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

ID:83587359

大小:18.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1

上传者:151****8026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2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3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4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5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6页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有余数的除法》实验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这节内容展开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以各种趣味化数学实验为向导,有效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作为二年级时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知识,教师需要找准方法,有针对性的构建课堂,对学生展开正确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建立对这个知识点的认知,学习难点可以逐渐化解,知识教学也能达到预设的成效。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一些生活中易于获取的材料,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学习感受。多利用实例来给学生解释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知识,这更贴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接受起来会更轻松,知识教学的训练目标可以很好的达成。一、《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实践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尝试。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9根小棒代替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并展示自己分的过程,随后让学生根据分的结果把除法算式补充完整。学生在一番操作后主要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①9÷4=2;②9÷4=2……1。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得出的结果和大家展开讨论。师:大家觉得哪种算式是正确的?为什么?生1:我觉得第一种是对的;生2:我觉得第二种是对的;生3:我同意第二种,但是我写的是第一种,因为刚才写的时候我不知道多的那个1应该怎么表示。师:刚刚是哪位同学写的第二种?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些这么写的意思是什么吗?生4:我看到数学书上有这种写法,意思是9除以4等于2,但是还多了一个1。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第二种方法表示的是9除以4以后多出来的剩余部分,我们今天就要具体来学习这种除法,看看这种除法到底应当怎么计算,又应该怎么书写。从一个简单的实例出发,快速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感受了这种除法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建立了初步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简单直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这个知识点。设计这个趣味化的探究任务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构建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于这个难点知识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认知障碍。2.让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在全班汇报的时候,一名学生在解答最后一题:18瓶酸奶平均分给4个人,写出了这样的除法算式:18÷4=3……6。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喊:“对”。教师看着下面的同学问:仔细对照自己的题卡,完全一样吗?课堂沉寂了一小会儿,有学生发现了问题。生:不一样,应该是18÷4=4……2。师: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答案,哪种对呢?课堂又静了,个别学生开始摆小棒……生:第二个是对的,因为剩下6瓶酸奶,每个人还可以再分一瓶。说完,这名学生到投影仪前面摆给大家看,边摆边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问汇报者,你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师:大家来看一看,前面的18÷4=3……6,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呢?生1: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将问题看清楚;生2:因为计算的时候方法不对。结合这个典型错误,教师不仅要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要和大家一同探寻这个问题,避免这样的错误今后再次发生。严格来说,18÷4=3……6这个算式在计算上没有问题,但是这显然不是最准确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从这个范例出发,设计几个其他的类似练习让学生来完成,看看大家是否从这个计算错误中吸取了充分的教训,类似的错误不再发生。 数学课堂上,尤其是在进行算理、算法知识的分析解读时,学生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错误进行仔细分析,并且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尤其是对于那些共性问题,教师一定要将错题进行仔细讲解,保障学生明白题目背后的算理,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强化学生的理解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对正确的算法和算理知识有牢固掌握,这才是计算教学要达到的目标。3.透过层层设问强化知识吸收。(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几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师:同学们,把这几种数量不同的物品平均分给4个人,余数可能是几?生:1、2、3。师:可能是4吗?为什么?生:不可能,因为如果剩下4个的话,每人就可以再分一个了。师:可能是5吗?生:不可能,5里面也有一个4,这样还是可以再分。师:分完之后余数是几?生:余数是1。师:可能是6吗?生:不可能,还可以再分,分完后余数是2。师: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矿泉水,就这样平均分给4个人,它们的余数会变大吗?为什么?生:它们的余数不会变大,只能是1,2,3,不可能超过4,因为有4个每人就可以再分一瓶了。师: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有很多的矿泉水,平均分给5个人,它们的余数可能是几?生:可能是1、2、3、4。师:为什么?生:因为只要有5个,每人就可以再分一瓶了。师:说得真好,那如果平均分给6个人呢,余数会怎么样?(1、2、3、4、5)平均分给7个人呢?(1、2、3、4、5、6) 师: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平均分给几个人,也就是除法中的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余数肯定比除数小。这个层层推进的实验活动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质,让学生对于这类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尤其是余数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所认识。采取这些问题讨论的形式,能够由浅入深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慢慢进入更复杂的问题探究情境中,加深学生对于算法及算理的认识。有了这一组分析后,学生不仅可以对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更加熟练,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掌握余数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知识,透过这样的实验教学很好的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4.设计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师:我们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准备了23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最多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师: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要求自己读一读,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学生之间进行动手尝试,大家结合刚刚掌握的除法知识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快学生就能找到合适的分配方案,得出可以分成4盘,每盘5个,最后还剩下3个。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且能正确理解并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了给爷爷、奶奶带去快乐,很多同学报名排练节目。我们把报名的同学每5人分成一组排练节目,来一起算一算最多能分成几组吧!有15名同学报名,每组5人,正好能分3组。那么如果是16人、17人或者更多的人呢?大家来说一说可以怎么分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大家的讨论过程。对于刚刚学习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在解析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学生在解题时可能会产生思维障碍,或者根本找不到合理的计算方法,这些都很正常。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训练机会,让学生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然后不断更正错误,直到彻底理解计算方法和原理。教师要善于激发大家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使用的基础上,对算理、算法这些知识有更好的掌握。二、教学总结与反思1.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有余数的除法属于算理层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的预算规律在掌握上还不充分,对各种计算问题上也不够熟练时,很容易在有余数的除法问题的学习上产生认知障碍。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教师要采取贴合学生认知水平,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从简单直观的范例分析出发,逐渐引入学习内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在上述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小棒代替面包,从“9÷4”这个问题情境的讨论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探究。这个活动过程让学生初步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感受了这种除法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建立了初步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简单直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这个知识点。设计这个趣味化的探究任务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构建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也消除了学生对于这个难点知识学习中可能产生的认知障碍。基于这种良好的教学开端,教师再来逐渐给学生就有余数的除法从算理层面加以剖析解读,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与接受。2.透过直观操作建立学习认知。在实验教学的展开中,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创设各种直观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这对于学生算理的理解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来辅助实验的开展,这会便于学生操作,让学生有沉浸式的投入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操作过程,这种方法可以呈现更复杂的问题任务,并且能够呈现生动多样的画面,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上面的实验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几组不同的实验操作。首先是利用小棒代替面包进行“9÷4”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有初步认识。随后是分酸奶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过程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计算中的典型问题。教师结合这个实践情境,给学生就这个问题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并且利用类似的习练进行了知识的复习巩固,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3.发展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在数学课堂上,为了让知识教学更好的落实,并且不断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需要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这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会更快,理解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针对有余数的出发设计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和教学推进方法的同时,也要关注于学生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尤其是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极参与到各种探究活动中来,学生才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弄清楚这些算法、算理,才能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会关注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第一个教学阶段,教师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来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初步接触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特点,感受了这种除法的表达方式,为学生建立了初步学习印象。随着学生对于这种除法的运算有了一定掌握后,学生在解决各种实际计算问题时会出错,这是很常见的状况。对此,教师从一个有代表性的错误实例出发,和学生一同进行分析探究。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保障学生明白题目背后的算理,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强化学生的理解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对正确的算法和算理知识有牢固掌握。最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层层推进的实验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质,让学生对于这类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规律,尤其是余数遵循的基本原则有所认识。采取这些问题讨论的形式,能够由浅入深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慢慢进入更复杂的问题探究情境中,加深学生对于算法及算理的认识。正是基于这些合适的教学活动设计,才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探究空间,会让学生从了解知识、运用知识到逐渐牢固的吸收掌握这些知识原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保障学生充分掌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深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4.及时进行学习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内容是二年级时的一个学习难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算理,让学生在头脑里构建良好的学习认知。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吸收,教师可以及时设计习练,比如上文中给出的分苹果问题的计算,在完成这个问题时,学生会自主回忆除法计算过程,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对于这类基本的算法、算理知识的教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大量应用和实践的基础上加深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及时设计习练内容,可以真实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提供一些指导,避免学生对算理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创设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这会有助于教学难点的化解。教师要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推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思维展开引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其中可以反应出很多问题,能够为知识教学的强化指引方向。最后,及时布置习练任务也很有必要,这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让学生对算法、算理知识更加熟练。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才会更充分,这能够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