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古人尚未有自觉的诗歌语言观念,在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应用性质而成为纯文学形式之前,诗歌语言还是与散文语言相似的。然而两者的难分难舍造成了古诗语言自身的窘境,它的语序由于过分吻合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使诗歌意脉过分清晰,由于过分完整正常而使意义过分明确,这种符合人的思维与语言习惯的诗句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那么,怎样才能使诗歌变得更像诗歌,才能更好地构造一种与散文全然不同的诗歌语言世界呢?从谢灵运、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令人想起俄国形式主义诗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谢灵运诗的“典丽新声”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歌质直、自然语言习惯的有意矫正。他的诗里越来越少用虚字,多用对语,讲究韵律,善镶丽字等趋向,使诗歌语言大大变形,并影响了一代诗风;谢朓等人“务为精密”的努力与“八病”说的提出,更进一步使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分道扬镳,逐渐完成了对日常语言与散文语言的“陌生化”过程。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诗歌语言是“歪斜”“别扭”“弯曲”了的语言,“诗歌的目的就是要颠倒习惯化的过程……‘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以便把一种新的、童稚的、生机盎然的前景灌输给我们”,因此,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与散文语言相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同时,中国古诗的主题多集中在道德与功业、爱情与仇恨等“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因此,谢灵运以来的诗人们在意象更新(自然山水中的生命意识与人生情感)的同时,也开始了对语言形式的开拓……逐渐把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距离拉开,形成了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而省略与错综正是构成它的重要内容。首先是省略(介词、助词、动词、主语代词、句尾虚词等均可省略)。省略不仅使诗句词汇整齐化与意象化,具备了音步整饬与节奏有序的前提条件,而且使诗歌意蕴复杂化。副词、介词在诗中的逐渐消失,使时空位置模糊了,因而“直线的过程”还原为“平列的组合”,时间空间一下子变得无限广阔;主语性代词的逐渐消失,使诗句的视觉角度模糊了,读者可以从这边看那边,可以从那边看这边,这种“视角转换”构成了电影蒙太奇的奇异效果,使诗境处于一种不断的叠变之中。 其次是词序的错综。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包容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与意义的互摄性。如南北朝诗句“百年/积/死树,千尺/挂/寒藤”,你能说清楚是“百年(间)积(的)死树,千尺(崖上)挂(的)寒藤”还是“死树积(了)百年,寒藤挂(下)千尺”吗?这种被重新排列组合得错综颠倒的诗句整个儿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原来依次呈现的直线过程变成了平行呈列的叠加印象,并发生了理解的歧义,而理解的歧义则给读者留下了艺术想象的“空白”,而诗的魅力不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与朦胧的意味么?(摘编自葛兆光《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序过分吻合人们的“约定俗成”,过分完整正常的诗句会使诗歌的独立品格受到损伤。B.从谢灵运与齐梁永明诗人的探索到唐初近体诗律的形成是一个诗歌语言“陌生化”的过程。C.谢灵运等诗人重视对意象和语言形式的改造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两者是诗歌兴盛的关键。D.省略与词序的错综是使诗歌具有美学形式的两种重要方式,它们都能让诗歌意蕴复杂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什克洛夫斯基的观点,来给论述对象一个清晰的概念和阐释,也有助于“陌生化”理论的理解。B.文章在论述一整套独立的诗歌美学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多次运用因果、假设论证法,使得论证过程严密。C.文章举南北朝诗句为例,是为了论证词序的错综使原来依次呈现的直线过程变成了平行呈列的叠加印象。D.本文整体上采用了层递式结构,分析省略、错综两者在诗歌中的表现及作用时则采用了并列式结构。3.下列选项中省略和错综不典型的一项是()A.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杜甫《南邻》)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D.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因为他们意识到了两者是诗歌兴盛的关键”错误。原文是“当古诗经过漫长岁月仍以与散文语言相近而不能引起人们新奇感的语序讲述各种内容时,人们就感到了变革诗歌语言习惯的意义”“中国古诗的主题多集中在道德与功业、爱情与仇恨等‘老生常谈’里,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选项曲解了文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多次运用……假设论证法”错误,原文第二段“如果意象与形式再重复而陈旧,诗歌便将衰亡了”只有一处用到假设论证。C.“为了论证词序的错综使原来依次呈现的直线过程变成了平行呈列的叠加印象”错误,原文是“这种词序的错综,更使得本来就朦胧的诗境变得更加曲折多变,意蕴复杂,包容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性与意义的互摄性”。D.“采用了并列式结构”错误,根据“省略使诗句结构关系松散,关联词逐渐消失,就像本来环环相扣的链条一下子松散开来一样,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松动了,因而词可以互相易位,这种词序的错综……”可知仍是递进式结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翻译为:(儿童)惯看宾客喜(迎宾客),(已被)驯(服)鸟雀(于)阶除得食;(儿童)惯看宾客喜(迎宾客),阶除(上)得食(的)鸟雀(没有惊飞)(鸟雀已被)驯(服)。B.翻译为:微风(吹动)岸(上)细草,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自矗立);微风(吹动着)细草(之)岸,独(立)夜(中的)危樯(之)舟;岸(上的)细草(在)微风(中摆动),舟(上的)危樯(在)夜(中)独(立)。C.翻译为:(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翻译为:细雨从东方而来,清爽的风伴随着它一同到来。省略和错综不典型,诗意明确。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OpenAI研发的对话式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发布后,两个月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的关注,一跃成为20年来互联网领域增长最快的消费类应用。在和ChatGPT“对话”时,人们发现它能够连续回答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适当的请求;它还可以写文案、翻译文本、为代码纠错,甚至编写代码。比如,有网友问:“我的妻子说,5+2等于8,对吗?”ChatGPT 回答:“5+2等于7;既然你妻子说5+2等于8,那就等于8吧。”比尔·盖茨高度评价这项技术,认为它的出现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摘编自赵熠如《ChatGPT火了》)材料二:ChatGPT成为功能强大的智能应用,主要得益于其依托的大型语言模型。这个“巨无霸”式的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具体过程来说,首先,创建人类偏好数据。随机挑选部分问题,并由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回答,形成“人类表达——任务结果”的标注数据,反馈至模型,让其学习——这批数据数量仅有数万,并通过提示词(Prompt)模式进行,即模型参数不发生变化。其次,训练一个反馈模型。随机挑选部分问题,由原始模型输出答案,再由标注人员基于“人类偏好标准”(例如,相关性、信息丰富程度、答案有害、负面情感等),对原始模型的答案进行排序。最后,利用标注好的“人类偏好”数据,训练一个打分模型,这一打分模型会对原始模型的结果进行打分,告诉他什么答案分高,什么答案分低。以此为基础,整个过程通过循环式地强化学习,将反馈模型和原始模型相链接,当原始模型输出的结果在打分模型中获得较低分值时,它将受到惩罚,同时,被要求重新学习。通过不断循环,原始模型逐渐迭代升级,直至“脱胎换骨”,彻底掌握人类偏好,变成人类满意的模型,即ChatGPT。(摘编自朱光辉、王喜文《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图景》)材料三:进入2023年,微软推新,谷歌入局,“ChatGPT”热潮一路“狂飙”,国内的科技巨头也陆续涌入潮中,百度、科大讯飞、京东等多家企业纷纷公布自己在AI领域的布局。中国信通院董晓飞认为,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层面,国内企业在技术基础和创新环境上还是存在着相对优势的。目前,阿里达摩院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量已达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华为盘古、百度文心等大模型的参数量都超过了千亿,其中百度文心模型参数量已经达到2600亿。“国内有关企业、研究机构近几年在大模型方面已经有了技术积淀。”董晓飞说。另外,国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政策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发展环境。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指出,要加大对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入。近年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以及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供支持。不过,AI领军人才相对短缺、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不深等也是我国AI企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对此,董晓飞建议,要特别关注一些底层技术的发展,如大模型框架、算法等,还要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场景。当然,随着ChatGPT的爆火而来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值得关注。“目前国外出现有学生使用ChatGPT写论文作弊的情况。”进一步提升大众对AI 的认知,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该工具,“这对于AI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摘编自贾骥业、王林《ChatGPT来了,AI企业如何应对》)4.下列对ChatGPT语言训练过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注人员对数万个问题预设高质量答案,将其反馈给模型进行学习并创建人类偏好数据,形成“原始模型”。B.原始模型针对随机挑选出的问题输出答案,标注人员根据“人类偏好标准”对答案进行排序,形成“反馈模型”。C.原始模型输出的结果要在已经训练好的“打分模型”中进行打分,当得分较低时原始模型要接受惩罚并重新学习。D.重新学习之后的模型迭代升级成新的“原始模型”,直到完全掌握“人类偏好”,成为人类满意的模型,即ChatGPT。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和真人相差无几。B.比尔·盖茨高度评价ChatGPT,认为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堪比当年互联网的产生和个人电脑的诞生。C.ChatGPT的学习能力实际是“预设答案的筛选能力”,即它只是根据人们给出的答案进行回答的。D.2023年国内的科技巨头趁着ChatGPT热潮纷纷进入AI领域,与此同时公布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布局。6.ChatGPT的出现,对我国AI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AI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积极应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A5.B6.①把握自身和政策优势:利用好已经积淀下的大模型方面的技术基础和国家政策提供的支持。②积极应对挑战:吸纳领军人才,发展底层技术,拓展AI应用场景。③提升用户认知:引导用户合法使用产品,减少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数万个问题”错,原文是“首先,创建人类偏好数据。随机挑选部分问题,并由标注人员给出高质量回答,形成‘人类表达——任务结果’的标注数据,反馈至模型,让其学习”,可见“数据”不等于“问题”。在计算机术语中,“数据”指某方面数据时,应该既包括“问题”,也包括“答案”。所以“数万个数据”替换成“数万个问题”是不恰当的。 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和真人相差无几”于文无据。原文是“人们发现它能够连续回答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甚至拒绝不适当的请求……”,但没有出现“和真人相差无几”的信息。C.“实际是‘预设答案的筛选能力’,即它只是根据人们给出的答案进行回答的”错,标注的答案是机器人用来“学习”的,这意味着它要自己组织语言,从材料一也可以看出来,它会根据语境组织语言,所以不是“筛选”。D.“进入AI领域”理解有误。国内企业早就进入了“AI领域”而不是趁着热潮“进入”。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三2、3两段是在自身和政策优势方面的应对,由“阿里达摩院的多模态大模型M6参数量已达10万亿,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华为盘古、百度文心等大模型的参数量都超过了千亿,其中百度文心模型参数量已经达到2600亿。‘国内有关企业、研究机构近几年在大模型方面已经有了技术积淀。’”和“另外,国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等政策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创新发展环境……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应用以及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提供支持”,可概括为“利用好已经积淀下的大模型方面的技术基础和国家政策提供的支持”;第4段侧重挑战方面的应对,具体做法为“吸纳领军人才,发展底层技术,拓展AI应用场景”;第5段针对其他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ChatGPT的爆火而来的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问题也值得关注……进一步提升大众对AI的认知,让用户了解如何正确合法地使用该工具,‘这对于AI企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指出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引导用户合法使用产品,减少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一个永恒的范仲淹梁衡①山东青州为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之一。当年大禹治水后将中国分为九州,即有青州。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 ②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一条石阶小路转折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粗,却坚韧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纛迎风。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年。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和点画笔意。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遥想当年大禹治水,从这里东去导流入海,天下才得从漫漫洪水中解救出来,有此青州。从此,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范仲淹曾来这里为官,衡王在这里治自己的小天地。人们在这石山上摩崖刻字,凿窟造像,唧唧喳喳,忙忙碌碌。唯有这山默默无言。③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九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范仲淹字希文)现在这井还水清如镜。正东有祠堂,有范公像及其生平壁画。祠堂左右供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的主持。院南有竹林一片,翠竹千竿,蔚然秀地灵之气。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院心有古木三株,为唐楸宋槐。树之北有冯玉祥将军的隶书碑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骑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这两句话准确地概括了范公的一生。④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后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西夏人惊呼“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边民尊称为“龙图老子”。连皇帝都按着地图说:“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无论在边防,在朝中,在地方,他总是“进亦忧,退亦忧”。其忧国忧民之心如炽如焰。范仲淹是一个诸葛亮式的政治家,一生主要是实践,他按自己认定的处世治国之道,鞠躬尽瘁地去做,将全部才华都投身到处理具体政务、军务中去,并不着意为文。 ⑤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范仲淹到青州任知府,这是他的官宦生涯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第二年即病逝了。《岳阳楼记》是他去世前七年,因病从前线调内地任职时所作。正如《出师表》一样,这是一个伟人后期的作品,也是他一生思想的结晶。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戍边生活;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回忆赈灾放粮,所见到的平民水火之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⑥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我在院中徘徊,而对范公、欧阳公和富公的神位,默想千年古史中,如他们这样职位的官员有多少,如他们这样勤勉治事的人又有多少,但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才教人千年永记,时时不忘呢?我想,个人只有辛苦的实践,诚实的牺牲还不行,这些只能随寿而终,只能被同时代的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要能创造一种精神,能提炼出一种符合民心,符合历史规律的思想。⑦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路边闪过两个高大的石碑楼,突兀地在寒风中寂寞。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遥望云山,雾霭中翠柏披拂,奇峰傲立。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动历史车轮的人。(有删改)文本二: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层次”理论,这标志着梁衡开始形成自己的散文理论体系。所谓散文的三层次美,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选自黄海飞《试论作为散文文体家的梁衡》)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写青州的悠久历史,顺势引出青州吸引人的地方,既明确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又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B.文章第④段“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有仲淹在,朕就不愁了”这两句话直接体现了范仲淹卓越的军事才能。C.衡王的威风已被风吹雨打去,文章结尾段以刻字、修门楼的衡王来反衬用生命去掮动历史车轮的范仲淹的伟大与永恒。D.本文叙述了范仲淹对北宋朝廷的卓越贡献,高度评价了他的才能,语言典雅又豪放,体现了梁衡政治散文的语言特色。8.这篇散文在构思上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一具体分析。9.梁衡提出散文之美“三层次”理论,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三层次理论的具体体现。【答案】7.B8.①文章以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顺序行文。游踪为:首先爬云门山看“寿”字,然后下山到青州城西谒范公祠,最后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②采用总分式结构行文。文章开篇以青州吸引人的原因(拜寿与凭吊范仲淹)总起全文,之后围绕这两方面分说。 ③围绕自我感悟来选材组材。文章围绕我对范仲淹的赞美、敬佩之情,选用大量历史史实(如用井水调药治民痼疾、统兵戍边大败敌寇、主持并推行政治革新等),对范公进行高度赞美。④局部段落构思独特。如衡王刻“寿”字,既是游踪所至,记奇记趣,也是以其求长寿永恒却转瞬即逝的结局来反衬出范仲淹精神的永恒。9.①描写美:文章第②段对树的描写,有形有色,有点有面,以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树挺拔的姿态与坚韧的精神,体现了描写美。第⑥段作者用“新”“嫩绿”“春光”等带有象征意味的词语写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范仲淹精神永驻,体现了描写美。(列举一处即可)②意境美:文章第⑤段通过想象老人在院中大彻大悟的画面形成意境美,运用排比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范仲淹一生的忠君忧民,运用比喻生动写出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震撼人心,达到共鸣,体现意境美。第⑥段作者想象范公端坐祠内的场景,让文章显得含蓄隽永,呈现意境美。(列举一处即可)③哲理美:文章盛赞范仲淹的“永恒”,不仅体现在他的勤勉治事、勤政爱民上,更体现在他创造的精神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符合民心、历史规律的忧乐观,予人以哲思,体现哲理美。【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直接体现”错误,西夏人与皇帝的话都是侧面间接体现范仲淹的军事才能。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构思的能力。“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文章以游踪为线索,首先爬云门山看“寿”字,然后下山到青州城西谒范公祠,最后走出范公祠,上车出城。以空间转换为顺序行文。采用总分式结构行文。“现在人们到青州来,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上山‘拜寿’,二是到城里凭吊范仲淹”,文章开篇以青州吸引人的原因(拜寿与凭吊范仲淹)总起全文。“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云门山。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之后围绕这两方面分说。 围绕自我感悟来选材组材。“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仲淹所修。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九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后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后又调回朝中主持庆历新政,大刀阔斧地除旧图新,又频繁调至各地任职,亲自推行地方政治的革新”,文章围绕我对范仲淹的赞美、敬佩之情,选用大量历史史实对范公进行高度赞美。局部段落构思独特。“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衡王刻字希冀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就被风吹雨打去。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动历史车轮的人”,衡王刻“寿”字,既是游踪所至,记奇记趣,也是以其求长寿永恒却转瞬即逝的结局来反衬出范仲淹精神的永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文本二说“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如文本一第②段对树的描写“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树并不粗,却坚韧挺拔,都生在石上。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纛迎风”,有形有色,有点有面,以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树挺拔的姿态与坚韧的精神,体现了描写美;第⑥段“春风拂动唐楸宋槐的新枝,翠竹摆动着嫩绿的叶片。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作者用“新”“嫩绿”“春光”等带有象征意味的词语写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范仲淹精神永驻,体现了描写美。文本二说“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如文本一第⑤段“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回忆着……回忆着……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通过想象老人在院中大彻大悟的画面形成意境美,运用排比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范仲淹一生的忠君忧民,运用比喻生动写出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震撼人心,达到共鸣,体现意境美。第⑥段“范公端坐祠内,默默享受这满院春光”,作者想象范公端坐祠内的场景,让文章显得含蓄隽永,呈现意境美。 文本二说“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如文本一第④段“范仲淹从小丧父,家境贫寒。他发奋读书,后科举得官,授龙图阁大学士,为政清廉,且力图革新。后来,西夏频频入侵,朝中无军事人才,他以文官身份统兵戍边,大败敌寇”、第⑤段“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利大庙里的震悟大千。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第⑦段“人说这是当年衡王府的旧址,多么威风的皇族,现在只剩下这路边的碑楼和山上的寿字……把门楼修得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掮动历史车轮的人”,文章盛赞范仲淹的“永恒”,不仅体现在他的勤勉治事、勤政爱民上,更体现在他创造的精神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符合民心、历史规律的忧乐观,予人以哲思,体现哲理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武王问于太公曰:“贤君治国何如?”对曰:“贤君之治国,其政平,其吏不苛,其赋敛节,其自奉薄。不以私善害公法,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施于无罪;不因喜以赏,不因怒以诛;害民者有罪,进贤举过者有赏;后宫不荒,女谒不听;上无淫慝,下不阴害;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官无腐蠹之藏,国无流饿之民。此贤君之治国也。”武王曰:“善哉!”(汉·刘向《说苑·政理》)五代之际,时君以杀为嬉,视人命如草芥,唐明宗颇有仁心,独能斟酌援救。天成三年,京师巡检军使浑公儿口奏:有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帝即传宣令付石敬瑭处置,敬瑭杀之。次日枢密使安重诲敷奏,方知悉是幼童为戏。下诏自咎,以为失刑。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仍戒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五代滥刑》)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也,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也。”贞观中,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甑生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治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唐·吴兢《贞观政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B.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C.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D.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诏自咎”和“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两句中的“咎”字含义不同。B.“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和“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C.“医药备尽”和“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D.“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和“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诚”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姜太公认为,治国就应该做到官吏不苛刻,赋税有节制,费用要适度,这样才是贤君的治国之策。B.唐明宗对浑公儿所说的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未加调查,便直接交给石敬瑭处置,自认为“失刑”。C.长孙皇后没有因为自己生病便同意皇太子“请奏赦囚徒”以求福佑的想法,做到了“不以私善害公法”。D.高甑生因违背李靖的调度、又诬告李靖谋反而获死罪,有人因他过去有功便要求从宽处理,唐太宗并不同意。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兴宫室以费财,不多观游台池以罢民,不雕文刻镂以逞耳目。(2)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仍戒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答案】10.C11.C12.D13.(1)不新建宫室来耗费钱财,不多筑观赏游玩的亭台水池来使民力疲困,不雕花镂刻来供自己耳目享受。(2)(他)减少自己膳食十天,用来向冤魂谢罪,还告诫各道州府,凡有死刑,都须仔细裁断处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况且国家从太原起兵以来,一开始就响应以及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很多,如果甑生获得赦免,哪个不存侥幸的想法?这样有功劳的人,都要犯法了。我决不赦免的原因,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太原”前面省略了介词“于”,“于太原”是“建义”的状语,所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皆须犯法”的主语是“有功之人”,所以应在“有”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动词,责备,追究过错/名词,过错。句意:后唐明宗于是下诏自遣罪过。/那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表明他们的过失。B.正确。均为“病重”。句意:长孙皇后生病,日渐濒于死亡。/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C.错误。副词,都/动词,准备。句意:医药都用尽了。/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D.正确。副词,确实/名词,诚意。句意:他过去在王府的功劳,实不应忘记。/才得以含着哀痛向你表达诚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获死罪”错误。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减死徙边,是指“被减免死刑,流放边地”,并非“死刑”。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多”,多筑;“罢”,通“疲”,使动用法,使……疲困;“逞”,满足意愿,称心。(2)“谢”,向……谢罪;“戒”,告诫;“裁遣”,裁断处理、裁决。参考译文:周武王问姜太公说:“贤明的君主怎样治国?”太公回答说:“贤君治国,他的政治清平,官吏不苛刻,赋税有节制,他的个人享用很节省。他不因个人的喜好而损害国法,赏赐不给予无功的人,刑罚不施于无罪的人;不因为高兴就赏赐,不因为动怒就诛杀;残害百姓的人有罪,推荐贤才检举过失的人有赏;后官不荒淫,不允许嫔妃干求请论;居上位的人没有邪恶不正的行为,在下的人不会暗中作恶;不新建宫室来耗费钱财,不多筑观赏游玩的亭台水池来使民力疲困,不雕花镂刻来供自己耳目享受;官府中没有腐烂虫蛀的粮食和财物,国内没有流浪饥饿的百姓。这就是贤君治国的景象。”武王说:“这太好了!” (汉·刘向《说苑·政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之际,当时君主用杀人当作玩耍,看待人命和草芥一样轻微,后唐明宗李嗣源很有仁爱之心,唯独他能考虑援救他人。明宗天成三年,京城巡检军使浑公儿向皇上亲口奏说:有百姓二人,用竹竿演习战斗的事。皇上立即传令让石敬瑭处理这件事,石敬瑭将二人杀死。第二天枢密使安重诲陈述奏言,才知全是幼儿游戏。后唐明宗于是下诏自遣罪过,认为自己有失于刑罚。(他)减少自己膳食十天,用来向冤魂谢罪,还告诫各道州府,凡有死刑,都须仔细裁断处理。(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五代滥刑》)长孙皇后生病,日渐濒于死亡。皇太子向皇后禀告说:“医药都用尽了,现在您的贵体仍然没有恢复健康,我请求报告父皇赦免罪犯,并让人出家奉佛,希望得到神灵的保祐赐福。”皇后说:“生和死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干预的。如果做善事可以延寿,我从来不作恶事;如果做善事无效,有什么福可求呢?赦免罪犯是国家大事,佛教本身,皇上往往指示只不过是保留一种从异域传来的宗教罢了,怎么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混乱国家大法?不能依照你说的话去做啊。”贞观年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违背李靖的调度犯罪,减免死刑流放到边远地方。当时有人上书给太宗说:“高甑生过去是秦王府的功臣,请从宽处理他的罪过。”太宗说:“高甑生违背李靖调度,又诬告李靖谋反,他过去在王府的功劳,实不应忘记。但治理国家遵守法制,处理事情必须一致,现在如果赦免他,就开创了企图意外免去惩罚的先例。况且国家从太原起兵以来,一开始就响应以及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很多,如果甑生获得赦免,哪个不存侥幸的想法?这样有功劳的人,都要犯法了。我决不赦免的原因,正是考虑到这个情况。”(唐·吴兢《贞观政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王沂孙褪粉轻盈琼靥,护香重叠冰绡。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寞魂销。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词将咏物与咏画结合起来,精工细巧,达到了画境与词境双美的境地。B.冰雪如白纱,层层护梅花,所以虽然有东风夜夜地吹,也不能将梅花吹落。C.“溪上”两句,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呈现的梅花气质不同。D.词人吟咏画中雪梅可谓独具匠心,全篇不著一个“梅”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梅。15. 宋人常常“雪梅合咏”,认为“有梅无雪不精神”。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本词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答案】14.B15.①雪护梅花,更衬梅的冷艳幽香。冰雪让梅褪却浅粉深红,转换素裳,并守护暗香,映衬梅的素淡清幽。②雪之清幽,衬寒梅的孤高落寞。梅有雪覆盖,故夜色中影淡,独自在梦中醒来,清高绝俗,又觉落寞孤寂。③雪之寒冷,衬梅的坚贞凛然。在料峭春寒中,梅花不肯盛放,愿在冰雪的素被中独眠,直至清晓,彰显了坚贞凛然的气概。【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所以虽然有东风夜夜地吹,也不能将梅花吹落”说法错误,“数枝谁带玉痕描,夜夜东风不扫”意思是眼中这几枝玉梅是谁画描?夜夜东风吹,不见落花飘。诗中所写的梅花是画中之作,以此表现梅花画的很逼真,所以并不是冰雪层层护住梅花,它才不被东风吹落。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词主旨内容的能力。“褪粉轻盈琼靥,护香重叠冰绡”意思是冰雪让梅褪却浅粉深红,梅花体态轻盈,不施脂粉,容貌如玉,枝头积雪似洁白的纱巾将花朵层层护绕。这两句写出了冰雪护着梅花,让其转换素裳,衬托出梅花的素淡、冷艳与幽香。这体现了宋人常说的“雪梅合咏”。“溪上横斜影淡,梦中落寞魂销”意思是溪水上梅枝横斜花影疏淡俏丽,但独自在梦中醒来却孤独寂寞,心神损耗。梅有雪覆盖,所以在夜色中花影疏淡,这两句以雪之清幽,衬托出寒梅的清高绝俗、孤高落寞。这也体现了“雪梅合咏”“有梅无雪不精神”。“峭寒未肯放春娇,素被独眠清晓”意思是梅花在料峭寒意中不肯恣意怒放,向春天撒娇,却蒙着白色的被子,在春天的晨色中独自睡觉。这两句以雪之寒冷,衬托梅花的坚贞,彰显了它坚贞凛然的气概。这两句雪、梅合咏,以雪衬梅,赋予梅花冰玉品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用“______”一句写秦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而用“______”一句感叹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2)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写出了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而早在《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就对此有所体现。 (3)边塞诗词中常有对军中号角的描写,比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有“______”,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有“______”。【答案】①.弃掷逦迤②.奈何取之尽锱铢③.制芰荷以为衣兮④.集芙蓉以为裳⑤.角声满天秋色里⑥.四面边声连角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逦迤”“锱铢”“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每集讲述一幅画作与画家的故事,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品格。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网友纷纷称赞其展现了“唯美中国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______的视觉盛宴。在第一集中,齐白石的名画《虾》被分解成了不同的局部,游动的虾们恢复了现实世界里的生机活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配合着第一人称的解说词,让观众______仿佛走进了“水草青青的世界”。该纪录片用3D技术手段满足了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也带观众一起走进作品所处的那段历史,让观众从中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它还注重讲述画家创作美术作品的历程。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展示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基本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齐白石画螃蟹讽刺侵略者______,画寒鸟鼓舞激励大众,这种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齐白石具有“人民性”的作品与时代精神的指向相得益彰。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这种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艺术表达最终走进了人民心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7.精美绝伦或精妙绝伦身临其境横行霸道18.首期节目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动人的生命故事中观众得以充分了解齐白石的绘画风格和人生追求。19.这一句运用反复修辞,强调了齐白石作品“为人民”的绘画风格和追求,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人民性”的肯定;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增强了韵律感。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本处是说这一节目致力于用3D建模技术“活化”2D作品,让平面二维的美术作品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并且网友称赞其展现了“唯美中国风”,所以这一节目为观众带来的是一场非常美妙的体验,可填“精美绝伦”或“精妙绝伦”。“精美绝伦”,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第二处,本处是说齐白石的名画《虾》在3D建模技术下活化了起来,游动的虾们恢复了现实世界里的生机活力,自如地穿梭在池塘中,让观众感觉亲身走进了水草青青的世界,可填“身临其境”。“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第三处,本处是说讽刺了侵略者为非作歹的行为,可填“横行霸道”。“横行霸道”,蛮不讲理,仗势作恶。【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三处语病:一、“通过情景再现”成分残缺,“通过”缺少与之搭配宾语中心语,可改为“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二、“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展示在观众面前”搭配不当,“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和“展示”搭配不当,可改为“将画家齐白石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三、“基本充分了解”成分赘余,可改为“充分了解”。【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效果把握能力。从手法上看,原句运用了三句“为人民……”,所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强调了齐白石作品“为人民”的艺术风格和追求,突出了作者对齐白石作品“人民性”的特征的肯定和赞扬。运用这种反复的手法,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再三咏叹的效果,有利于情感的抒发。(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植物的繁衍主要靠种子。如果种子成熟后,完全落在植物的脚下,势必使很多种子失去生存的机会。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①,神奇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的植物种子能依靠自身力量“旅行”。像大豆、绿豆、芝麻等植物的种子,练就了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英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②。这类植物,最典型的当属有“伞兵”之称的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顶端有细毛构成的“小伞”,种子成熟后,风吹来,“小伞”便带着种子随风飘荡,最后在远方安家落户。种子会乘风“旅行”的还有柳树、杨树、悬铃木、合欢树等。有的植物种子会借助动物来传播。它们大多有鲜艳的外表和诱人的味道,以此来吸引过路的鸟雀吞食。③,鸟雀的肠胃不会把它们消化,植物的种子就会被鸟雀带到很远的地方。西瓜、甜瓜的种子就有这种保护层,即使被人或大型动物吃进肚子里,只要种子不被咬破,它在肠胃里也是做一趟“旅行”,会随着人或动物的大便排泄出来,并落地生根。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1.种子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承载了已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种子之梦”,请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来表达我们对“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袁老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感恩。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身献国家四海稻花民得福祉一粒种子研稻种重如山感袁公香入梦【答案】20.①通过让种子去“旅行”的方式;②有的植物种子借风的力量“旅行”;③这类植物的种子都有一个保护层。21.四海稻花香入梦,一粒种子重如山。身献国家研稻种,民得福祉感袁公。【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下文“有的植物种子能依靠自身力量‘旅行’”可知,此处应出现“种子‘旅”的信息点,再结合“神奇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可知,此处应填“通过让种子去‘旅行’的方式”。第二空,由上文“有的植物种子能依靠自身力量‘旅行’”可知,此处句式应与之相仿,即“有的植物的种子借……‘旅行’”,再结合下文“种子成熟后,风吹来……”可知,此处应填“有的植物种子借风的力量‘旅行’”。第三空,由后文“西瓜、甜瓜的种子就有这种保护层”可知,此处强调某些植物有保护层,应填“这类植物的种子都有一个保护层”。【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对联的能力。此处要求“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对联来表达我们对‘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袁老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感恩”,从所给词语看,每幅对联都以四字词语开头,三字词语结尾,以此保证工整,上下联各为七字。还要注意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音韵要求。 首先,用“四海稻花香入梦,一粒种子重如山”来突出袁老“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壮举,其中,将“一粒种子重如山”作为下联,更能凸显水稻种子的重要性。其次,用“身献国家研稻种,民得福祉感袁公”突出我们对袁老崇高敬意和无限感恩,前一句是袁老的贡献,后一句是我们的感恩。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抢位跑”“保速跑”“冲刺跑”是长跑运动过程中的三个术语。抢位跑,听到起跑枪声后尽力冲在前头,抢占有利位置,避免受阻或破坏跑的节奏;保速跑,应以高速运动的能力,保持速度不变,直至终点撞线;冲刺跑,拼尽全力一鼓作气地快速冲向终点。“抢位跑”“保速跑”“冲刺跑”三者前后要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否则难以取胜。上述材料能给正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应驰骋,三“跑”定人生一次完整而有效的长跑,其过程必然包含“抢位跑”“保速跑”与“冲刺跑”这三个必要且有序的环节,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青春的赛道上,我们既要“抢位”,还要“保速”,临近终点更要“冲刺”。只有智勇兼备,我们才能成为侪辈中的佼佼者,才能让青春现出辉煌的底色。“抢位跑”抢得先机,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常说“不要落后于起跑线上”,为的就是抢在别人的前面,比别人先行一步,才能占据有利的位置,从而决定自己奔跑的节奏,这是为赛程中段的“保速跑”打下基础。青春赛道需“抢位”,抢的是理想,是目标。立志越早,目标越明确,我们的行动就越坚决果断。在思想上抢得先机,然后思想带动行动,这比没有目标的盲动或目标散乱的乱动都要高效得多。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少时就梦想着飞翔蓝天,杨振宁在12岁时即立下拿诺贝尔奖的宏伟之志,而处于青春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早早立下明确的志向。可以说我们抢的不仅是目标,也是资源,以及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保速跑”保得平稳,不骄不躁可致远。 长跑的中段切忌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则脚步虚浮凌乱,就会导致先机尽失,落后于他人。保速跑要的是一个“稳”字,心稳则行稳,行稳方能顺利到达终点。青年人血气方刚,好胜心强,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极易头脑发热,丧失理智,这无疑是给失败以可乘之机。既然是保速跑,自然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节奏,他快随他快,他慢随他慢,快慢由我不由人。长跑的中段是为最后的冲刺积蓄力量,青春赛道上的我们“保速”前行也正是为最后一决胜负的关键时刻做好准备。保速跑,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百折不挠的坚韧,只要我们信念坚定,脚步沉实,我们就能较他人更早地接近终点。“冲刺跑”冲击终点,全力以赴定胜负。经历了“抢速跑”和“保速跑”,“冲刺破”当然最激动人心。虽然过程同样精彩,但结果始终扣人心弦。很多时候,完全不看结果的“过程论”,或者为了抚慰人心,或者为失败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身为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斗志,也有行动,谁不希望自己就是终点撞线的那一位?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要说不渴望胜利的拼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欺欺人。“冲刺破”需要我们排除干扰,集中全力,以孤注一掷的勇气冲向终点。成败在此一举,成则欢喜,败亦无憾,至少我们证明了自己。青春如此多彩,引无数青年竞赛道。我们“抢位”,“保速”,“冲刺”,我们热血澎湃,斗志昂扬,肆意挥洒激情和汗水。未来的我们必定会感谢今天的我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给出了有关长跑运动的三个术语。这三个术语是针对长跑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提出的相应的跑动策略。把这些策略移用到生活中去,亦有价值。“抢位跑”,可喻指一项活动、任务、事业的发起阶段的应对策略,在此阶段应尽力抢占先机,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为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保速跑”,可喻指发展阶段的应对策略,在此阶段应保证持续努力、勤行不怠,维持高速发展。“冲刺跑”,可喻收尾阶段的应对策略,在此阶段应激发所有的潜力和热情,全力以赴,取得完美收官。三个阶段的三种做法,各有特点,又一脉相连,环环相扣,既要根据时机和局势的变化,有所侧重,又要让三种做法形成策应,实现完美过渡。题干提醒,材料对“能给正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则是引导作为当代青年的考生,要把材料中所揭示的道理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奋斗历程中去。写作时,要能全面地分析三个概念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使重点分析其中一个,也应把对它的分析在对三者的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这一框架内来进行。为了便于分析,最好先对“赛道”这个概念有所界定,以便为对三个概念的进行辨析打下基础。赛道,可以指整个人生,那么,青春期就是起跑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做好“抢位跑”,以为“保速跑”争夺先机,进而为“冲刺跑”做好铺垫。赛道可以指整个青春期,那么,高中生正处在“保速跑”的阶段,这个阶段要利用好“抢位跑”赢得的优势,继续发力,持续奋斗,以强大的意志做支撑,稳步前行,为后期的“冲刺跑”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赛道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活动或事业,如果这样界定,也要根据活动的发起阶段、发展阶段、收官阶段的特点,来进行辩证分析。 立意:1.抢得先机,尽得风流。2.承前又继后,做好保速跑。3.拼尽全力冲刺,莫要功亏一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