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ID:83494620

大小:6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用户名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上海市高中十三校第二次联考语文(教师卷)(松江二中、青浦、七宝、市二、行知、进才、位育、育才、奉贤、金山、崇明、南汇、嘉定一中、南洋)(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谁是最可怜的人刘再复(1)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2)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3)一九八八年,我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做了一次题为“传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讲座,就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作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让他承担数千年中国文化负面的全部罪恶。在当时的文化改革者的笔下,中国的专制、压迫、奴役,中国人奴性、兽性、羊性、家畜性,中国国民的世故、圆滑、虚伪、势利、自大,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中国男人的抽鸦片,等等黑暗,全都推到孔夫子头上,那些年月,他老人家真被狠狠地泼了一身脏水。(4)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任意定性、任意编排、任意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不幸,我们的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可怜这位“先师”,一会儿被捧杀,一会儿被扼杀,一会儿被追杀。揉来捏去,翻手为神,覆手为妖。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5)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侯门,宫廷门,都可以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

1,其功能也是反面的。先前要当进士得靠他,现在要当战士也得靠他,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6)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这次重新摩登,差不多又是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7)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崇尚苏格拉底的是他们,处死苏格拉底的也是他们。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或供奉,或消费;或叩头,或玩玩,或做敲门砖,或做万金油,或立孔庙与关帝庙并列,或办孔氏牛肉店与妓院同街,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对孔子并无诚心,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8)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9)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1.下列对第(2)段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A.承接上文孔夫子的“得势”,引出下文孔夫子的“失势”。B.紧承前文,解释孔夫子为何被作者看作是“最可怜的人”。C.“更不用说”四个字,表明了两个分句之间意思的递进。D.“抬”“捧”“打”“骂”,生动地写出孔夫子被揉捏的状态。2.第(3)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限20字以内)(2分)_孔夫子被当作中国负面文化的总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简析第(4)段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画线句以整句的形式、对比的手法,具体充分而又鲜明有力地证明了孔夫子是被任意揉捏的这一看法。(评分说明:句式特征1分,效果1分,观点1分)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6)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B)①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被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②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③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④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⑤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A.③①⑤④②B.③④①⑤②C.①⑤②③④D.①⑤③②④5.联系全文,分析第(7)段的作用。(3分)第(7)段意在论证,孔子被揉捏过程中,除了权势者的责任之外,大众与知识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对前文的论述起了很好地补充作用,使结构更严谨,论述更全面。6.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4分)(1)给孔子足够的尊重、敬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再功利地对待孔子,不再任意揉捏孔子:(2)阅读孔子著作,研究其思想体系,还原孔子形象。(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美君回家龙应台(1)美君从此不能见河,一见河,她就要说,“这哪里能和我们老家的河比……”我从小就听她说:新安江的水啊,她总是絮絮叨叨地说,是透明的!第一层是细细的白沙,第二层是鹅卵石,然后是碧绿碧绿的水。抓鱼的时候,长裤脱下来,站进水里,把两个裤脚扎紧,这么往水里一捞,裤腿里满满是鱼……美君说完,总还要往我看看,确定我是不是还听着,然后无可奈何地叹一声气,“唉!对游弹琴啦,讲给你听,你也不会相信,你根本就没见过那么清的水嘛!”(2)牛,她总说“游”,所以“牛奶”,就是“游来”。(3)她沉默一会儿,又说,“有一天,有一天要带你回去看看,你就知道了。”声音很小,好像在说给她自己听。

3(4)距离美君离开淳安半个世纪之后,一九九五年九月,七十岁的美君,第一次回到了淳安,不,现在叫千岛湖镇了,而且是个新兴的小镇,树小,墙新,画不古的新兴的小镇,在一个小岛上。(5)“岛?千岛?”美君不悦地纠正我,“以前都是山,千山啦,什么千岛。”当然,水淹上来,老城沉进水底,山顶突出成岛,千岛湖曾是千山乡,美君确实没想到五十年的“沧海桑田”竟是如此具体!(6)“这次回来,我一定要找到我父亲的坟,”美君说,“做了水坝,坟迁走了,迁去了哪里?好几年,我都梦见他,他从坟里出来,脸是绿的,水草的颜色,他说,女儿啊,我冷啊,你一定要想办法把我迁走……”(7)一圈围坐着的亲戚突然安静下来,我从一张脸望向另一张脸:这真是极复杂的安静;美君的话,在他们耳中简直“迷信”得骇人,却又不好伤老人家的感情。(8)“湖很大,一千多个岛,”他们犹豫地说,“我们只记得一个大概的范围,坟怕不好找……”(9)“可以试试看。”美君说。(10)一个亲戚说,“我们这儿是可以遥祭的,就是对着那个方向祭拜,大姐你遥祭也可以吧?”(11)我看看美君,她也正瞧着我。啊,我知道这个彪悍的女生要发作了。(12)“我在台湾遥祭了四十七年,”美君顿了一下,脸色很不好看,然后一口气说出来,“我遥祭了四十七年,你们觉得,我今天人千里迢迢到了淳安,是来这里遥祭的吗?”(13)又是一阵安静。(14)“……千岛湖出事以后,”亲戚面有难色,“租船管制很严……”(15)“我是淳安的女儿,”美君还是寒着脸孔,说,“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16)第二天,终于找来了一艘汽艇,还雇来了一位熟识水路的船夫,船夫带着老城的记忆,仿佛心中有一个隐藏的导航系统,看穿湖水,将每一座岛回复成山,认出哪座山在哪座山的什么方位。(17)汽艇在六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穿梭,掠过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岛,烟波浩渺,千岛湖看起来素朴纯净,原始自然,但是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无数个耸立水面的荒岛,其实既非岛,也不荒,那曾是山,母亲年幼时攀爬过、野餐过的地方,水面下,曾经是一片又一片的果园,母亲曾经让大人牵着手去收租的地方。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沃土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下曾有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18)我们看起来像游客,我们不是游客。

4(19)水花喷溅,滴在手上觉得润凉。猴岛,很多猴子,想上去看看吗?不想。蛇岛,很多蛇,想看看吗?不想。(20)我们只想看一个岛,寻找一个岛,在这一千个岛中。(21)船噗突噗突慢下来,船夫认为应该在附近了,亲戚们三三两两站在船头眺望水面,前面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岛;美君的表妹皱着眉注视,犹疑了一会儿,然后说,“这里,”她指着那个岛,“就是这里。”(22)她指的这个小岛还没一个房顶大,杂草丛生,近水处是一片秃秃的黄土。我们跳上泥泞的滩。参与了当年迁坟的表妹边回忆边说,“那个时候,是小表哥挑上来埋在这里的,原来以为已经迁得够高了,没想到……”(23)没想到水漫淹到山的顶尖,现在美君看见的是两块破砖头泡在水里,就在水面接触黄土的那条波线上。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美君的白发凌空飞扬,我紧紧扶著美君,满耳呼呼的风声,还有美君模糊的、破碎的语音,“……爸爸——我来了,我就知道,你明明跟我说你很冷……”(24)湖浪挟着些许水草,打着若隐若现的砖块。那砖浸泡已久,土红的表面已有绿苔。(25)一炷香烧了起来,青色的烟像柔弱无骨、有所祈求的手臂,随风没入天水无色之中。(26)离开淳安,我们经由山路往建德,这是那年缉私船检查私盐的地方。小汽车在石子路上颠簸,爬上一个陡坡,又急急盘旋而下,车后一团灰尘,路边的树木也蒙着一层灰白,但千岛湖的水光不断地透过树影闪烁。或许累了,美君一路上不太说话,我推推她,“喂,你看,这也是新安江水啊,水多清啊!”(27)她望向车窗外,疲倦地把头靠在玻璃上,轻轻地说,“是吗?”7.对第(1)段画线部分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作者以诗意的笔触,深情款款地描绘出新安江水的纯净秀美。B.作者以细腻传神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美君对故乡的眷恋之深。C.意在突出现实中的新安江水与美君记忆中的形成了巨大反差。D.为下文写美君历经沧桑岁月、终于回到了故乡的经历作铺垫。8.简析第(2)段的写作用意。(3分)生动有趣地说明美君乡音无改,表明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说明:“生动有趣”“乡音无改”“眷恋之情”各1分)

59.文中如何体现美君是“彪悍的女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3分)(1)美君梦中听了父亲的哀告,发誓一定要找到父亲的坟:(2)亲戚们表示千岛湖太大、坟不好找时,美君执意要试试看;(3)亲戚劝她遥祭时,美君猛然发作;(4)亲戚告知千岛湖租船管制很严时,美君寒着面孔,声称找父亲的坟是天经地义的。(任意三点即可)10.第(17)段中,为什么说“我们的眼睛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2分)我们眼睛中看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山水,更是一段母亲童年生活的记忆,是一方令人魂牵梦萦的土地。11.多角度赏析第(23)段画线部分的描写。(4分)神态描写:“美君的白发凌空飞扬”,表现了美君激动的心情、复杂的心绪;语言描写:“爸爸——我来了”,体现了美君对父亲的关爱思念之情:动作描写:“我紧紧扶着美君”,体现我对母亲的关爱理解;环境描写:“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创设了一种凄冷的氛围。(写出任意三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12.结合文意,探究以“美君回家”作为标题的意义。(5分)“美君回家”四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作者不称“母亲”,而故意直呼其名“美君”,突出了母亲作为时代变故见证者的特殊身份;“美君回家”又构成了本文的线索;“美君回家”四字也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回家”二字尤其意味深长,既表示美君终于同到故乡,又表明美君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完成了一大心愿。(三)默写。(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13.(1)争知我,____________,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2)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__。(韩愈《师说》)(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同气相求。(《易经·乾》)(7)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8)江南无所有,____________。(陆凯《赠范晔诗》)(1)倚栏杆处(2)青冥浩荡不见底(3)犹且从师而问焉(4)何事长向别时圆(5)静影沉壁

6(6)同声相应(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8)聊赠一枝春(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辛弃疾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14.对本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D)A.从音乐性来看,“临江仙”属词牌名B.从词题来看,本词属于友人唱和之作C.从结构上看,本词可划分为上下两片D.从用韵来看,“生”字可单独成韵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平原一片丹青”,写出春日平原花红草绿、秀美如画的情景。B.“花飞蝴蝶乱”,描绘出春天花飞蝶舞、生机勃勃的烂漫景象。C.“绿野先生闲袖手”,借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态。D.“未知明日定阴晴”,暗含着作者对前途命运变幻不测的忧虑。16.结合作品,赏析画线句。(3分)画线句化用屈原“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说法,并且巧妙地倒转过去,写出酒席上众人皆醒而我独醉的独特场景,表现出胸中的愁苦,壮士难酬、愤懑不平。(评分说明:手法1分,文本分析1分,作者心情1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1)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2)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7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3)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4)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蒋琬,字公琰,是零陵郡湘乡县人。他二十岁上与表弟泉陵人刘敏都已在当地很出名。蒋琬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入蜀,授官广都长。刘备曾在一次外出视察时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诸般公务都不打理,当时又喝得大醉,因此大怒,要将他治罪杀头。军师将军诸葛亮为蒋琬求情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才,其才干不止于治理一个百里的小县。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表面文章来夸饰,希望主公深加察问。”刘备一向敬重诸葛亮,于是没有治蒋琬的罪,匆忙之中只罢免他的官而已。先主刘备做汉中王的时候,蒋琬被任命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主持国政)开设官署,征召蒋琬为东曹掾。蒋琬被推荐为茂才(秀才),宫封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带兵外出征战,蒋琬常常以足够的粮饷与兵力供应前线。诸葛亮常说:“公琰的志向在于忠正清雅报效国家,他是辅佐我一道共同完成统一大业之人。”他还秘密上表后主刘禅说:“我若不幸去世,后事应托付蒋琬。”诸葛亮去世后,朝廷任命蒋琬为尚书今,不久又加升都护,兼任益州刺史,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当时元帅诸葛亮刚死,远近的人都忧心忡忡。蒋琬才干出类拔萃,处在百官之上,既无悲戚表情,又无欢悦声色,神态举止,一如既往,由是大家心底渐渐佩服。东曹掾杨戏性格向来粗率,蒋琬同他谈话,他有时不应不答。有人想在蒋琬面前诬陷他,便对蒋琬说:“您与杨戏说话可他不应答您,他怠慢上司,不也太过分了嘛!”蒋琬回答说:“

8各人心性不一样,就像人的容貌有差异,当面应承背后非议,这是古人告诫我们的啊。杨戏要赞同我做得对,但这不是他的本心,想要不赞成我,又怕显扬我的过失,因此(他)默然不应,这是杨戏的爽快之处啊。又有督农杨敏曾经毁谤过蒋琬说:“做事昏愦,确实不如前任。”有人把这话告诉给蒋琬,主管官员请求追究其事治罪杨敏,蒋琬说:“我确实不如前任,有什么可追究杨敏的呢?”主管官员再次陈说而蒋琬不允追究。主管官员则请蒋琬去责问杨敏说他昏愦糊涂的情状。蒋琬说:“如果不如前任,则处事不合理,处事不合理,就是昏愦糊涂。还有什么好问的呢?”后来杨敏犯罪坐监,大家都担心他必死无疑,而蒋琬心中不存成见,因此杨敏得以免除重罪。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l)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2)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3)或欲构戏于琬曰()(4)后敏坐事系狱()(1)授予官职(2)一向,向来(3)使……结怨诬陷(4)犯罪因……犯罪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C)A.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B.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C.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D.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19.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1)您与杨戏说话可他不应答您,杨戏怠慢上司,不也太过分了嘛!(2)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因此(他)默然不应,这是杨戏的爽快之处啊。20.第(4)段中“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推断其中“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诸葛亮:诸葛亮密奏后主,自己死后,国家大事托付蒋琬。(评分说明:人名l分,依据1分)21.根据文意,概括能体现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的几件事。(3分)(1)诸葛亮领军在外,蒋琬能提供很好的后勤保障。(2)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从容应对局面,取得了众人的信服。(3)下属怠慢自己,蒋琬大肚能容,体现了非凡的气度。(每点1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涉务(北齐)颜之推

9(1)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费人君禄位也!(2)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3)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①,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4)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节选自《颜氏家训·涉务》)[注]①陆梁:跳跃。士君子的处世,责在能够有益于人,不能光是高谈阁论,左琴右书,来空耗君王的俸禄官位啊!我看到世上的文学之士,评议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到有所试用,多数不能胜任。处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丧乱之祸;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战阵之急;保有俸禄供给,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纵肆吏民头上,不知道有劳役之勤:这样就很难应付时世和处理政务了。晋朝南渡,对士族优待宽容,因此江南冠带中有才干的,就擢升到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执掌机要部门。其余只懂得点文义的士人,多数迂诞浮华,不会处理世务,有了点小过错,又舍不得杖责,把他们放在清高的位置上的原因,是来给他们护短。至于那些台阁令史、主办监帅、诸王签省,都对工作通晓熟练,能按需要完成任务,纵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态,还可以鞭打监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这是在用他们的长处。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欢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10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履,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到骑马的士大夫。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肉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着等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古人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东晋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啊!22.可填入第(I)段两处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  )A.以B.则C.而D.乃23.从句式的角度赏忻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画线处连用四组转折关系的语句,整齐有力,对比鲜明,指出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夸夸其谈,关键时候不堪重用。(评分说明:句式1分,效果1分,内容1分)24.对第(2)段结尾句中“眼不能见其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讥讽士大夫们好高鹜远不切实际。B.讥讽士大夫们喜欢看别人的缺点。C.讥讽士大夫们夸夸其谈目中无人。D.讥讽士大夫们为人缺乏自知之明。25.结合第(3)段内容,对该段论证方法加以分析。(3分)本段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梁代士大夫无人擅长骑乘以至于战乱中坐以待毙与建康令王复认马为虎,论证了不务实际的危害。(评分说明:例证法1分,例子1分,论点1分)26.联系全文,评价作者最后一段提出的观点。(3分)在前文阐发不务实际的危害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深入一步阐发当务之急是重视农事,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家国。颜之推生逢乱世,他强调重农务本,是有远见卓识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评分说明:与前文的关联1分,观点概括1分,评价合理1分)

1127.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宋词名句,它内蕴丰富,可以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与思索。(附译文:我看青山,秀美可爱;猜想青山看我,也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吧)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