度学习,并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1.寻找教学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语文课堂中,背诵课文、注释、答题模板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整个语文课堂都表现得十分枯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意积极与教师配合,即使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也仍然像是教师的“独角戏”,这是制约深度学习发生、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点,强化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这是深度学习实现的第一步,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一步。但是在强化课堂趣味性的过程中,教师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虽然有趣,却仍然低效。这是因为教师一味地顺应学生的需求,过分强调趣味性,而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与教学要求,虽然学生参与到了课堂中来,但是在一节课中所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且对知识的理解也仍然局限在表层。鉴于此,教师在挖掘课堂趣味点时,要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让趣味点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顺应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高质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现深度学习,构建高效课堂。2.引导自主探究,展开合作学习。深度学习不仅强调学习结果与学习程度,同时也强调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初中生的语文积累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绝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来支持其完成深度学习,而且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也难以做到密切关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及时引导每一位学生。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执教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性与合作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学习难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三)丰富学习材料,密切联系生活 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语文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不仅要包含教材,还要包括能够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拓展材料。通过对学习材料的丰富,为学生提供多样发展的可能,让学生以学习材料为中心,进行多维、发散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语文知识,批判性地获取知识。同时,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还要重视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节课上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越高,就说明课堂教学越有效,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此外,学生的理解必须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不能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那么学生面对这些学习材料就不可能产生自己的思考,对这些学习材料的认识也只能止步于浅层理解,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实现。基于此,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时,教师还应该十分重视强化学习材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基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奠定基础。(四)拉近师生关系,维护课堂秩序在高效课堂中,学生与教师是两个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之分,只有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才能实现良性的互动,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平等对话,就有可能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不乐意学的情况,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为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在语文知识教学本身,还要从课堂教学环境入手,与学生平等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为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实现深度学习作铺垫。 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良性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完全没有主次的,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才能让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安排,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而,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班级秩序的管理,强调班级纪律,宽严并济,让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三、结语对高效课堂的错误认识或是狭隘的认识,都影响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为此,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观念,正确认识高效课堂,将深度学习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并结合课程标准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摸索与总结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方式,从教师、学生、学习材料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四个角度来引领深度学习的进行,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建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