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343743
大小:33.6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3-07-17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调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过去100年来,中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与“民情”的探讨,一般都是在中西比较的语境下进行的,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西方人重公德,中国人重私德;西方奉行普遍主义原则,中国奉行特殊主义原则,等等。梁漱溟对公德和私德做了如下界定:“对于社会的道德,就是公德,……这人对那人的道德,就是私德。”费孝通也是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差序格局”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组织方式,表现出若干相互矛盾的特点:(1)各种社会群体以成员间的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取向”,而非价值中立取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构筑起来,难以形成“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2)虽然这些情感、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客观存在使得所有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客观实在性,但同时又是高度主观的。他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不同人在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端由他来确定。因此,以“自己人”和“他人”的区分为基础,人对人的依附是这种群体的基本构成逻辑。进入该群体的每一个人都附属于这个群体特别是处于圈子中心的人,没有作为独立个体所应有的人格、尊严和自主性,其人生价值就是为这个群体甚至群体领袖奉献自己;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的盛行。“为自己可以牺牲家,为家可以牺牲族……当他牺牲国家为他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公,为了小团体的公。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这样,费孝通先生就以“差序格局”构建了以个人为中心、公私不分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组织方式和变动模式。(摘选自《探索与争鸣》《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肖瑛)材料二:以差序格局作为对乡土中国社会格局的描述或概括,很难成立。因为差序化,是每个自然人,无论中外,应对和想象其生活世界的天然且基本的方式。尤其是在传统社会,由于血缘和地缘关系,人们自然甚至不得不以一种“爱有差等”的方式来理解并组织其主观世界,并据此同他人交往。从生物学上看,一个人无论是富有爱心或是缺乏足够爱心,都天然更疼爱自家的孩子,更多关心自己的亲人。因为所谓爱,这种自然情感的意味,就一定是对人要有所区别。我们也可以将“一视同仁”定义为一种爱,一种更博大的爱,但那只是文字游戏。因为,老子早就尖锐地指出,就因为其一视同仁,因此天地对于万物,以及圣人对于百姓,就都是不仁的,就无所谓仁或不仁。对常人来说,爱如果不是爱一些人胜过爱其他人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
1除了人们的生物本能外,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爱有差等”也有突出的地缘根据本中可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古代社会,任何可能相遇的人都一定是地缘的。由于交往、交流和互惠是关键,这也就隐含着,所谓地缘关系并不真的是地缘,其隐含的是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互惠。地缘对这一点曾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如今会有种种改变,突出表现在交通通讯日益便利的当今,爱有差等的人的天性没变,但当年的地理空间距离如今变成了心理情感距离了。也从来都有努力克服这种可以波纹做比的个人主观心理上的差序格局。在中国,春秋时期,与认定并坚持“爱有差等”的孔子同时,墨子就倡导“兼爱”“发无差等”,前面也提及老子主张“一视同仁”——“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即便孔子,固然看到了人性无法改变,却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以及弟子子夏主张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甚至必须建立并实践某些必要的差序格局,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即便规定对公民同等保护,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资源稀缺之际,只要必要且为当时社会和统治者接受为“合理”,不仅有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者的优待,也会坚持基于国籍、年龄、性别的某些区别对待(歧视)。对外,每个国家也都会,也有理由甚至必须,基于本国的意识形态或经贸或战略利益,选择同一些国家关系更近甚至结盟,疏离或敌视另一些国家,这同样是差序的格局。如果理解了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就可以断定,差序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其中某些做法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合理,是压迫性的,应予且必须废除。但这仍表明无法以差序来概括中国社会甚或乡土中国,至少不准确。(摘编自朱苏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期)材料三:人与小之用关系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即使在中国传统社会,也并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社会关系”仅仅局限在血缘关系的范围内,尤其是随着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包括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的丰富和深化,过分强调“差序格局”只会背离现实。
2然而,许多学者仍然把“差序格局”视为解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结构的核心观念,为了证明这一解释的有效性,这些学者除了在经验中寻找证据外,还常常做出一些非常强硬的却不现实的假定。然而,当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差序格局”有效性的匮乏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解释失灵。因为“差序格局”对人的预设是“血缘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缩减为血缘关系,所以该概念还存在很多无法回应和解决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差序格局”想象的要复杂、丰富得多,人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还有情感、利益关系,同时还有可能置身于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中。因此,这种浓描血缘而淡化人之社会性的“差序格局”,不仅对中国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长、建构和维系理解得不准确,而且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及其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趋势缺乏现实感、敏锐性、弹性和适用性。(摘编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樊凡刘娟《“差序格局”抑或“关系情理化”:对一个经典概念的反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差序格局以“情感取向”作为解释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组织方式的依据,就无法构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B.差序格局中的成员个体可以主观地为情感、血缘或者地缘设置边界来确定这个群体中的亲疏远近关系。C.材料二只是从理论上反驳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差序化地应对和想象世界是人的本能和必然。D.材料三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是动态的,是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这与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有一致性。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先生看重情感、血缘或者地缘等所谓的情感价值,但他也认识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构关系是可变的。B.差序化的普遍、必要和命中注定,既有源自于先天注定的血缘关系,还有因交通不便不得已而形成的地缘关系。C.由于地缘对人们的交往和交流带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互惠一直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地缘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材料二认为“差序格局”一定不是仅出现在乡土中国人生活中的现象,即便那些“团体格局”的社会或国家也会建立和实践。3.下列做法或说法中,可以用差序格局来解释的一项是()A.美国政府签署限制没有医疗保险的移民入境的法令。B.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C.中国在世界上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当今社会商品交易中屡见不鲜的“杀熟”现象。4.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简要说明。5.如何辩证看待现代生活中的差序格局,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曹铁匠的小尖刀
3南翔周日这天,曹木根有点心神不宁。昨天接到在深圳当大老板的老同学吴天放的电话,讲是今天要带一个孙姓学者过来采访他,曹根自言自语道,采访我?我有啥子好采访的唦!老同学的不由分说令铁匠曹根芒刺在背。直到下午三时许,一声汽车喇叭的脆响从街口传来,曹根一直绷紧的心思,才骤然如江边解缆的船只,悄然松滑。孙老师过来问,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曹根道,是啊。整个县里十镇八乡不会剩下两个巴掌的铁匠,讲起什么家伙都能打的铁匠,恐怕也就是本人一个了唦。曹木根顺着孙老师的目光,瞥见的是右侧一块灰蒙蒙的铁匾,是自家餐的一块铁牌,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孙老师便谈起这次来的意图,是领着学生做一个非虚构民间匠艺的采集,可以称作“非非遗”写作。现在上上下下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却还有很多没有列入各级非遗的匠艺,譬如散落在乡野的铁匠、篾匠、箍桶匠、油漆匠等工匠及他们的技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这些“非非遗”一不来钱,二不能引起重视,所以比非遗式微得更快。曹铁匠喉咙里响咳了一声道,《国风·邶风·式微》就有一首写的是: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孙老师赞曰,我只知“式微”一词来源《诗经》,早不记得这首诗了!环顾左右两个弟子问,你们知道出处吗?两人均摇头,一起说:真不知道。孙老师叹道:真正是野有遗贤人未知啊!曹木根其实不是本地人。他父亲在饥荒年头,一路做手艺来到了江南,后来做到了天福铁木器材厂的厂长。那时放学之后,木根都要到铁木厂来要闹,木根最迷恋的,还属铁匠炉,无论是父亲操钳,还是其他工人掌锤,他都饶有兴致。后来曹铁匠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又重演了他少儿时的一幕,从小在铁木厂厮混。有一次他们调皮弄坏了车床皮带,曹铁匠大怒,收缴他们的东西,包括儿子的一把木制小尖刀,一起折断,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天都没理爸爸。一周之后,曹铁匠送给儿子一把精心打制的小尖刀,挽回了儿子开心的笑容。孙老师朝炉子那边看一眼道,我小时候是看过铁匠干活的,年头太久印象都模糊了,我的学生则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能否劳烦曹师傅打一件铁器给我们看看?这也是我们田野调查,或者说“非非遗”调查的一个好机会。曹铁匠起身,朝炉子走去。俩学生都雀跃跟随。曹铁匠用火钳夹着螺纹钢送入炉膛,烧得通红取出两面锤打,复烧,复打,淬火之后,再打、削、磨……便见他的脑门上摔下了一粒一粒的汗珠。吴天放贴近他的耳朵问,为何放着空气锤不用?他答,就是想让你带来的老师和学生,看一看最本色的打铁方式。
4一根生锈的螺纹钢,眼见得在曹铁匠的手中,在火红的炉膛里,在冰冷的铁毡上,在沁凉的水桶里……该扁的扁,该圆的圆,该尖的尖,最后出示的是一把比巴掌略长的小尖刀,上面还做了三个圆环把手。孙老师啧啧道,这么短的时间,完全手工制作,你们看这把刀的两条刃,简直像拷贝出来的兄弟,觉不出有任何差别。这三个环也真是圆,如同圆规画出来的,左右两个小环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就是老铁匠的功夫!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铁匠的一撮浓眉猛地一弹。他撩起洗不净的灰色T恤擦擦额头道,做什么事情,一是要喜欢,二是要做出年头来。熟能生巧罢了,做够年头,你们都行,没什么稀奇的。跟当老师年头久了,教书教得好,是一个道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孙老师问,曹师傅的孩子呢?在外上学还是工作了?吴天放这才告诉孙老师,三年前,曹根的儿子刚刚二十出头,得了白血病。从发现到去世,不到半年,也考虑过骨髓移植,因医生意见不一致,且要花一大笔钱,他就放弃了,以后却一直后悔,人都有些恍惚。吴天放道,曹根原本有三次出去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没走出来或未必是坏事。乡镇里的人如果都跑出去了,哪个来种田?就像我们今天回来,你哪里采访得到老铁匠?我在深圳也常常想,我们出来就都对吗?他们不出来就都错吗?或者,出来也对,留下也对?这时,两个弟子看中了这把小尖刀,说你再给打一把呗,我们一起买了。曹铁匠两眼空虚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道,给你们打剪刀、菜刀、柴刀,都行,就是小尖刀,不行,一把都不能从这里带走……我这三年都没有给任何客户打过小尖刀了。迎着落日开车,吴天放戴上了墨镜,将刚抽两口的烟随手掐灭。孙老师道,你尽快找一张他儿子的照片给我,我采访过一个做铁板浮雕的师傅,他敲的铁板浮雕人物栩栩如生。我会叫他敲一幅曹铁匠儿子的肖像,肖像一定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尖刀。吴天放道,好啊,发生的费用,都算在我天放头上……一语未了,哽住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街恐怕就你一家铁匠铺子了吧”“上有‘曹铁匠’三字草书,已经生锈了”等语句,暗示了铁匠铺的生意萧条。B.曹根吟诵《国风·邶风·式微》一诗,但孙教授的两个弟子却不知这首诗的出处,说明曹木根有着比较高的文化素养。C.听到孙老师的夸赞,曹根道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一句,表明其打铁技艺精湛并非一日之功。
5D.小说中孙老师想让铁板浮雕师傅敲一幅曹木根儿子的肖像,并且要配一把铮亮的小刀,是因为他被曹木根的打铁技术所折服。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边城》一样,这篇小说也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见长,其最主要的矛盾冲突——曹根与儿子的冲突也充满温情。B.“小尖刀”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它是曹铁匠匠艺的具体体现,承载了人物的情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文中“复烧”“复打”“淬火”“再打”“削”“磨”等一系列动作再现了打铁的过程,表现了曹根技艺的高超。D.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在平实、极富生活气息的语言叙述中,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8.吴天放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现代文阅读I”的“材料二”中提到“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请简要分析本小说体现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斯者,魏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6(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B.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C.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D.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文”是魏斯的谥号。谥号是一种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称颂死者的功绩。B.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因为这三国是在瓜分晋国后建立的,故被称为“三晋”。C.阙门,古代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之间的位置,“阙门之外”就是朝堂之外的意思。D.千钟,指优厚的俸禄。钟是古代的一种称量单位,与前文中出现的“钟”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侯礼贤尊士,视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即使经过段干木的家也要行礼,天下的很多贤士都前来归附,魏国由此成为三晋中的大国。B.魏文侯听出钟声不协调,而田子方认为君王不必精通音乐,应当注重选拔任用官员,担负起国君应有的职责,魏文侯对此表示认同。C.李克以自己地位卑疏为借口,不愿就宰相人选一事表明看法,但是在得到魏文侯劝勉后,他提出了选人的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D.虽然翟璜对李克有举荐之恩,但是李克并没有因此偏袒翟璜,而是委婉地向魏文侯推荐魏成担任宰相,翟璜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愤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2)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14.魏文侯在听取李克的建言之后,为什么会选择魏成担任宰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
7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磋砣。(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1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B.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C.尾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虽居低位、被贬江州,但仍思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D.诗歌整体语言风格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真挚地表达了对友人升迁的欣喜之情。16.诗歌颈联不仅手法精妙,而且意蕴深刻,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①____,②____”两句,写出了天姥山虽然千山重叠、山路曲折,但沿途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流连。(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抒写遥望金陵,慨叹物是人非、人生无常,充满无限怅恨的两句是:③____,④____。(3)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以“⑤____,⑥____”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和“阮籍青白眼事”典故,抒发无人理解、亦无法施展抱负的痛苦。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不应该是过去时,而应是现在时和将来时,有闪回,是原生态,是写实,非虚构,也有梦想。城镇化中的乡愁概念是情感______,同时也是物质文明的______。留住乡愁,保存乡村文化记忆,使之融入城市多元化的文脉,才可能有诗意的栖居。乡愁,是散文的精神土壤。从古到今,个人的生存方式虽有不同,却都离不开与______的关联,(),这是中国散文传统的审美特征。一部现当代散文史,是时代精神原乡的缩影,是以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的。回到生活本身,才有立足大地的散文生活,这也正是生活艺术的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8A.归属趋向现世本质B.归依趋向现时本源C.归依取向现世本质D.归属取向现时本源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乡愁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B.乡愁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C.散文是社会的,同时也是个人的,是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平衡D.散文是个人,同时也是社会的,是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平衡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而且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B.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农耕文化的挽歌,更应该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C.表达乡愁的散文写作,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而且是农耕文化的挽歌。D.散文写作中的乡愁,不仅是城镇化新生活的序曲,更应该是农耕文化的挽歌。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现在流行在迈入30岁后就说自己“已经老了”,脑子也“经常忘事儿”。不过,这只是嘴巴自作主张的说法吧?人家大脑可并不承认——英国科学家指出,人的大脑达到成人状态,要到30多岁。当我们说一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应该想想,也许真的①__________。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称,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并非很快就成熟了,而是一个缓慢、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达到成人状态,要到人们30多岁的时候。彼得·琼斯从社会学的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大部分国家都规定18岁就算步入成年,这或许②___________,而是可以行使投票权、饮用酒精、抵押贷款等权利,也让教育、医疗和法律系统运转顺畅。我们真正想要说明是,为童年转变为成年定义一个时间点这件事,看起来越来越荒谬了。”琼斯解释说,“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渡,会持续30多年。”换句话说,童年与成年之间③__________,我们始终走在逐渐成熟的这条路上,沿着成长的轨道慢慢向前。22.下面两段文字是对天津市开展的读书活动的报道,请分别对两个段落进行概括,拟写两个小标题。要求概括出主要信息,标题结构一致,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12个字。
9①今年8月15目起,天津市紧紧围绕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十大类230项精彩活动,汇集全国200家出版单位10万余个图书品种,让好书讲述新中国发展成就。“我和我的祖国”诵经典阅读活动“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群众活动、“我的书房书吧,我的梦”读书征文、“文化名家谈读书”等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活跃在各区各街道、实体书店、读书手机客户端上,营造出浓浓的全城全民阅读氛围。②农民读书节把读书与脱贫致富、读书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起来,让实用类书籍开阔农民视野。走进天津的街道、社区、乡镇的党群服务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阅读服务区,即便不去图书馆,也能满足百姓休闲等各类日常阅读需要。“我们整合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向社区倾斜,推动基层设施、人员、活动、场地的统筹使用,重心下移,提升综合效益。”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主任、党委书记杨林说。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9月8日,某名牌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在新生代表发言环节,一名大一新生冲上讲台演讲,不久被劝离。事后,他本人在网上发文回应称,自己准备许久却未被选作新生代表发言,想给自己争取一个机会。有网友表示: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对此,你怎么看?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字。
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