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这一现象()A.体现了同源共祖意识的萌生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加速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瓦解D.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之后逐渐融入华夏族。材料表明华夏一体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华夏认同,与“同源共祖意识萌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打破了‘邦国’‘宗族’壁障”,无法表明宗法制度瓦解,排除C项;“导致了诸夏蛮夷界限的消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秦朝郡守在治理本郡时,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制定一些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这种地方性法规被称为“条教”,在本郡范围内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说明,秦朝()A.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B.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C.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D.地方取得了独立的立法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朝郡守在治理本郡时,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制定一些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秦朝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排除C项;材料表明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而非地方取得了独立的立法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3.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古代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田赋征收开始于秦朝B.两税法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C.赋役长期并行,明朝役逐渐并入赋税
1D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后政府只征收地税【答案】C【解析】【详解】明代实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C项正确;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是我国田赋的开端,排除A项;两税法以资计税,征税标准以过去的人丁为主变成了以土地和财产为主,排除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并非只征收地税,排除D项。故选C项。4.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夕,很多英国商会都督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结合所学,中国的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商人借鸦片走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计划,他们要求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以打开中国大门,便利对中国的侵略,揭示了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侵略中国的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B项正确;材料体现英国商会支持发动战争,未提及英国政府的态度,排除A项;民间势力包括多方面的力量,仅凭商会推动战争不能得出民间力量都主张战争,排除C项;材料是英国一些商会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且没有提及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排除D项。故选B项。5.“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材料描述的事件()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B.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与发展C.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的进程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答案】D【解析】
2【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D项正确;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排除A项;1926年开展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并非推动北伐战争的兴起与发展,排除B项;1928年东北易帜中国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1940年起,东北各地普遍施行“粮谷出荷"政策。“粮谷出荷"政策是伪满强迫农民以低价交售粮食的一种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实行“决战搜荷方案”,不管有无收成,一律强制摊派和强迫征收。据此可知,日本在东北的“粮谷出荷"政策()A.满足了战争物资需要B.体现了以战养战策略C.遏制了东北经济发展D.实现了以华制华战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策是伪满强迫农民以低价交售粮食的一种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实行‘决战搜荷方案’”可知,这属于日本掠夺资源满足战争的需要,属于以战养战,B项正确;根据材料,“粮谷出荷”政策并不能完全满足战争物资需要,排除A项;C项夸大了这一状况的影响,且不够贴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而不是建立傀儡政权,实行以华制华,排除D项。故选B项。7.1952年春,全国文联组织作家老舍、巴金、艾芜等人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同年冬天,全国文协又组织了第二批作家和青年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1955年又有大批作家自觉地下到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A.践行了“双百方针”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诉求C.推进了三线建设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同年冬天,全国文协又组织了第二批作家和青年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创作者深入到农村、工厂等地进行工作,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D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诉求,排除B项;三线建设时间是60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8.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这反映出邓小平主张()A.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B.与时俱进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C.在民主革命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D.解放思想使中国摆脱右倾思想的束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列宁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受时代限制,不能给现时代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挑战提供现成的具体答案,所以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当下的具体实际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B项正确;邓小平主要讲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而非多角度解释,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主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排除C项;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中,出现的主要是左倾错误,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而不是解放思想使中国摆脱右倾思想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项。9.古代雅典的官职津贴来自于城邦的库藏,但很多情况下,雅典的库藏不足以支付这种津贴。于是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A.法律服从全体人民意愿B.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C.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不高D.经济发展促使民主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治领袖们为了保证津贴,常常凭借民众法庭之力没收私财以充公,故没收富室财产的法案时有提出”,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为了应对财政困难,经常以法律判决的形式没收富人财产,这反映了在雅典直接民主下,多数公民容易做出不理性的判决。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B项正确;材料中的判决违背了少数富人的意愿,排除A项;雅典发放官职津贴以致出现财政困难,说明雅典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很高,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雅典财政困难,“经济发展促使民主繁荣”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阿摩利人是来自两河流域西部的叙利亚地区的游牧部落,进入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后,他们很快掌握了阿卡德楔形文字,于是得以从事信使、商人、牧羊人等各种职业,甚至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吏。很多阿摩利人还通过服兵役的方式,成为乌尔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摩利人的这些转变()A.反映了古巴比伦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B.增进了其对两河流域文化的认同感
4C.凸显了两河流域多元文化交流互鉴D.体现了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封闭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很快掌握了阿卡德楔形文字,于是得以从事信使、商人、牧羊人等各种职业,甚至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吏。很多阿摩利人还通过服兵役的方式,成为乌尔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阿摩利人学习并逐步掌握了乌尔王朝的文化和服兵役,增进了其对两河流域文化的认同感,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古巴比伦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两河流域文化,不属于多元文化,排除C项;阿摩利人吸收两河流域文化,说明其文明的开放型,排除D项。故选B项。1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C.人类文明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C项正确;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A项;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12.“(西欧)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B.是相对独立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C.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答案】B【解析】
5【详解】根据题干西欧庄园内部庄园主拥有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庄园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据此可知其是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B项正确;庄园经济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庄园内部的需要,并非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排除A项;中世纪的欧洲在社会性质上属于封建社会,排除C项;庄园主拥有司法权力,但不能得出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排除D项。故选B项。13.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表述正确的是()A.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B.首都巴格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C.位于欧亚商路枢纽促进东西方贸易交流D.在十五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被其所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4.埃及的考古证据表明,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这表明()A.非洲是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B.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C.非洲农作物受到西亚文明的极大影响D.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6500年前该地区出现了农业,最早的农夫也放牧绵羊、山羊和牛,并在凉爽的季节种植诸如大麦、双粒小麦、亚麻、小扁豆和鹰嘴豆之类的作物”和所学知识知识,可知这表明非洲埃及在数千年前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因此非洲可以视作一个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发生地,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非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时间的相关比较,无从得出非洲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排除B项;题干反映出非洲在数千年前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但并没有说明与西亚文明的关联,排除C项;题干没有非洲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从得出非洲最早产生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15世纪前,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大量使用香料,他们为了从东方大量输入香料,必须交付巨额黄金,而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的金银矿藏极其贫乏,没有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这使两国经济状况恶化加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A.东西方商路阻断B.市场需求的扩大
6C.商业革命的开展D.货币制度的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缺乏足够的金银来从事香料贸易,对于黄金和香料等商品的需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东西方商路阻断,排除A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没有发生货币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三篇关于人的法律关于人的法律的主要区分如下: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一切奴隶的地位没有任何差别;至于自由人则有许多差别,他们或是生来自由的,或是被释放而获得自由的。第四篇生来自由人生来自由人是从出生时候起就是自由的,无论他是由两个生来自由人结婚而生的,或是由两个被释自由人结婚而生的,或是由一个生来自由人与一个被释自由人结婚而生的。第五篇被释自由人被释自由人是从合法奴隶地位中释放出来的人。释放就是“给予自由”,因为奴隶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并处于其权力下的,释放乃是在这种权力之下解放出来。——摘编自<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材料二《十二铜表法》的原文早已丢失,但从后来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法律的内容相当广泛,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虽然《十二铜表法》的某些规定反映了平民的要求,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区分自由人和奴隶标准及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标准:先天标准是血统,即父母是否是自由民;后天标准是法律,即是否得到法律认可。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特点:维护私有财产;维护奴隶制度;内容广泛而详备;体现了自然法思想。影响: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的统治;所蕴含的自然法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解析】【小问1详解】
7标准:根据材料一“一切人不是自由人就是奴隶。一切奴隶的地位没有任何差别;至于自由人则有许多差别,他们或是生来自由的,或是被释放而获得自由的。”得出先天标准是血统,即父母是否是自由民;根据材料一“释放就是‘给予自由’,因为奴隶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并处于其权力下的,释放乃是在这种权力之下解放出来。”得出后天标准是法律,即是否得到法律认可。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二“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私有财产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得出维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二“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从目的看是维护奴隶制度;根据材料二“这一法律的内容相当广泛,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得出内容广泛而详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自然法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二“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但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及其统治秩序”和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的统治;所蕴含的自然法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等方面分析作答。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中外之间源远流长的朝贡关系和以此为主要内涵的宗藩体制岌岌可危。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同步,朝鲜、越南遭受日、美、英等国的瓜分和掠夺,并最终与中国中断宗藩关系。1890年,朝鲜王太后去世,清廷最后一次以宗主国身份派遣使臣前往吊祭。1894年,朝鲜最后一次派遣使臣向清廷缴纳岁币。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中朝宗藩关系宣告解体,也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彻底崩溃。——摘编自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三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要创设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朝贡体制崩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3)根据材料三,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答案】(1)原因: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2)方针:一边倒。原因:新中国成立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紧张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为了巩固新生政权。(3)意义:为国内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国际环境;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完善;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意识;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繁荣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可知,列强侵略的加剧;根据“1895年,依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实力的衰减,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近代外交观念的冲击。(2)方针:根据材料二中“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站在国际和平民主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国际和国内等方面分析可知,新中国成立时,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紧张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和保持世界和平,新中国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可知,为国内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国际环境;根据“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可知,有力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完善;根据“创设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议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意识,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繁荣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欧亚大陆的居民生活在邻近地区中,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程度不同地相互影响着。这种相互影响促进了欧亚大陆较为迅速的发展,使得1500年以前人类文明中绝大多数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发源于欧亚大陆。而非洲撒哈拉沙漠、大沙漠东面的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欧洲人对美洲的迅速入侵和开发,与迟至几个世纪后才得以侵入和开发非洲、构成了同样引人注目的对比……原因是地理环境:美洲大陆在地理上更易接近,更吸引人。——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9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对此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地理环境对非洲、美洲的对外交往影响巨大。阐释:非洲东、西、北三面都有相当强大的自然屏障。撒哈拉沙漠和尼罗河流域的巨大沼泽地,以及平直的海岸线,使得北非以外的非洲长期相对封闭,孤立发展。欧洲人对非洲的殖民兴趣较淡,从北非入侵非洲内陆基本不可能,西非的大河和东非的山脉也不利于当时尚未掌握先进技术的欧洲人深入非洲内陆。与此形成对比,美洲东部的海岸线有良好的港口,又多是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因此美洲早在16~17世纪已经基本殖民地化。非洲和美洲的不同发展历程表明,在欧洲人完成工业革命前,地理环境对非洲、美洲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的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地理环境是影响人们探索开发新世界的重要因素。要论证这一观点,我们需要联系我们学过的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史实,由于美洲的地形较为和缓,并且距离欧洲的距离较近,因而美洲的开发速度是十分之快的,到了16~17世纪美洲已经基本殖民地化,而非洲由于地形多样,地势险峻,并且自然环境复杂,拥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等多样的生态气候,因此虽然非洲距离欧洲较近,但是完全沦为欧洲殖民地的时间晚于美洲。所以最终得出结论地理环境深刻的影响着近代欧洲的殖民活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